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开局让我裁撤刘备?
繁体版

第六十四章 马鞭饥渴难耐

    并州,上党郡,高都县。

    殷红色的大旗展开,四百禁军排成四个纵队,沿着官道行进。

    崔祺跟随中军前进。

    目之所及,城外到处是掩埋尸体的深坑,耳边环绕的始终是乌鸦的悲鸣。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崔祺不会想到,并州已经成了这般景象。

    城门口,县令、县丞、县尉,以及文武官员列队等候。

    走到近前,崔祺翻身下马。

    “都尉。”

    “县公。”

    崔祺现在的官职是都尉,属于郡一级的武官,级别比县令要高,加上其禁军的身份,足以让崔祺高人几等。

    但高都县的情况,崔祺还摸不清,这个时候,言谈举止要非常注意。

    崔祺沉声道:“县公,区区一万贼兵,险些攻破县城,你这县令实在失职,但念在你最终守住了县城,也算有功,我会向朝廷如实上报的。”

    一褒一贬间,县令感觉脊背一凉,出了一身冷汗。

    “都尉请进,还请你主持县务。”

    “不必,我在城中设都尉部,维持治安,其余事务,还是县府来做,某不干越俎代庖之事。”

    县令一听,知道禁军是来给自己撑腰的,而不是来夺权的,心放下来一半。

    “多谢都尉信任,下官必将倾力协助。”

    来到县府厅堂,崔祺被县令迎上主位,这才抽出扇子扇了扇。

    不得不说,虽然入秋了,天气还是热,穿着一身戎装,更是难受无比。

    “县公,上党郡现在情况如何?”

    县令顿了顿,等茶水上桌,才一边请崔祺用茶,一边说道:“别说上党郡,整个并州的情况都不算太好。”

    “不对吧,高都县在并州边界,尚且未被攻破,并州腹地,应该安然无恙啊。”

    “都尉有所不知,高都县其实是一座大城,人口稠密,城高池深,以至于现在还在朝廷手中,其他郡县,恐怕……”

    “恐怕什么?”

    县令摇了摇头:“现在各州郡消息断绝,我也不知。”

    此时,在一旁陪同的邹方问道。

    “各郡县的兵马呢?”

    “早跑了。”

    “今年三月,原并州刺史张懿和胡人作战,死于阵前,并州各路兵马要么从贼,要么溃散。”

    邹方接着问道:“新任并州刺史丁原呢?”

    “不知道,我反正没见过他。”

    说到此处,县令显然有些气愤。

    “前段时间,并州不少兵将自高都方向退走,好似人间蒸发了一般,并州的形势,一片茫然。”

    崔祺喝了一口茶。

    本以为高都县的情况算是比较差的,但听县令这么一说,高都县的情况算是比较好的了。

    并州真的糜烂至此了吗?

    这么一想,天井关落在白波军手里就不奇怪了。

    白波军攻占天井关,就是为了阻挡朝廷的援军,以求鲸吞并州。

    天井关一失,白波军立即放弃攻打高都县,举兵夺回,原因也在这里。

    道理很简单。

    如果堵不住朝廷的援军,攻城也攻不安心。

    “县公,高都县人口如何?”

    “还好,北边来的难民挺多,全算上约莫五万吧。”

    崔祺粗略一算,五万人口大约能招募三千兵。

    不过兵贵精,不贵多。

    先组建五个百人队,以后慢慢看吧。

    “劳烦县公,招募青壮五百人,加入讨伐军。”

    “五百是否太少?”

    崔祺挥了挥手:“不少了,记住多招北来的难民,我要将他们训练成精锐,禁军早晚要走,禁军走后,他们就是县公可依仗的力量了。”

    县令一听,默默领会其中深意。

    难民没有根基,需要自己提供庇护。

    反过来,这些难民又可以用来压制本地豪强,为自己提供支持。

    真是好办法。

    以前看见难民就头痛,就这一瞬间,县令感觉难民简直就是宝。

    “我即刻命令各大豪族上交钱粮,充盈县城府库,再征募流民青壮,供都尉调用,只是若有蓄意抗法的……”

    “放心,禁军是你的后盾。”

    “了然!”

    崔祺起身,军务在身,我就不占据县公的大堂了。

    县令起身相送。

    “都尉慢走。”

    两人一起走出大堂。

    ……

    三天的时间。

    县令责令各大家族贡献钱粮,先从前来避难的豪族那里下手。

    这一举措,不但平了县府的债务,还有了不少盈余。

    县令终于硬气了一把。

    投桃报李,县令选拔这些豪族的子弟入府为幕僚。

    随后,县令又在难民中选拔青壮,直接征了一千士兵。

    好不容易掌控了大权,一定不能轻易丢了。

    如此一来,高都县形成了一种平衡。

    北边来的难民虽然损失了钱粮,但是获得了话语权。

    本地豪族为了不被抛弃,也向县府贡献钱粮和人才。

    就这样。

    小小的县城卷了起来。

    不得不说县令很有悟性,用难民压制本地豪强,堪称小刘焉。

    崔祺则是更加舒服,完全变成了伸手党,县令很配合,要钱给钱,要兵给兵。

    借着这个机会。

    崔祺招兵买马,给徐晃组建了一個百人队,装备强弩、大斧。

    又给赵云组建了一个骑兵队,分派三十个善骑者供赵云训练突骑。

    白波军不知何时会反扑。

    必须加紧时间,训练军队,随时准备作战。

    ……

    天井关。

    一辆马车缓缓前进,马车前挂着白毦节杖,随着车辆颠簸,白毦不断晃动。

    篷车上的官员掀开帘布,望着眼前的雄关。

    “就四百人,一天攻破这座关口,开什么玩笑?”

    官员回到车上座位,抄起袖子,微微眯上双眼。

    这位官员,是谏议大夫种邵,在朝中和各方势力都有些关系,朝廷派他来核查军功,也能让各方信服。

    两年前,太尉张温谎报军功,假称凉州平复,实际是和叛军暗中媾和,给朝廷做样子。

    不久后,凉州叛军复起,朝野震怒。

    就在刚刚,崔祺上报了军功。

    对于这样一个首次领兵的世家子弟来说,这军功让人难以置信。

    种邵知道,崔祺现在风头正盛,朝野内外,有八百双眼睛盯着他,这军功是真是假,必须给出一个交代。

    关城上,一个小兵指着南边叫喊。

    “队正,南边来了一辆车,挂着一串白尾巴。”

    关口的守将看见那车驾,一拍小兵的脑袋。

    “平时不好好跟先生读书,瞧你那没见过世面的样子,那是节杖,车上坐的是天子使者,快跟我去核验身份。”

    ……

    高都县,军营。

    弩铉响动,箭矢蔽空。

    随着一轮齐射,百支弩箭落在前方一百三十步外。

    崔祺放下弩机,指着前方道:“记住这个距离,这是弓弩的最大射程,也被称为一箭之地。”

    弩兵百人队的士兵看着前方,默默记住大致距离。

    崔祺继续说道:“敌军到了这个距离你们还不能发箭,有谁知道为什么?”

    士兵们面面相觑。

    有一个士兵举手答道:“一旦敌军发现被箭雨覆盖,便不敢上前了,咱们弩兵反而要去追击,被敌军牵制。”

    “很好,你现居何职?”

    士兵挠了挠头:“兵丁。”

    崔琦对一旁的徐晃道:“徐晃,他可以做什长!”

    徐晃拱手:“诺!”

    士兵听到崔祺夸赞,脸上满是笑容,答对问题还能升官,想都不敢想。

    崔祺正是要鼓励士兵的思考能力。

    “弓弩的最佳攻击距离,是最大射程的一半,这个距离不仅能保证精度和箭矢力度,也能防止敌军忽然撤退,脱离射程。”

    这支百人队是崔祺新组建的,有七十个新兵和三十个老兵,百人将为徐晃。

    这会儿,徐晃也像个学生一样,一起听军事理论。

    过了天井关,是一处开阔的小平原,这种地形,鸳鸯阵没法发挥最大优势,更适合用步骑方阵。

    练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崔祺不负责具体练兵,只是将东西方先进的军事理论,尽量传授给这些士兵。

    随着一阵脚步声,邹方跑了过来,擦了擦额头的汗。

    “东西弄好了吗?”

    “好了。”

    崔祺自邹方手里接过一个竹篓。

    “都尉,小心。”

    崔祺笑了笑,打开竹篓。

    士兵纷纷上前看,只见竹篓里一堆尖刺。

    “嘶!”

    众人莫名感到有些疼痛。

    “都尉,这是何物?”

    崔祺抓住竹篓底部,将里边的物件全部倒了出来。

    士兵们这才看清。

    这些东西是一个个小圆球,外边均匀分布四根倒刺,小圆球落下时,总有三根倒刺支撑球身,一根倒刺正朝上。

    “这不是铁痢疾吗?”

    “正是。”

    崔祺笑道:“你们弩兵最怕敌军突然迫近,有了这些,便可以快速布置陷阱,保护自己。”

    徐晃叹了口气:“这种暗算伎俩,终究上不了台面。”

    崔祺对徐晃小声说道:“公明,什么是上台面?临阵退敌,不使将士枉死是上台面,安定一方,不使百姓受冻馁之苦,是上台面。”

    徐晃听完,拱手道:“末将明白了。”

    “好好练吧,敌军六十五步时发箭,二十步时扔铁痢疾,近身了,你们用大斧招呼,当然这只是建议,别太死板。”

    “诺!”

    交代完,崔祺和邹方一起离开。

    邹方往身后瞥了一眼,小声说道:“都尉,上来就提升一个贼将为百人将,你真的放心吗?”

    崔祺答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邹方还是有些不安,却欲言又止。

    “子正,你放心,徐晃的什长全是我崔家部曲,他若有二心,随时能摘了他的脑袋。”

    邹方听罢,这才长长舒了一口气。

    虽然崔祺信任徐晃,但该做的铺排还是要做的,否则会让其他下属觉得自己行事轻佻。

    “都尉,咱们的暗探都撒出去了,高都令说的不假,并州的白波军发展迅速,兵力接近十万,此地十分凶险!”

    崔祺笑道:“高都县四面环山,地形地势确实险要,人口也不少,适合招兵练兵。”

    “若是白波军大举来袭,我们还可退入天井关,和高都县成掎角之势。”

    高都县和天井关的关系,可以理解为旋门关和荥阳。

    关前一座坚城。

    敌军绕道攻关,城里出兵攻击,敌军围攻坚城,关里出兵策应。

    “都尉是想长期驻扎?”

    “北伐之事不能急,不如积攒力量,一战功成,反正又没人催咱们,慢慢打呗。”

    正说着话,崔勇骑马前来。

    来到跟前,崔勇跳下战马,跟着跑了几步,这才停下。

    “都尉,朝廷来了个大官,说是要查办你!”

    “查办我?”

    “是啊,刚刚审问了县令,伱快回去吧!”

    崔祺急忙上马,往都尉部而去。

    都尉部设置在县学。

    因为作战,学生们都回家了,这里便空置了下来。

    来到都尉部,果然看到一辆华丽的马车,插着天子赐予的节杖。

    崔祺一愣,查办自己也不至于用这么高的规格吧?

    翻身下马。

    崔祺拿着扇子扇了扇,快步走进厅堂。

    厅堂中央,坐着一个三十岁左右男子,头戴进贤冠,留着文气的美髯,一身黑色官服。

    崔祺收起扇子,上前拱手:“在下崔祺,拜见使者。”

    使者拱手:“在下谏议大夫种邵,奉朝廷之命,前来核查军功。”

    “哦。”

    种劭冷声道:“崔宜之,你最好从实交代,你只有四百人,为何能在三日内,先破了一道雄关,又战胜一万贼兵?你是不是和贼兵媾和,故意虚报军功?”

    “具体战情,种大夫可问高都令。”

    “问过了,他对你满是夸赞,你们显然是沆瀣一气。”

    崔祺眼睛一眯,合着这人来这里,是搞有罪推论,故意找茬。

    “此战大胜,有五百首级,两千俘虏,种大夫可以查看,俘虏现在还在采石场做苦役,一问便知。”

    “谁知道你是不是杀良冒功,那所谓的俘虏,又是不是你掠夺而来的平民百姓。”

    “你!”

    崔祺来得急,马鞭还在手中,恨不得这就过去抽他一顿。

    但是想想,这毕竟是钦差,打他的屁股,等于打皇帝的脸。

    深吸一口气,崔祺问道:“你如何才能相信?”

    种邵缓声道:“崔祺,我知道你是崔烈的从子,朝野内外也有很多人器重你,我也不想为难你。”

    “你领兵向北,寻找白波军主力决战,我跟着你看,看你究竟能不能以四百兵马,破上万贼兵。”

    崔祺怒道:“你这不是胡闹吗?我刚刚站稳脚跟,你就让我北进,一旦在开阔地遇到敌军骑兵,我岂不是有去无回。”

    种邵冷哼一声:“怕了是不是?我就知道你不敢。”

    崔祺一甩袖子:“你尽管按照你的想法回报吧,冒然北进,我做不到。”

    种邵一皱眉,自己手中没有任何证据,如此回去,万一崔祺的军功是真的,自己就成诬告了。

    种邵喝了一口茶,满脑子都是宁枉勿纵:“我回去可以,把你身边的徐晃交出来,送雒阳审问。”

    “你!”

    “据我所知,徐晃是贼酋杨奉的爱将,我怀疑他是你们之间的联络人,快快把他交出来!”

    PS:今日大章,四千,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