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归义天下
繁体版

083 封爵国公,身兼二镇

    此前,天子李晔以西川节度使王建为凤翔西面行营招讨使。

    又以彰义军节度使张琏为凤翔西北行营招讨使。

    静难军节度使李思谏为凤翔四面行营副都统,号召诸藩讨伐李茂贞。

    但西川节度使王建如今的注意力放在攻取东川之上,而彰义军与静难军的实力,又难以与李茂贞相抗衡。

    对于李茂贞来说,最大的危机还是李克用向天子上奏,声称会入关讨贼。

    李茂贞素来畏惧李克用麾下的河东军,又见张承奉在其身后已经统一河西。

    因此,李茂贞不愿继续与朝廷对抗,于是再次上表请罪,表示愿意出钱十五万,修缮被他焚毁的长安宫室。

    身为人臣,威逼天子,火烧宫室,若大唐天子掌握实权,又岂是请罪、赔钱能够了事。

    奈何李晔此时被韩建所把持,韩建不愿见到李克用入关,积极调停李茂贞与朝廷的矛盾,但李晔始终不肯松口。

    二人僵持时,事情很快迎来了转机,此前李克用进攻魏博,与前来救援的朱全忠大将葛从周交战,其长子李落落在战斗中不慎落马被俘。

    李克用为了救回儿子,披甲上阵,自己也险些被俘。

    战后,李克用放下仇怨,遣使希望能与朱全忠修复关系,换回自己的长子。

    但朱全忠不许,他将李落落交给魏博节度使罗弘信,使其杀之。

    罗弘信听命行事,斩杀李落落。

    李克用痛失爱子,又哪还顾得上关中,当即点齐兵马,再攻魏博。

    没有了李克用的河东军,朝廷无力讨伐李茂贞,而李茂贞得知消息,扬言要率兵入朝请罪。

    朝野惶恐,只得与他和谈,李茂贞不仅没有被治罪,更是受封岐王,拜尚书令,以换取李茂贞退出长安。

    由于唐太宗李世民潜龙之时,曾经担任尚书令一职,又以尚书令权重,故而并不常设。

    大唐近三百年的历史中,仅有两人荣膺尚书令。

    即太宗皇帝以及时任雍王,在名义上以天下兵马大元帅平定安史之乱的唐德宗李适。

    由此可见,对于李茂贞扬言入朝请罪,无论是李晔还是李茂贞的盟友韩建,都极为惊恐。

    韩建自然是担心李茂贞前来与自己抢夺天子。

    然而,李茂贞无论如何也高兴不起来,西线已经传回消息,张承奉并未止步凉州,而是出兵兰州,随后收复湟水拓跋,连下五州之地。

    此时正在抽调五州精锐蕃兵,扩充实力。

    韩建获封中书令,挟制天子,掌控朝庭。

    张承奉则趁机全取河西,占据河湟。

    而李茂贞所得到的,却只是虚名而已。

    乾宁三年(公元896年)十一月,李茂贞撤离长安,回师本镇,同时派遣使者再度前往河西,打探虚实。

    与此同时,被张承奉派遣,前来关中报捷的张喜首也终于来到御前,向天子报捷。

    李晔得知张承奉光复凉、兰、鄯、廓、河、岷六州之地,为之大喜。

    身为大唐天子,被臣子火烧宫室,事后还得为他封爵为王,拜尚书令。

    这样的屈辱,就连常人都难以忍受,又何况是抱有中兴大唐之志的李晔。

    李晔在接见河西使团时,扼腕叹息道:

    “卿此来,何其迟也!”

    如果河西军使者能够早些来,知道张承奉已经能够威胁李茂贞的后返,他又何必让步,忍受这般屈辱。

    事情没有如果,赦免李茂贞的诏书已经昭告天下,李茂贞可以去年请罪,今年再度出兵犯阙,但李晔身为天子,却不能言而无信。

    张喜首此行,耳闻了不少消息,清楚李晔是为什么而叹息,他宽慰道:

    “陛下,有河西张节度在后,足以震慑不臣,岐王将来,又怎敢再度兴兵犯阙。”

    李晔闻言颔首,只是眼下自己最大的敌人,已经不再是李茂贞,而是把持朝廷的韩建。

    当然了,有张承奉在西侧威胁李茂贞,李晔觉得自己只需要与韩建斗智斗勇,总好过同时面对他们二人。

    张承奉上表请设河湟镇,想要兼任河西、河湟二镇节度使。

    可李晔有他自己的打算。

    接见张喜首的当天,李晔下诏,命李茂贞移镇山南西道,为凤翔、山南西道二镇节度使。

    不设河湟镇,而以河西节度使张尽忠(张承奉)为河西、陇右二镇节度使,封凉国公。

    李茂贞实际掌控山南西道全境,而陇右十一州中,张承奉掌控五州,李茂贞仅仅占据渭、武二州。

    李晔正是以此为由,做出的布置。

    此举,实际就是要引发张承奉与李茂贞的冲突,免得二人为邻之后,做起了睦邻友好的勾当。

    诏书送往中书省,兼任中书令,执掌朝廷的华商节度使韩建,作为李茂贞的盟友,却没有阻止这道诏书下达。

    显然,韩建与李茂贞这对盟友之间的关系,如今也产生了裂痕,不复往日的亲密。

    究其原因,在于韩建实力较为弱小,担心李茂贞将来与自己争夺朝廷的归属。

    这年头,亲兄弟尚且不能够完全相信,又何况是没有血缘关系的盟友。

    眼见张承奉崛起,韩建也乐于为他与李茂贞制造矛盾,希望二人能成为朱全忠、李克用那样的死敌。

    诏书传到凤翔,李茂贞自然是拒不奉诏。

    他渴望身兼山南西道节度使一职不假,但却不愿意拿陇右节度使作为交换。

    李茂贞很清楚,不能继续放任张承奉向东扩张,一旦让他以陇右节度使的名义,全取陇右,西境从此将不得安宁。

    然而,李茂贞拒不奉召,并不代表张承奉会拒绝朝廷的好意。

    他之所以只是请求设立河湟节度使,而不是谋求陇右节度使,只不过是担心朝廷不许,以及引发与李茂贞的冲突。

    但现在朝廷都已经将陇右节度使送到了自己的面前,若是回绝,无疑会使自己在内部的威信大受影响。

    当初‘讨蕃开路,东出勤王’的口号喊得响亮,矛头直指逼凌朝廷的李茂贞。

    如今却因为畏惧李茂贞,不敢受赏,这让张承奉麾下的各族将士如何看待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