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归义天下
繁体版

072 节度河西,监军赴任

    在李克用离开关中以后,大唐天子眼见神策军不堪用,又置安圣、保宁等军,选拔将士数万人,由宗室诸王统帅。

    李茂贞、韩建此前求和请罪,得以逃过一劫,如今见天子扩军,以为是要讨伐自己,双方之间的关系再度紧张。

    张承业就是再这样的大背景下,回到了长安。

    大明宫,含元殿内,张承业向李晔禀告自己在河西的见闻。

    当李晔听说张淮鼎临终前,满含不甘的呐喊,张承奉背后尽忠报国的刺字,以及他向张承业表明自己的志向。

    转而想到李茂贞、韩建等人陈兵犯阙、劫持天子,以及李克用的勤王军在关中大肆劫掠。

    李晔不仅感叹道:

    “不曾想,张太保之后,其子孙亦是大唐忠贞之臣!”

    虽说张议潮曾经在没有朝廷册封的情况下,自号河西节度使,但就冲着他带着两个儿子入朝为官,最终老死长安,没有人能否认他对大唐的赤胆忠心。

    说着,李晔问道:

    “如今张承奉克复甘、肃二州,遣使入朝报捷,众卿以为,朕当如何封赏?”

    这时候,归义军使者带来的银钱起到了作用,覃王李嗣周进言道:

    “陛下,张氏三代,皆忠于朝廷,如今更是在河西扬我大唐国威,理应褒奖。

    臣窃以为,李茂贞之所以能够肆无忌惮,明犯帝都,是因为河西纷乱所致。

    若能在其身后添一劲敌,使二者成河东、宣武之态势,李茂贞又怎敢置后方不顾,兴兵犯阙!”

    今时不同往日,当初唐王朝始终不肯赋予张议潮河西节度使一职,是因为不愿见到归义军壮大,成尾大不掉之势,威胁陇右、关中。

    毕竟那时候在归义军与朝廷之间,可没有李茂贞这样的乱臣贼子作为屏障。

    经历过一次三镇之乱的屈辱,李晔不想再重蹈覆辙,李嗣周驱虎吞狼之策,深合李晔的心意。

    有大臣担忧道:

    “若以张承奉为河西节度使,臣恐李茂贞不安,关中又起兵灾。”

    李晔恼怒道:

    “李茂贞何时安心过!

    朕不过是扩充禁军,拱卫京师,他却以为朕是要兴兵讨伐,如今在凤翔整军备战,不复请罪时的恭卑!

    朕是天子,莫非还要看他的脸色行事,仰人鼻息!”

    如果李晔是个庸碌无为之主,倒也罢了,偏偏他立志中兴帝室,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给了他重重一击。

    尤其是将爱妃魏国夫人陈氏赏赐给李克用,这等屈辱,让他倍感痛苦。

    群臣见李晔发怒,纷纷俯首请罪。

    由于张承奉以金银开道,打通了许多关节,权宦、相臣并没有出言反对。

    同时,河西五州,他已独占四州,这等功绩封一个河西节度使,并不为过。

    更重要的是朝廷有这个迫切需求,希望张承奉能够尽快收取凉州,在后方钳制李茂贞。

    想来,有了河西军的存在,李茂贞这位凤翔、陇右节度使也能够乖巧许多。

    不至于时不时就带着麾下的精兵,来到长安城下炫耀武力。

    当天,李晔就在含元殿上接见了归义军使者,册封张承奉为河西节度使,南阳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

    又为张承奉赐名张尽忠,希望他不忘其父临终前的教诲,矢志尽忠报国。

    敦煌张氏出自南阳张氏,至于南阳郡开国公,这本就是张承奉的祖父张议潮当初的封爵。

    唐代爵位,非嗣王,降等承袭,三世而终,在张议潮、张淮铨、张淮鼎之后,自然轮不到张承奉。

    有朝臣在离开含元殿后,与好友感慨道:

    “东有全忠,西有尽忠,乱世之中,能有这二位忠臣,真乃大唐之幸,社稷之福。”

    此时的朱全忠,也就是朱温,对待朝廷还算恭顺,并没有辜负唐僖宗为他赐下的全忠二字。

    起初,归义军使团奉命入京,并没有对请封河西节度使一事,抱有太大的期望。

    毕竟张淮深东征,连克肃、甘、凉三州,三拨使团入朝请节,依旧一无所获,最终苦苦盼了二十年,才得到一个沙州节度使。

    如今张承奉仅仅收取甘、肃二州,却能够如愿以偿,可见,一个人的发展不仅要看个人的奋斗,还要考虑历史的进程。

    张承业因为曾经出使河西,在张承奉银钱的运作下,再度奉命前往敦煌,为张承奉册封河西节度使。

    同时,张承业本人也无需回朝,他将顺势出任张承奉的监军。

    李晔早就有心向各地派遣监军,经历过三镇之乱后,无疑更加坚定了他的决心。

    不止河西军,就连河东、宣武、凤翔等强蕃,也统统派遣了宦官前往任职。

    张承业并不知道张承奉志向的真假,但如果他能够克复凉州,获得各族支持,整合河西之力,无疑也将跃居强蕃之列。

    有河西军的存在,李茂贞断然不敢无礼于天子,逼凌朝廷。

    同时,张承业自觉与张承奉相处愉快,因此,张承业欣然领命,跟随归义军使团出发,前往河西赴任。

    当然,如今的归义军使团,应该更名为河西军使团。

    李茂贞在长安广有耳目,张承奉受封河西节度使一事,自然瞒不过他。

    朝廷此举,暗藏的险恶用心,李茂贞心知肚明。

    李晔扩军,李茂贞之所以整军备战,却引而不发,是担心李克用去而复返。

    他此时还不想与朝廷爆发冲突,自然不可能派人劫杀使者。

    况且,劫杀使者并没有太大的用处,朝廷已经下了册封,哪怕使团没有到达敦煌,只要消息传了过去,张承奉依旧可以名正言顺的以河西节度使自居。

    李茂贞决定派遣使者前往敦煌,先探一探张承奉究竟是个什么态度。

    若他真的愚忠于朝廷,矢志东出勤王,自己也该及时调整战略,阻止他攻取凉州,将河西军扼杀在摇篮之中。

    使团得以顺利穿越李茂贞的辖境,来到凉州地界,张承业更是严令使团众人,不许吐露此行的目的,是为张承奉册封河西节度使。

    而此时凉州大战正酣,六谷部正在围困凉州城,更是不敢冒犯自长安而来的使团,给到张承奉东出的借口,或是惹得朝廷问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