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岛
繁体版

第七章 怎么这么巧

    (时间:-4小时前后)

    怎么那么巧?有一个女人的声音是这么说的。

    可是牛是牛,马是马,风马牛不相及的原理不懂吗?这是一个男人的声音。

    他们俩人站在一起,而且挨得很紧,有点夫妻相。

    章程这才发现,他们这个圈子一下子由小变大了,周围站了很多人,就连罗莉教授他们的那排椅子后面背对着罗莉教授她们的人也都站起来面向他们这里了。

    其中就有一位是他刚认识或者说知道了是谁的,而他就是在背后那排椅子那里从坐姿改为站姿从背对改为面对他们的。他是秦唐基因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

    他说的是一句普通话,不是国语的另一种叫法普通话,当然也是,他是用国语讲话的,他只是想说他的话很普通。

    他说的是:这个世界是偶然构成的,你以为有马就必然有牛,马航失联牛航也会失联吗?而且恰好就在20周年纪念日这么巧的时候或者说日子里?

    他的名字章程听一遍就记住了。他的名字是黄海浪告诉章程的。

    其实海浪不是告诉章程,而是告诉当时在他旁边的汪若雪的。章程只是被顺便带入的听众。

    那天,章程和汪若雪还有他们的同事云吴往酒店外面走,早餐后,早晨8点多,是去散步的意思。黄海浪是追上来的。就在那天早晨,他主动占据了他们这个四人小餐桌的第四个位置,跟他们正式认识了。

    早餐后,距离大会开幕还有一个多小时。他们就往外走了。章程说他想到外面海边走走。他不是故意说的。其实他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有一点的故意。也许他对这个女孩子的感情并不仅仅是拒绝的,甚至内心里可能不是拒绝的但意识到应该要拒绝的。

    所以,汪若雪就说一起走走吧。云吴老师也跟了出来。

    海浪在餐厅门口遇到了熟人。他跟那熟人只聊了一小会儿,就追了出来。

    海浪真是一个目的明确、且任何时候的任何行动都围绕着目的的这么一个人。

    这么说吧,他直接就插入到了汪若雪和云吴的中间,他的动作是那么的自然,好像他就是一朵云彩,就这么飘了过来,就飘在了两个人的中间。当然,更合适的也许是反过来说,他直接就穿插到了两个人中间,就像这两个人只是空气或者只是云彩一样。

    他说: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章程说:刚才跟你说话的那位?没见过。

    他说:他可是我们基因界的名人呢。

    云吴说:他年龄不大,看上去。

    他说:您不也还不到五十已经当上教授了?他跟您年龄差不多,不过还没有当上教授。他的名气不是因为他的职称或者成就。

    他看了看他旁边或者说夹在他和章程中间的女孩子汪若雪,看到这个女孩子的眼神并不在他所在的右边而是在章程所在的左边,有些失望。

    见他们都没有再提问,他只能自说自话:他的名气来自于他的名字。他跟我一样,是研究基因的,在秦唐基因研究中心工作,他的名字叫基因。

    基因?你编的吧。汪若雪说。

    他见接他话的是汪若雪,高兴的表情马上溢在了脸上:如假包换。他就叫基因,只不过是纪律的纪,印章的印。我们基因召开学术会议,主持人提到他的名字,全场都会爆笑。

    汪若雪不屑地说:这有什么好笑的?现在大老虎,小老鼠,叫什么的都有。

    章程也觉得,虽然这有点巧,可是在所有人都给自己取外号、有的外号还很可笑的今天,这事情真的很普通。

    这个纪印说的“普通话”听上去确实普通,但让他们和围绕着他们的人们显然地更睡醒了一个层次。大家一下子轰然了,这意思是说,大家几乎都在说话了,没有先后顺序,几乎同时都在说自己的话导致谁的话也只有自己听见这么一种情况,也就是说,只听见轰轰的声音,听不见内容。这里说“轰然”,就是这个意思。

    当时,章程觉得这位基因先生的话确实很普通,没有任何不普通的地方。

    也是很多年后,在发生了很多事情之后,事情把他推到回忆里而且恰恰推到这个回忆里,他忽然也同样地发现,这话好像并不普通。

    好像他知道点什么却又要表明自己不知道。

    甚至,他好像也是在启发揭示。

    跟那个戴秉读一样,或者说类似。

    说起纪印和戴秉读。他们的事迹还真的是有重合的地方。

    说起来,也是海浪的发现。

    或者说,是他到他们这里参加聊天,要没话找话而不断找出来的发现之一。

    就是大会第一天的自助午餐,海浪又找到了他们这里,发现他们这桌除了章程、汪若雪和云吴外,还多了一个皋卢人。海浪先用昂语,然后改用皋卢语对那皋卢人说了什么,那皋卢人竟然站了起来,端着他的吃食走开了,去了旁边那桌。他就大声地说:麦尔西,麦尔西博古。

    海浪后面说的麦尔西章程是懂的,他知道有一种香水就叫这个。这句皋卢语是谢谢的意思,他也是知道的。

    他竟然会说皋卢语,哪怕是一点,反正他们听不懂,不知道他说得是否标准,但也是一种本事呢。他用得着叫得那么大声吗?这是叫给那个皋卢人听的吗?章程看了一眼汪若雪。她并没有什么反应。因为她好像在想着什么,然后她用那种想着什么的眼光看的是我。

    然后黄海浪就说了他的发现:你们没有发现一个秘密吗?

    汪若雪这回不上他的当了,仍然埋头吃着她面前的盘中餐。

    黄海浪不管这些,拿出非得让你理我不可的架势来。他说,这回目光和嘴巴是朝着章程这里的,因为反正汪若雪也不抬头:坐在你旁边或者再旁边一点的那个不是教授的老人,他叫什么来着?

    章程说:你说谁啊?戴老师?他不算老啊。

    黄海浪说:对对,就是他。他叫什么来着?

    章程说:戴秉读。

    黄海浪说:对了,正确。问题就出在这里了。他是研究病毒的对不对?可是,带病毒,他自己是带病毒的,他还研究什么呢?难道是要战胜自我?

    黄海浪哈哈哈哈地笑了起来。章程没有笑。可是汪若雪却喷饭了。到底是年轻人,女孩子。

    看到若雪这样的反应,黄海浪这回真的得意了。他舌战群雄是那天下午的事情。要在那之后,他也用不着这样挖空心思来讨好和接近他们了。

    章程发现了一个现象。其实不是发现,是他感受到的。

    那就是,忽然之间,什么声音都没有了。这个世界从轰然到寂然,一点过渡都没有。

    一开始他以为是他的精神出状态了。可是,他确实看到所有的人的嘴巴,他周围的所有嘴巴,都没有在动,有的张开着,半张开着,可大多数嘴巴是合着的。

    这就像是听觉世界的一个黑洞。大家都掉了进去了。这是真实的。

    许多年以后,章程仍然觉得这是一个难以理解的现象。不知道这个现象应该属于生物学、精神学,还是某种他们不知道的学科。

    是恐惧感吗?不知道。他真的说不上来。至少他自己没有感觉到恐惧。

    然后,就像有的交响乐里,声音开始微弱地浮上水面,渐渐加强。

    他听到各种声音。有的说:迷信!这种东西也会相信?真是服了。说这话的人里面好像有罗莉教授。有的说:马航失联10周年都没有发生任何事情,难道20周年反而要发生什么吗?没有逻辑。这种声音里,他听到了黄海浪的嗓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从记者的包围圈里自我拯救了出来,也来到了这里。有的说:我们距离3月8日还有几个小时呢。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不是吗?章程听到这里面有云教授的声音。

    声音在加强着,但再也回不到当初童城那颗语言炸弹刚扔到人群里时的那种高度和强度了。

    然后人都走开了,声音飘散开去。章程甚至重新听到一些孩子奔跑嬉戏的声音,包括笑声。

    没有人哭。

    因为没有哭的原因。

    至少还没有。

    也许一直的,始终的,会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