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归义天下
繁体版

010 疑心尽去,夜访恩师

    依旧是李玉迎出门送张承奉离开。

    府门外,临别之际,张承奉满含歉意的对李玉迎说道:

    “你将来嫁给我后,还要再当几年有名无实的节度使夫人,着实委屈你了。”

    李玉迎主动握着张承奉的手,目光坚定的说道:

    “常言道,男主外,女主内,你在外边是否掌握实权,对我来说并不重要。

    我不在乎自己是不是货真价实的节度使夫人,我只想做张承奉的妻子。”

    说着,李玉迎埋首在张承奉的胸膛,继续道:

    “况且替你看守家业的是我的兄长,他早晚会还政于你。”

    张承奉拥抱着李玉迎,许久,他提议道:

    “明日敦煌城外会有一场赛马,我一早就来接你。”

    李玉迎疑惑道:

    “表兄明日不是还要读书吗?”

    “张先生明天临时有事。”

    张承奉说罢,等着李玉迎追问。

    可等了片刻,迟迟不见她发问,张承奉忍不住说道:

    “你就不问我,张先生究竟是因为什么事情耽误了上课?”

    李玉迎满不在乎的说道:

    “他的事,与我又有何干。”

    张承奉正色道:

    “与你有关系的。”

    “嗯?”

    李玉迎疑惑的看着张承奉,只见张承奉展颜笑道:

    “我稍后就去他的府上,请他明日为我登门提亲。”

    李玉迎赶忙从张承奉的怀抱中挣脱开来,顾不得与他温存,推着张承奉走上马车,催促道:

    “都快是深夜了,你莫要在这里耽搁时间,免得误了正事。”

    张承奉掀开车厢的窗帘,对马车外的李玉迎反复强调道:

    “提亲之事,我自会安排好,你不用为此担心,明日一早,我就来接你,你记得与姑母说一声。”

    “我等你!”

    李玉迎挥手与张承奉道别,直到再也看不见马车的踪迹,她才恋恋不舍的收回了目光。

    此时,早有奴婢将偷听的二人谈话,尽数告知了李张氏。

    李张氏本就对张承奉放下了戒心,如今得知他准备过几年在接掌家业,更是没有半点怀疑。

    就连他破天荒的夜访张文彻,李张氏也以为真的只是要让张文彻来做这位媒人。

    李弘愿处置完公务,回到家中的时候,李玉迎已经回去卧房歇息。

    “母亲,孩儿听下人议论,承奉先前向您为小妹提亲,明日就会有媒人登门?”

    “确有此事,老身已经答应他了。”

    李弘愿见李张氏点头承认,他埋怨道:

    “唉!母亲怎能答应他,若是承奉大婚,众人逼迫儿子还政,又该如何是好。”

    李张氏笑道:

    “你莫非真以为母亲我糊涂了,老身已经试探过承奉,他并不急于接手归义军。

    到时候,就算有人借口承奉大婚,逼迫你归还权力,为娘自会让承奉出面,驳斥此议。”

    李弘愿将信将疑:

    “母亲说得可是真的?”

    “他终究只是一个丧失记忆的少年,如同一张白纸,生性至孝,待人以诚,不过是贪玩了些,哪有那么多的心计。”

    听了母亲的一席话,李弘愿这才放下心来。

    李张氏虽然只是柔弱女子,但她在李家四兄弟心中的形象一直以来都很高大,尤其是在领导众人诛除索勋,扶持他们兄弟掌权后,四人对于母亲更是盲目崇信。

    李弘愿仔细回想张承奉这半年时间以来的表现,也不得不承认,自己找不到任何一点的破绽。

    他也不相信一个丧失记忆的十五岁少年,能有这般城府。

    然而李家母子并不知道,张承奉仅仅只是失去了原主的记忆,并非真的是一张白纸。

    张文彻听说张承奉登门拜访,正在府外求见,心中懊恼不已。

    早知道张承奉这么沉不住气,就不应该将李弘愿谋取朝廷册封节度使一事告诉他。

    平日从无往来,突然深夜造访,这不是明摆着事有蹊跷吗。

    但懊恼归懊恼,这世上也没有后悔药,如今张承奉就在府外,若是自己避而不见,岂不是正说明了他的心虚。

    “喜首,你出门一趟,迎使君入府。”

    张文彻吩咐道。

    张喜首答应一声,匆匆前门迎客。

    张承奉望见张喜首,朗声笑道:

    “喜首,明日的赛马安排得如何,我到时可要带着玉迎出席观赏。”

    原来张承奉与李玉迎所说的赛马,就是由张喜首组织的。

    张喜首是张文彻之子,年方十八,虽已成家,但尚未出仕。

    他偶尔会随同张文彻前往张承奉的府邸,一来二去,两人也就熟悉了。

    张喜首疑惑不解,他当然也是清楚张承奉课业安排的,只是张承奉没有过多的解释,便催着张喜首领他进门,前去面见张文彻。

    张文彻的府邸比不得张承奉家,仅是一座三进的宅院。

    “喜首,你在外边守着,为父与使君有话要说。”

    张文彻喊住了想要一同进来厢房的张喜首,张喜首心中一凛,连忙答应,为二人守在院子中,不许外人靠近。

    张承奉坐在客座上,感慨道:

    “先生还是这般谨慎,其实李家掌权也才半年,即使在先生家中安插了细作,只怕也进不了这间院子。”

    张文彻直入主题,沉声道:

    “使君深夜来访,就不怕惹人怀疑。”

    张承奉不急于回答,他给自己斟了杯茶,一饮而尽道:

    “方才在姑母府上,只顾着与表妹提亲,连口茶水都没来得及喝。”

    张文彻恍然大悟:

    “原来使君是借口要请老夫做媒。”

    张承奉放下茶盏,说道:

    “自家府上耳目众多,想要与先生说几句真心话都不成,只能出此下策。”

    张文彻沉吟片刻,还是神情凝重,他叹息道:

    “使君今日所为,应该是受了李弘愿谋求旌节的刺激。

    老夫曾与使君说过,万事不可急于一时。

    如今使君年幼,即使大婚,李家依旧有借口拒绝还政。

    今日使君急着求娶李家女,只怕已经引起了他们的猜疑。”

    张文彻忧心忡忡的时候,张承奉反倒面色轻松,他颔首道:

    “先生所虑,确有道理,但是先生有所不知,姑母今夜试探过我。

    姑母声称要在我大婚之后,让表兄归还权力。”

    张文彻心中一紧,追问道:

    “使君如何回答的?”

    张承奉浅笑道:

    “我拒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