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荡是这样炼成的
繁体版

第177章 我看见他就心烦

    李青青稍微整理了一下屋子,就去了她婆婆那厢。

    她婆婆正坐在灶火前烧火,蒸饼烩菜已经快熟了。

    婆媳俩闲叨拉的时候,刘宝善收工回来了。

    刘宝善一回来,李青青就跟他说了刘芳芳说的做衣裳的可要多的话以及她的担忧,并说想到小杨村眊一眊她妈,歇上一两天。

    刘宝善对李青青说:“快去吧,去多歇上几天。衣裳就不要承揽了,等生下孩子,过了年,看多会儿能做,再给人们做吧。”

    朱开云反对:“辛辛苦苦学了两个来月,既有人做衣裳还是来做吧,只是不要劳累就行了。只不过收衣服的时候,说给人家先拿来的年前能给做起,后拿来的就怕年前做不起了。”

    李青青表态:“做吧,我的身子还能来利了。我歇上两天就开始做呀。”

    吃完饭,李青青张罗洗锅,她婆婆不让洗,叫她回去歇息歇息去小杨村。

    李青青回家后没有歇息,她推上自行车来到常生家,对常生说:“我去小杨村住一两天。你抽空给我把缝纫机安装好,仙霞拿钥匙的呢。”

    “这几天你在我姥姥家赶做衣裳累了,快去歇上几天吧。你咋去呀?”常生说。

    “我一个人骑上自行车去呀。”

    “我送你去吧。”

    “不用,我一个人能骑呢。”

    “常生甚做的也没,快叫常生送你去吧,”常有才看着李青青说。

    “哪能叫你一个人去,还是我送吧,”常生说着就从炕上跳到了地下。

    “我一个人去吧,你安装好缝纫机就行了,”李青青坚持她的意见。

    “不行,我送你呀。把你送去,我回来安缝纫机。你去了跟我说好多会儿回来,我去接你,”常生说着就穿好了衣裳。

    李青青跟着常生出来。

    常生带上李青青从南路出了村以后,李青青对常生说:“这段路不平整,颠得可厉害呢,不如步行舒服。”

    常生于是下了自行车。

    两个人一边走一边叨拉。

    叨拉的最多的是如何互相配合着把衣服给人们做好,争取叫人们满意。

    李青青做衣服虽然有了一定经验,但还没在离开常生姥姥的情况下做过,她生怕以她为主做衣裳,做得不如在师傅身边做得好。

    常生相信李青青不在他姥姥身边也能做好,并表示他会尽力配合着做。

    他们回忆、探讨、总结怎么准确地量尺寸,怎么使用布料,怎么把关键部位扎好,并决定事先要问清每个人穿衣裳的喜好,是喜欢穿肥大一点儿的,还是喜欢穿紧俏一点儿的,喜欢穿长一点儿的,还是喜欢穿短一点儿。

    他们互相安顿不要着急,并确定了做衣裳所要坚持的原则——既要按一般规格做,又要符合每个人的身材特点。

    两个人悠闲自在地叨拉,没再骑自行车。走到小杨村村口的时候,忽然刮起了风,这才加快了脚步。

    李青青领着常生高高兴兴地走进她母亲屋子后,顿时变了脸色。

    坐在凳子上的杨金娥满面笑容地问女儿和常生多会儿回来的,两个人回答后。张文笑嘻嘻地跟她打招呼。

    李青青就像没听见似的,搭理都没搭理。

    张文见状,甚话也说话,赶紧就走了。

    “你是咋了来?人家跟你说话,你十分架脸(满脸怒气)地接应也不接应?”杨金娥质问女儿。

    李青青没好气地说:“我看见他就心烦。”

    “你是心烦下个甚了?”

    “他少事无干的做甚来了?”

    “呀,人家好心好意地给你说媒,跑前跑后的,没功劳也有了苦劳了。咱们不能昧了良心,连门子也不叫人家来串吧?”杨金娥好言说女儿。

    “他说媒是为他盘算呢,没安好心,”李青青第一次面对母亲指责张文。

    “呀,人家咋就没安好心,没安好心也没做下对不起咱们家的事情吧?”杨金娥批评女儿的说法。

    “可叫他把咱们害惨了,还要咋呢?”李青青板着面孔说。

    “你不要听你姑姑灰说不够,不要学她看见谁也不对,谁也不好,”杨金娥认为女儿叫她小姑子教坏了,一和女儿争论起来,总要说李丽的不是。

    “妈你不要还说我姑姑的不好,她倒已经不在世了,你就是觉着她不好,也不要提说了。依我看,我姑姑最好,谁也比不了,”李青青反驳她母亲。

    常生见母女俩吵起来了,不知该怎么劝说,想出去躲一躲,于是看着李青青说:“我到大街上瞭一瞭去呀。”

    杨金娥急忙对常生说:“我们娘母俩吵架吵惯了,一见面就想吵,就像写下约了。老姨姨的过,你不要计较。不吵了,你不要出去。”

    她说罢就从缝纫机后站起来,准备取暖壶给常生倒水,常生赶紧拿过暖壶。

    李青青的脸色已经变过来,她把常生倒下的一碗水,端给她妈。

    杨金娥接过女儿递给她的水,和悦地对女儿说:“妈想跟你说一件事呢。”

    “说吧,”李青青接住常生递给她的水说。

    “妈想把户下在你们队呢,”杨金娥和颜悦色地说。

    李青青喝了一口水,问她妈:“妈你咋想起个迁户来,是不是张文给你出的主意?”

    杨金娥见女儿不同意,端起碗来喝水,没搭话。

    常生给他自己倒起一碗水,把暖壶放在窗台上说:“这风越刮越大。”

    杨金娥瞭着院里对常生说:“今儿个你就不要回了,住上一黑夜,明儿前晌回吧。”

    “我喝上一口回呀,”常生看着李青青说。

    “不要回了,”李青青说。

    “那就不回了?”常生说罢,端起水喝了一口。

    “住上一夜,明天带上我一起回吧,”李青青说罢问她母亲:“我爹做甚去了?”

    “你爹为多挣点儿工分,想起个铡草来。我说铡草费力,不叫他铡,他说他是入草的,不用把刀,也不费力,”杨金娥对女儿说。

    “入草也累呢,他不是做苦重营生的人。”

    “怕累哪能多挣上工分?妈再生上一个,你爹不多挣些工分不行吧。”

    “一个工连一角钱也不值,多挣顶甚事?我给人做衣裳挣下钱贴补你们吧。”

    “啊呀,我们又不是七老八十了,还能叫你补贴,你挣下钱打你的饥荒吧。”

    “我们的饥荒不愁打,打饥荒误不住给你们补贴。我学裁缝是为甚呢,就是为给你和我爹补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