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寇
繁体版

第二十八章:思想转变

    又随着两天大同思想熏陶,陈老二愈发觉得那帮官府老爷、地主老爷们很可恶。

    他的月俸被克扣俸禄后,结果每月就几钱碎银到手。如今物价上涨,想要在县城维持一家人温饱都是奢望。

    与大同镇生活一做对比,答案显而易见。

    归根结底,就是官府那群贪官污吏的腐败,以及城里那帮喝人血的粮食商人联合抬价所导致的。

    思想宣传可不仅如此,宣传队还让新兵们上台,一一向新兵们讲述个人亲身经历。

    结果嘛,他们这些人几乎都受到官府盘剥、乡绅压榨下的受迫害群体。

    你以为这样就完了?

    肯定不止如次。

    教谕队还说,只要没收了地主们的土地,就会分给他们家耕种,家里只要年满十三岁者,就按一人六亩地进行分配,赋税与大同镇同步。

    有了大同镇做参考,他们对于大同军打下土地后,给他们分地的承诺坚信不疑。

    又过两天,这一批数百人的新兵们快脱离了训练,即将正式入军。

    一连数日下来,经过大同思想的熏陶,陈老二已经彻底忘了最终目的,完完全全融入了大同军,成为其中一员。

    此时此刻,陈老二脑子里有的只有对朝廷丶对官府丶对乡绅等阶层的厌恶,思想可谓完成了一次彻头彻尾的升华,又想着寻个时机坦白,将家中老娘和妹妹也接过来落户。

    胡昱玩大同这一套很顺心,从他们几天前入营,再到一心求大同,只是短短数日之间。

    众所周知,只要基数够大,蚍蜉也能撼树。而大明最不缺的,就是过得暗无天日的底层百姓。

    在即将入军的最后一天,教谕官虞大志朗声喊话道:“如果朝廷想要收回你们现在的生活,收回你们的土地还给那帮万恶的乡绅老爷,你们告诉我,能答应他们吗?”

    “不能!不能!”众人齐声道。

    虞大志再次喊话道:“告诉我,你们应该怎么做?”

    “推翻朝廷!自己做主!”

    “推翻推翻!自己做主!”

    众人异口同声呐喊道。

    隔日。

    “主公,我们的地不够分了。”

    副镇长许承德刚从杨家村为加入大同镇治下的百姓分地归来,便进到镇务院汇报。

    “我还以为多大事?”胡昱笑道,“隔壁䇂安庄、瓦城不是有不少土地吗?”

    许承德恍然大悟:“主公的意思是…”

    “是时候更进一步了。”胡昱为他解惑道,“昌邑、潍县城里我让徐奎带人前去打探过了,这两地流丐遍地,是时候取些土地,将这两地流民安置下去,我们也能从中得到不少青壮编入大同军中。”

    䇂安庄过去是夏店,夏店过去就是昌邑县城,而瓦城则和䇂安庄接壤,这一次属于大动作,已经正面和官府较上劲。

    许承德担忧道:“若我们攻占这两地官府怕是不会袖手旁观,要提前早做准备。”

    胡昱信誓旦旦道:“放心,两县官兵什么样我自是了解的,不用过多忧虑。”

    官府什么德性胡昱清楚得很,这帮人处理偷盗可能还行,对上山贼可能都不够看,更别说对上自己战马、武器等齐全的大同军,可能只有望风而逃的下场。

    胡昱又问道:“村里农兵队建得如何了?”

    许承德回答道:“如今大同镇治下五个村都组建起来了,每个村一个百人规模农兵大队,相关的操练事项都通知了下去。”

    胡昱安排道:“通知武器作坊,满足军中后,本月先给每个村送五十把长枪过去。”

    “是,主公!”许承德应声道。

    既然胡昱要和官府撕破脸,护村队自然少不了,村子间传递消息、亦或是打探、自保、汇报官兵动向等都少不了他们。

    农兵,即闲事操练,农忙务农的村一级护村队。

    对于走底层路线,农兵这一特殊群体自然少不了。

    ……

    䇂安庄并非一个庄子,而是一乡之地,下辖面积与大同镇管辖区域相差不大,而瓦城与䇂安庄紧挨着,要取自然一并取。

    瓦城比䇂安庄更大,并且地方还有巡检司衙门。

    对于自己手下两千多正兵,以及数百人新兵,处置方圆数十里地,自是不在话下。

    两日备战后,许承德留守大同,胡昱领着千余人向着瓦城而去。王成、柳大丰二人领兵千余朝着䇂安庄而去。

    说到底,就是遍地流民给了胡昱扩张的念头,两地聚拢小几万人规模的流民,只要自己手中有地、有粮,他就能将这股力量牢牢地掌握在手中为自己所用。

    老话说,人多力量大,也是底气所在,什么都没有大规模爆兵有底气。

    这一趟大同一方不仅要募兵,还要在当地留下驻军训练农兵,防备官府反扑。

    这也是会议后定下的调子,今后凡大同军所过之处,都会套用这个方法。

    甲浦村,位于大同镇以北,两地相隔约莫二十里,这是第一先锋队攻略之地。

    第一先锋队旅总杨达,正率领一哨骑兵快马驰骋。

    在骑兵队伍首尾两端,一面写有‘天下大同’黑底白字大旗迎风招展,猎猎作响。

    沿途快马加鞭,第一先锋队用了半个时辰,赶至甲浦村地界。

    田地里,正有农民在忙碌,远处阵阵马蹄声瞬间引起众人注意。

    循声望去,大队骑现身。

    最近的汉子停下挥舞的锄头,警惕的打量着官道上出现的大股骑兵,继而一脸担忧问道:“这队人马是官兵吗?”

    “不清楚!”

    一旁花白头发的妇人怯生生回应一句。

    田间众人皆是如此,担惊受怕之色溢于言表。

    官兵的风评可不好,因为山东官兵比隔壁祸害人的鞑子好不到哪里去,每到一地,当地都是鸡飞狗跳,弄得天怒人怨。

    先有登州之乱,大量前去支援的官兵就是打着平叛为幌子,在乡镇中祸害地方。

    后有近些年农民聚众作乱,官兵还是打着平叛大旗,四处祸乱乡镇,劫掠钱货。

    总之,乡镇百姓宁愿遇乱民,也不想跟官兵打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