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开局让我裁撤刘备?
繁体版

第十九章 于情于理,都该庇护

    回到家中,已经接近傍晚,夏季白昼长,倒也显不出昏暗。

    御者摆一个玉凳,崔烈下车,迈步进府。

    来到第二重院,崔烈听到郎朗笑声,似乎有人在畅谈。

    崔烈问侍从:“谁在厅堂说话。”

    “是郎君回来了。”

    “哦?”

    崔烈有两个嫡子。

    二儿子外放太守,来的必定是大儿子,议郎崔均。

    崔均别院而居,平日里并不常来。

    “家主回府!”

    随着一声唱和,崔烈来到厅堂门口,正在畅谈的崔均和崔祺急忙走下座位,伏地叩拜。

    “拜见父亲。”

    “拜见伯父。”

    走上主位,崔烈道了声:“都起来吧。”

    汉代正式场合下,分席而坐。

    崔烈坐在面南的主位,崔均坐在东厢首座,崔祺坐在崔均对面的次座。

    “唉!”

    崔烈悠悠一叹,让厅堂中的气氛压抑了起来。

    知道父亲刚刚进宫,必有大事,崔均吩咐左右退下。

    崔祺不知道崔烈遭遇了什么,正在疑惑,见侍从都在退下,自己也起身要走。

    “宜之,你不必走。”

    听到崔烈呼唤,崔祺停下脚步,端端坐下。

    崔均拱手道:“父亲,你许久未进宫了,为何一进宫,长吁短叹,可是陛下苛责你了?”

    “你先退下。”

    “我?”

    崔均一愣。

    “速速退下。”

    崔均不知道,有什么事,父亲要和崔祺商量,却不和自己说。

    自己毕竟也是三十好几的人了,面子上有些挂不住。

    “还不快走?”

    “伯父,大兄毕竟是崔家未来的家主,有什么要事,不应避讳。”

    崔祺知道崔烈要谈王芬的事,让崔均出去,估计也是对儿子保守秘密的能力,不太满意。

    刚刚交谈中,崔祺只觉得崔均这人可交往,但仅仅是可交往。

    他为人一片热忱,恨不得掏心掏肺,而这种性格,未免让人感觉有些天真。

    汉末三国是个尔虞我诈的时代。

    崔家两个儿子,最后都下落不明,显然不太适应这个时代。

    崔祺现在说这么一句话,其实也是有心。

    如果崔均真的被赶出厅堂,自己无疑会被这位兄长记恨。

    现在不宜树敌。

    况且一个如此实诚的兄长,谁愿意与他为敌呢。

    崔烈想了想,微微叹了口气:“元平,你先坐下听听吧,记住,此事事关重大,务必守口如瓶。”

    “儿子知道了。”

    崔均坐正了身子,向崔祺投来感激的目光,崔祺微微一笑,当是回礼了。

    “伯父,可是陛下不相信你的奏报?”

    “非也。”

    崔烈摆手:“看张常侍的意思,陛下应该是信了,正在着手清理宫中内应。”

    崔祺低语道:“张让能想到这一层?”

    记得十二常侍中,有一个细作,应该是郭胜。

    一直到整个宦官势力被清除,张让也没有揪出来他。

    只不过他也没什么好下场,最后被袁绍率军杀了。

    崔烈听到崔祺的小声呢喃,急问:“宜之,你了解张常侍吗?”

    崔祺拱手:“有所耳闻,陛下对张常侍十分信任,不仅封为列侯,私下里还称其为阿父。”

    崔烈凝眉:“张常侍常伴陛下左右,也算半个智囊,你怎么说,他想不到清理内应这一层呢?”

    崔祺的话声量不大,但崔烈确实仔细听了。

    崔祺笑了笑:“宦官不出宫,平日里只看奏报,受限于其眼界,他们的智谋,必定算不得上乘?”

    崔烈摇头:“张常侍侍奉陛下,二十几年不失宠,怎能说他的智谋,算不得上乘?”

    崔祺冷声道:“取悦帝王之谋,确实是张常侍所长,也算术业专攻,但其若真有济世之才,辅佐君王二十年,这天下何至于到这种地步?”

    崔烈轻抚胡须。

    没想到此子自视甚高,若其真有智谋,倒是可以帮崔家撑门立户,今日之事,不如与他仔细交代。

    “宜之,排查内应之谋,是原太尉曹嵩提议的,今日某去告发王芬,曹嵩也在,他也得到了消息。”

    崔祺一皱眉,随后嘴角微扬,拱手道:“伯父,祺揣测,排查内应之谋,并非曹嵩所出,而是其子曹孟德。”

    “哦?宜之何出此言?”

    “据祺所知,王芬广邀名士,参与劫持天子,曹孟德乃当世名士,也在其邀约之中。”

    “曹孟德智谋过人,必然知道王芬所谋难以成事,因此让其父亲早早告发,以免王芬谋败,其获知情不报之罪。”

    崔烈点头,缓缓说道:“宜之所言有理。”

    崔烈现在已经明白了,曹嵩父子不和是装出来的,这两父子都是权谋高手。

    再看看崔均,坐在那里呆若木鸡,崔烈一阵烦躁。

    自己被曹嵩压一头,儿子也不如曹操。

    实在可气。

    崔烈长叹一声:“只怕曹嵩要重新获得陛下信任了,陛下没准会让他官复原职。”

    崔祺笑了笑。

    “未必。”

    “宜之何出此言?”

    “现在朝野士族,矛头都指向曹嵩,他未必会央求陛下让他官复原职,而更有可能为曹孟德争取机会。”

    “比如呢?”

    “比如陛下正在组建西园军,需要安插自己人,曹嵩可以把曹操推荐入西园军。”

    崔烈一拍桌子:“如此一来,天子和士族都当曹操是自己人,真是一番好盘算啊。”

    “现在什么权势地位,都不如兵权,曹操现在为议郎,没什么实权,但做了禁军校尉就不一样了。”

    崔烈看向崔均。

    崔均也是议郎,但丝毫不通兵事,此刻被崔烈看得战战兢兢,急忙拱手道:“父亲可以写信,请二弟回来相助。”

    “别提那个孽畜了。”

    看崔烈的样子,对崔州平的愤恨,不像是演的,难道父子二人真的决裂了。

    这也没准。

    崔家这俩儿子,应该是让老父亲操碎了心。

    世家大族可以给孩子一切,但是没法给孩子换脑子。

    崔祺看到了机会,拱手道。

    “伯父,祺告发官长,实乃不义之举,但祺实在不愿参与谋反,更不想连累崔家,还请伯父救我。”

    崔烈温声道:“宜之放心,崔家足以庇护你。”

    崔祺急道:“不仅仅是祺,还有迎驾的四百兵马,这些人都是忠勇之人,不想从逆,求伯父一并庇护。”

    “四百兵马?”

    听到崔祺这么说,崔烈捋着胡须,一直没有说话。

    崔均看到父亲为难,长叹一声。

    “宜之,庇护你没问题,包括前院的崔家子侄,都可以庇护,可是你一张嘴就让父亲庇护四百人,这个未免……”

    “元平。”

    “怎么了父亲?”

    “你不会说话,就给为父闭嘴,这四百兵马不愿从逆,乃是忠义之士,于情于理,为父都应该庇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