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开局相亲女儿国王
繁体版

第五十二章 寒冬开考!

    接下来的几天,李长河一方面开始继续复习,一方面也经常跑到公社去看他的报名情况。

    直到最后在HD区委招生办确认自己的名字通过了招考名单,他才放下心来。

    没办法,这个年代的录入全凭人工录入,有的人随手一个失误,亦或者偶然一个念头,有可能就把你卡住了。

    李长河反正在家闲的也没事,无非就是多跑几趟而已。

    因为临近了高考,朱啉也不让李长河中间去找她了,只需要周末去接她就行了。

    而李长河也借此投入到了最后的复习冲刺中,数学他倒是没啥问题了。

    但是政治语文,包括历史地理,他都还可以强化。

    尤其是政治,李长河很需要练习这个年代的一些写作模式,尤其是答案中穿插语录的模式。

    对于这个问题,李长河也想了个办法,就是抄报纸。

    工业学院的办公室还是有很多积年老报纸的,后勤上的沈玉秀借着工作的便利给李长河拿了不少回来。

    即便是有些时候,他学的心浮气躁,李长河也只是出去走走散散步,然后回家继续学习。

    行百里路半九十,他从重生到现在已经准备了大半年了,绝不能容忍自己在最后的时刻倒下。

    与此同时,整个京城的很多青年也因为高考变得疯狂,包括很多有工作的年轻人。

    尤其是当魔都那边大胆的将《数理化自学丛书》再次刊印出来,立刻引发了京城青年的疯抢。

    有些人成宿成宿的排队守在书店门口,等着买这套书。

    也就是到了这时候,李长河才忽然发现,自己之前在海淀新华书店的仓库发现那些残余的库存运气是多么的逆天。

    未来的历史上,这本《数理化自学丛书》是这个年代拯救了很多立志于高考的知识圣经。

    但是事实上在这个年代,魔都那家出版社,是冒着极大的风险再版印刷的这套书。

    因为如今全国上下执行的还是“两凡”政策,这套书并不属于安全书籍。

    也不知道十多年前,是哪位大哥手下留情,不知道是无心还是有意,给HD区书店仓库留下了那些禁书。

    总而言之,李长河决定过几年找机会去个寺庙给那位上柱香。

    他虽然是“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但是在这件事上,他觉得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他要给那位不知名的大哥或者说大姐祈福。

    而伴随着时间的推进,天气慢慢的转寒,李长河也从一些报纸上看到了更多关于高考的消息。

    因为这一年是临时恢复,属于紧急状况,很多地方压根没有太大的准备。

    再加上自主命题,自主阅卷。

    有的地区报名太多,考生质量参差不齐,所以推出了预考制度,即在正式高考之前,先考一次,把一些成绩差的直接刷下去。

    但是也有的地方没有这个制度,比如说京城,就没有初考这一说。

    李长河记得再过几年,好像全国就推行这个初考制度了,提前筛选掉一批人。

    秋天来了,落叶黄了,直到完全的掉落,然后京城进入了寒冬。

    李长河的衣衫,也从衬衫变成了厚厚的棉服。

    同时,他也感受到了这个年代的供暖。

    没错,李长河他们家的楼房,是有集体供暖的,学校的锅炉房,在这个年代,为教授们提供的福利。

    相比较之下,张士奇的四合院,就只能悲催的烧煤气炉子了。

    不过煤气炉子也有它的好处,比如说可以烤地瓜。

    李长河有时候实在是烦闷了,就跑到四合院里,在热腾腾的炉子上面烤个地瓜,旁边在丢上一把花生米,烤的干脆干脆的。

    倒也让他找到了几分前世童年的感觉,九零后的农村老家,也是这么过的。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这期间,李长河还被通知去填报了志愿。

    今年的高考,每个考生只允许填报三个志愿,而李长河的三个志愿,则是全部填上了北大政治经济系。

    对他来说,如果上不了北大经济系,他后续的所有计划都会被打乱。

    这种坚定的选择,连当时审核志愿的老师都看的瞠目结舌。

    1977年,京城的高考定的时间是12月的10.11.12这三天。

    不过对于李长河来说,他其实只考两天。

    10号上午考政治,下午考史地。

    11号上午考数学,下午考语文。

    12号这天考的是外语,属于加试科目,只有报那些外语院校的,才会多考这一科。

    12月10号这天,李长河早早的起床,然后没多久,外面就响起了敲门声。

    这天是周六,朱啉刻意从学校请了一天假,然后早早的来到了李长河家里。

    “东西都收拾好了吧?”

    “准考证什么的都带了吗?”

    “早上吃点清淡的,别吃太多太油腻”

    朱啉在旁边轻声的叮嘱着,此时的她已经完全沉浸在了某种角色里面。

    “放心,都收拾好了。”

    “再说考场就在人大附中,很近的。”

    工业学院往北走不到2公里就是人大附中,以前属于人民大学,但是前些年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人大停办了,人大附中的归属权就归到了海淀教科委。

    而李长河分配的考场,正是在人大附中。

    “离得近也不能大意,这可是决定你人生的大事。”

    朱啉柔声的冲着李长河说道。

    也不知道为什么,她自己上医学院都没这么上心过。

    “行!”

    两个人吃完早饭,然后骑着自行车出发了。

    至于李长河的父母,看到朱啉来了之后,就若无其事的上班去了。

    高考,对他们来说不算什么。

    按照沈玉秀的话来说,你都在家复习了那么久了,要是再考不上就属于是笨蛋。

    老爹李立山更绝,就一句话。

    今年考不上,明年再考就是了。

    上午八点,吃完了早饭的两个人从家里出发,然后骑着自行车来到了人大附中门口。

    而此时这里,早已经汇聚了数百人。

    这些都是准备来参加高考的青年,有些人胡子拉碴的,李长河一眼就能断定,年龄绝对超标了。

    不过还是那句话,人工审核的时代,很多规定卡的根本没有那么严格。

    胆子大的报名基本都成功了,胆子小的不敢报名的,那就只能被规则拒之门外。

    “你去四合院等我吧,外面冷,到点过来接我就行。”

    李长河看着乌泱泱的人群,冲着朱啉轻声的说道。

    这里离的四合院也就一千来米,近的很。

    “好!”

    目送着朱啉离开之后,李长河迈步走进了考场。

    上午九点,伴随着吹哨声,1977年的高考,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