重生1978之大文豪
繁体版

第二十八章 简朴的风骨(求收藏,求追读)

    “不必多说,我会出手。”

    毛盾先生的话语很坚定,听起来是管定这桩事了。

    先生怕王蒙不清楚自己要干什么,特意补充道:

    “我会专门召开关于《十八岁出门远行》的研讨会,探讨这篇短篇小说的文学意义。”

    王蒙闻言心喜,本来那颗像是被蚂蚁啃啮的心脏,一下子有力地跳动起来,微微皱起的眉头也舒展开来。

    “有毛盾先生出手,《十八岁出门远行》的作者刘云,这位文学新锐,就一定能得到保全了!

    我代表《京师文艺》感谢毛盾先生!”

    毛盾先生也不理会王蒙的吹捧,老先生一把岁数了,听的吹捧多了去了,早没感觉了。

    想让毛盾先生觉得被夸赞很荣耀的话,除非教员和总理专门复生,前来夸先生。

    王蒙难以抑制自己激动的心情,继续表达感激:

    “多谢毛盾先生,《十八岁出门远行》的作者刘云远在西南,不能对先生的帮助表达感谢。

    我这里先代刘云感谢先生了!等他考完高考到京城读大学,我一定带着他来当面谢过先生。”

    毛盾先生本来不想说什么,但是一听到刘云还要高考,问了几句:

    “哦,他还是个学生啊?”

    王蒙点点头,“是的,先生。他出身农家,在部队上当过几年兵。

    现在复员回来参加他们县份上办的高考复习班参加高考。”

    毛盾先生闻言眉头一皱,他有些担心,担心刘云可能来不了京师,他对黔省的教育质量有些担忧。

    “他成绩怎么样?考得上吗?”

    王蒙被问住了,是啊,刘云学习成绩怎么样?能不能考上大学?特别是京城的大学?

    而且刘云到底要考哪里的大学?

    这些,王蒙都一无所知。

    王蒙支支吾吾,说不出个所以然,心中感到愧疚,为自己刚刚说的“带刘云前来当面谢过”可能无法实现的说法感到羞愧。

    王蒙连忙道歉:

    “对不起,先生。我不大清楚这些。”

    毛盾先生也不在意,“没事,你去信问一问,他是个有才的,如果没能上大学就可惜了。”

    王蒙听毛盾先生这意思,是想在大学问题上,提携刘云一把?他小心翼翼地问道:

    “毛盾先生,您的意思是?不妨说清楚些,我去信要写得清楚些。”

    毛盾先生坦白了自己的想法:

    “中央马上要恢复军艺的建制,他不是当过兵吗?

    就让军艺再开设一个文学系,如若他考不过,可以再去入伍,来考军艺的文学系,特招上大学。

    他这样的人,不上大学可惜了。”

    由军委直管的大学,毛盾先生虽然没有很硬的军方背景,但是可以给军艺提建议,再说了,艺术学院也是可以有文学的。

    常言道,文学艺术,文学艺术,文学在艺术之前,又放在一起。

    以毛盾先生的地位,给军艺文学系推荐刘云的本事还是有的。

    刘云要是真考不上大学,那就只好勉为其难地接受了。

    但可能吗?以刘云对这一届高考试卷的熟悉程度,考个状元,信手拈来。

    毛盾先生和王蒙的顾虑,注定只能是顾虑了。

    “就这样吧,记得给《十八岁出门远行》的作者去信说清楚。”

    “好的。”王蒙确定先生会出手后,不再叨扰毛盾先生,道个别就打算走,毛盾先生却叫住了他:

    “开研讨会的时候,你们《京师文艺》也一起来。”

    王蒙点点头,“先生放心,一定来!”

    言罢,王蒙走了,带着喜悦的消息和李陀分享去了。

    ······

    几日后,王蒙携李陀一同应邀前去参加《十八岁出门远行》的文学研讨会。

    “王蒙,这阵仗真大啊,这么多人都来了,嘿,嘿,你看这不是那谁吗?”

    “哪儿呢?哪谁啊?”王蒙四处转头找不到目标。

    “就那谁!那不嘛,大背头穿中式对襟棉袄。”李陀指给王蒙看。

    “哦,那谁啊。”王蒙点点头,那谁他认识。

    李陀啧啧称奇:“啧啧,这名人全来了,毛盾先生不愧是毛盾先生,真有两下子!”

    说到这儿,李陀感慨:

    “什么时候咱们《京师文艺》也能有这副派头排场,全国上下名家一通祝贺,大报小报全都发消息。

    咱们也就算成功把《京师文艺》顶级大刊的‘顶级’二字给做下去了。”

    王蒙很自信能把这“顶级”两个字给做下去,说道:

    “放心,很快就可以了。虽然咱们上一期全部全是转载文章,但是一篇《十八岁出门远行》。

    已经让我们杂志在全国恢复当初的几分声名。

    本来我们就是大刊,现在编辑部的稿子多到看不过来。”

    李陀认同王蒙的说法,也不再感慨,和王蒙一起走进会场。

    恰巧碰上苇韬,两人跟苇韬打了个招呼:

    “苇韬先生,这阵仗弄得是真大啊!”

    苇韬笑笑不说话,连把两人往里迎。

    虽然毛盾先生只让他请几个就可以了,但是苇韬给毛盾先生当了几十年儿子。

    知父莫若子,苇韬当然知道毛盾先生这是想为文学新锐刘云站台,庇护后辈作家,阵仗当然是搞得越大越好。

    两人进门见到主座上站着的毛盾先生,有些惊讶,惊讶于先生的穿着。

    毛盾先生穿得太简朴了,先生就穿着一套已经洗褪色的中山装,上衣的两肘处还打着补丁。

    一望而知,那补丁绝对不是新近打上去的。因为补丁的色块并不统一,可以推断出这件衣服补丁缀补丁,已经打了多层。

    王蒙虽然前几天去找毛盾先生时,也是见先生这副打扮,但王蒙当时觉得毛盾先生也就是为了舒服,才在家里穿得简单。

    但没想到了这么正规的场合,毛盾先生还是这副打扮。

    王蒙以为先生境况不好,连忙询问苇韬:

    “苇韬先生,毛盾先生近来境况安好?我们《京师文艺》新近复刊,缺稿子缺得厉害。

    我们愿意出千字五十的稿酬,请毛盾先生为杂志撰稿一篇,不限题材体裁。

    如果毛盾先生精力不济、力有不逮,可由先生捉笔。”

    前脚还说自家杂志的来稿多到编辑部的编辑多到看不完,现在又变成缺稿子却得厉害。

    还出了这么一个天价稿酬·····

    李陀不禁在心中暗道:“王蒙,不亏是你。”

    苇韬忍俊不禁,脸上含着笑:

    “王蒙先生,家父只是生性节俭而已。别看父亲的衣服简朴,那都是家母四十年来的辛劳。”

    毛盾先生不缺钱,先生现在光稿费就攒了二十万左右。

    而且国家怎么也不可能让毛盾先生生活困难。

    先生死后把自己攒下来的稿费全给捐出去设立文学奖项,这个奖是华夏文学界最高荣誉奖项——茅盾文学奖。

    “研讨会马上开始了,两位先生还是先落座吧。”

    王蒙大概知道毛盾先生这是真风骨,而不是缺钱,这才没有继续说话。

    毛盾先生看时间差不多了,也不再站着与人攀谈,直接落座主位,向众人宣布:

    “列位,主题为《十八岁出门远行》两重文学空间的文学研讨会现在开始!”

    《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BJ日报》······一系列大报小报的文字记者都开始认真聆听。

    摄影记者则是拿起照相机“咔嚓”一声,拍下毛盾先生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