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归义天下
繁体版

063 山丹马场,贤宦远来

    前线溃败的消息如今已经传遍了武威城,张承业自然也有所耳闻。

    一千精骑前往甘州,却一头扎进了张承奉的陷阱,逃回来的不足百人,这着实让所有人都震惊不已。

    而张承奉的大名,也就此在凉州广为人知。

    既然前方的战事已经结束,张承业自然不会在武威久留,他找到乞禄论辞行。

    乞禄论新逢大败,折损了九百余骑,他的心都在滴血。

    一听见张承奉的名字便是火冒三丈,可再重的火起,也不敢向着朝廷的使者发泄。

    乞禄论不仅痛快放行,更派出心腹领着上百将士护送。

    当然,此举也是要找机会与张承奉接触,商量赎回俘虏。

    败仗已经无可挽回,但人总归还是要赎回来的,为了救援甘州回鹘,乞禄论派出的一千骑兵,可全都是军中的精锐。

    谁又能想到张承奉早已不声不响的拿下了甘州城,在那装模作样,请君入瓮。

    甘州,张掖。

    在击退嗢末人的援兵后,甘州城就已经恢复了正常秩序,张承奉解除了戒严,不再约束民众的自由。

    张承奉用他接连不断的胜利,使得甘州回鹘各部的首领心悦诚服,没有人敢于轻视他的年轻、忽视他的崛起。

    契苾部首领契苾达曼作为榜样,各部首领争相讨好这位甘州回鹘新的统治者,纷纷向他进献女子。

    只是这些人显然不太了解张使君的喜好。

    看着送到自己身边的这些十三四岁的回鹘少女们,张承奉不忍拒绝他们的好意,只得全部收下,尽数留在身边作为婢女侍奉。

    他所宠爱的,依旧还是成熟妩媚的契苾氏。

    此前俘虏的六百余名嗢末骑兵,如今都被关押在城外的大营之中。

    至于从嗢末人手中缴获而来的近两千匹军马,则被张承奉作为东征的赏赐之一,尽数交给了陌刀牙兵。

    陌刀牙兵一人二马,倒不是让他们成为骑兵,而是作为骑马步兵,提高机动性。

    往后陌刀牙兵们遇到紧急情况,可以骑马赶路,下马作战。

    免得跟奔袭甘州时一样,因为行动太过迟缓,被张承奉抛在了身后,派不上用场。

    因此,近段时间,陌刀牙兵们的训练科目主要以骑术为主。

    由回鹘义从与龙家精骑们一对一指导,此举也能促进他们彼此间的感情。

    在甘州城中的花街柳巷,总能看到操训过后的蕃、汉士兵们三三两两的聚集在一起,相约买醉,狂嫖滥赌。

    实际上,张承奉之所以能够奢侈的为陌刀兵配备双马,也是因为他在攻取甘、肃二州以后,军马不再稀缺。

    在肃州酒泉以西,有一处南北高、东西低的狭长盆地,方圆二百余里,在后世又被称为花海子澎带湖,是河西四大马场之一。

    这里水草富裕,也是龙家在肃州的马场。

    而位于甘州张掖郡山丹县南侧的山丹马场,更是在后世闻名遐迩。

    山丹马场由西汉名将霍去病始创,位于祁连山冷龙岭北麓。

    这里地势平坦、水草丰茂,一直到后世,在苏联顿河马场解体后,得以跃居世界第一大军马场。

    自西汉以来,山丹马场引进各类西域马种,与当地马种杂交培育而出的山丹马,更是良骥。

    它们具有体形匀称、雄健膘悍,又耐粗饲,适应性强,速度和持久力俱佳的优点,远非中原军马所能媲美。

    在唐朝极盛时期,山丹马场养马七万余匹。

    当初龙家占据甘州,也正是山丹马场的存在,才有了史籍中,龙家为归义军牧马的记载。

    只是今时不同往日,如今的山丹马场不复盛唐时的规模。

    张承奉翻阅账册,得知山丹马场仅有一万余匹军马。

    当然,这对于现在的张承奉来说,数量绝对够用。

    就在张承奉计划着前往山丹马场巡视的时候,边关来信,一队嗢末人正护送朝廷使者前来。

    张承奉起初心里一紧,以为是大唐天子派人调和,让他归还嗢末俘虏。

    这些俘虏张承奉可不会放手,都是难得的精骑,只不过是在奔袭两天两夜后,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被自己偷袭得手罢了。

    将来还得想办法将他们整编。

    可随后又反应过来,长安与武威相距甚远,哪能这么快派人调和,必然是为自己封官的来了。

    张承奉原本对此不甚在意,不过就是走流程罢了。

    无非是跪受恩旨,三呼万岁,再以重金贿赂天使,同时再度派遣使者前往长安,报捷请功,并继续谋求河西节度使一职。

    直到从长安返回的归义军使者提前离开使团队伍,来到甘州城,为张承奉介绍使团众人,以及他们的喜好,也好让张承奉能够提前做好准备,投其所好。

    张承奉在听说张承业的名字时,神情郑重起来,也重视起了这支远道而来的使团。

    他对归义军的历史不太了解,但对晚唐时期,中原藩镇的一些人物却是耳熟能详,其中就包括了这位晚唐荀彧,张承业。

    李克用之子李存勖之所以能为父亲雪耻,灭梁建唐,张承业在其中居功甚伟。

    他作为托孤重臣,留守晋阳,在后方执掌军政。

    张承业招抚流民、发展生产、充实军用,为李存勖提供后勤保障,使其能够放心在前线作战,以河东一隅,吞并河北、中原。

    张承业虽是宦官,却是类似萧何、荀彧一般的大才。

    如今张承奉东出,有范欺忠治理沙州,张文彻坐镇瓜州,自然无需担心后方。

    可地盘大了起来,张承奉在前线作战,终究是要有人在后方主持局面,统筹兼顾。

    而张承奉麾下众人,包括张文彻、范欺忠、王忠忠、段意意等人在内,这些人固然忠心可嘉,但在能力上终究有所欠缺。

    让他们治理一州之地,已经是人尽其用,绝非相才。

    张承奉时常为此忧虑,毕竟他也没有三头六臂,分身乏术,总不能将他对半劈开,半截在外领兵,半截施政治民。

    如今好不容易有一位大才不远万里而来,又怎能不让他为之心潮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