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寇
繁体版

第二十九章:民心

    等到骑兵队伍愈发靠拢,随风飘扬的黑色大旗渐渐映入田间众人眼帘。

    这时,田间一青年看清大旗上方字样,大喜道:“爹,娘,大旗上写的天下大同,是大同军,胡天王的大同军来分地啦。”

    说完,青年转头大喊道:“胡天王来啦,胡天王来了,胡天王来为我们这些贫苦人家分地啦!”

    隔壁田里老妇人一脸懵,不明所以地问道:“啥?大娃,哪个胡天王来了?”

    大娃解释道:“婶,就是隔壁大同镇的胡将军,他们是大同镇的天兵!”

    老妇人身旁老汉问道:“就是那个喊着天下大同的胡将军吗?”

    “对对…就是他…”大娃连连点头道。

    “好日子来了!好日子来了!”

    “我们马上有地啦。”

    一时间,田间众人欢呼雀跃。

    回过神来,大娃他爹欣喜道:“快,快,快去迎天兵。”

    大娃丢下锄头,脚步飞快:“乡亲们快跟上,随我去迎大同天兵!”

    还未进入甲浦村地界,远处正在田间劳作的苦哈哈们爆发出一阵欢呼声。

    可见民心所向。

    甲浦村、杨家村相隔不远,两地田地接壤,两村都有各自的亲戚,以至于大同镇的事迹早已传入甲浦村,但碍于隔壁拥有巡检司衙门,以及地主家人多势大,距离县城也不远,村里苦哈哈不敢起事。

    其实吧,他们心里早盼着大同军前来拯救他们于水火。

    田间地头农民的表现被杨达尽收眼底,当即下令道:“第一卒外围戒备,防止张家有人逃脱,暴露此行计划。第二第三卒,随我引导百姓,去攻打张家。”

    “得令!”三卒总抱拳道。

    在来之前,䇂安庄、瓦城两地地方势力大同军早已打探清楚,所以这次都是直奔目标而来,以求最快速度解决威胁。

    第一卒九十余人快速分兵,向着甲浦村外围扩散,做外围戒备。第二、第三卒在杨达带领下,向着热情的田间百姓奔去。

    “拜见天兵老爷!”

    “拜见天兵老爷……”

    甲浦村百姓齐齐跪地。

    杨达快马至百姓跟前,和颜悦色地说道:“乡亲们,都起来,大同治下讲的是人人平等,不允许百姓跪官,都起身说话。”

    张大娃麻溜站起身,满脸喜色,问道:“大将军,你们是来大同我们甲浦村的吗?”

    “没错!”杨达郑重点头道:“奉我家主公之命,由我前来甲浦村主持大同事宜。”

    顿了顿,杨达问道:“诸位,可愿随我们一道惩奸除恶?按照我们大同军之政策,凡是参与之人,分地时家中只要年满十三岁者,不论男女,可额外多得一亩地。”

    “愿意,愿意。”

    “我们愿意……”

    闻言,众人惊喜交加。

    杨达满意点头,转而目光看向面前青年,问道:“叫什么名字?可识字?”

    张大娃回答道:“回大将军话,小的叫张大娃,念过两年蒙学,后来家里没钱,就没念了,小的识得几百字。”

    杨达笑意满满道:“张大娃,我代表大同镇镇务院宣布,认命你为甲浦村试村长一职,每月月俸五斗麦子,分地时你家额外可多得两亩地。现在由你负责村里宣传事宜,可能办到?”

    “能,能……”张大娃忙不迭点头说。

    “很好!”

    杨达大手一挥:“走,都随我去惩戒张家地主!然后为大家分田分地。”

    就这么简单,压根不需要任何洗脑步骤,田间地头这群饱受地主盘剥的苦哈哈拿上锄头扁担,紧跟上大同军的步伐,向着甲浦村奔去。

    “大同天兵来啦,大同天兵来啦。”

    “父老乡亲们,大同天兵来为我们分地啦!”

    张大娃临危受命,负责村里的宣传事宜。他步履匆匆,奔走于村里大声喊着话。

    外头马蹄声阵阵,村里人早被吸引注意力,这时又听张大娃喊话,立马清楚了来龙去脉,村里顿时闹腾了起来。

    突然,一汉子喊住张大娃问道:“大娃,真是大同兵来了?”

    张大娃回头道:“二叔,大同天兵来了,快去张家,去晚了分地时可就少得一亩地……”

    汉子有些顾虑,又问道:“他们来了多少人?能打得过张老爷家的家奴吧?”

    张大娃笑道:“二叔放心,大同天兵这次来了几百人,都是高头大马,威武得很呢!张老爷家那点家奴,哪能阻挡天兵,快些去把,去晚了,每人就只能分四亩地啦。”

    一席话让附近之人安心不少。

    主要是大同思想早传遍昌邑、潍县两地,地主想封锁消息不可能,谁家还没个外村亲戚。

    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得知大同镇治下的情况,都盼着这一天呢。

    有人转身就回到家中,拿出自家锈迹斑斑的镰刀,怒气冲冲道:“张扒皮这些年作恶无数,大同天兵都来了,你们还怕甚,有卵的,拿上家伙,跟他家恶奴拼了。”

    “对,张扒皮一家该死!”

    又有人怒骂一句,转身回家中拿出扁担。

    很快,这群苦哈哈形成四五十人规模,拿着五花八门的武器,在张大娃的带领下,喊着天下大同的口号,愤怒的朝着张家赶去。

    杨达有任务,思想宣传后面有的是机会,暂且顾及不上,两哨人马直奔目的地。

    想要分清那户人家是张家,可谓一眼可见,根本就不需要加以甄别。

    如同大同军沿途所见,村里皆是低矮破旧土坯房,唯独在村子中央,一间雕梁画栋的大宅院犹如鹤立鸡群,显眼得很。

    大同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鱼贯而入,没给当地张家大地主任何的反应时间,张家大宅已经被大同军兵围住。

    张家属于当地大姓,并且这张家人在县里也有关系,昌邑县县丞纳的第四房小妾,就是这张家大房的二女儿。

    此刻,张家大门紧闭,里面早已经风声鹤唳,早被吓破了胆。

    这时,一个小厮打扮的张家下人匆忙爬墙上院墙往院内跳,由于落地时重心不稳摔得眼冒金星,顾不得这些,小厮焦急跑进正堂:“老爷,好多人,他们都骑着马,把村子围住了,我们根本出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