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开局让我裁撤刘备?
繁体版

第十八章 二人成虎

    寂静的宫殿中,响起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这脚步声,在寝殿门前戛然而止。

    张让来到寝殿门口,身后的侍从追了上来,将他的帽子送来。

    接过帽子,张让匆匆戴上,整理了一下衣装,脱下鞋履,迈步进殿。

    宫殿恢复了宁静,但张让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复。

    无他,两位朝廷元老一齐上报,冀州刺史王芬要谋反。

    举报谋反,本不稀奇。

    但两个元老一起举报谋反,还是第一次见。

    看来王芬真的要叛了。

    进了寝殿,张让脚步猛然一滞。

    只因透过内殿的门,看见皇帝正在吃第三碗饭。

    皇帝日日操劳国事,已经许久没有这般胃口了,真的要告诉他吗?

    想到这里,张让的牙都快咬碎了。

    算了,皇帝身体要紧,不能再让他忧虑了。

    皇帝的身体,外人不知,张让最清楚。

    太医早就说过,皇帝忧心国事,心力交瘁,这副身体,也就不到一年的光景了。

    “阿父,你去了这么长时间,是不是有什么大事发生?”

    “没有,没有,陛下且宽心。”

    张让来到皇帝身边,神色如常地帮皇帝夹了两片牛肉。

    皇帝叹息道:“阿父,牛肉是好吃,可这农人种田,离不开耕牛,以后不要给朕预备了。”

    “陛下,牛肉可是大补,陛下放心,这牛是摔死的,不是专门宰杀的。”

    “那朕就放心了。”

    皇帝将碗中的牛肉夹起来,送入嘴中,又拨了几口珍珠米粒,混在一起嚼了嚼。

    不住地点头。

    “要是天下的百姓都能吃上米饭和肉食,恐怕就没有人造反了。”

    听皇帝这么一说,张让背后一凉。

    赶紧给皇帝倒了一杯热茶。

    “陛下,不要过多忧虑,幽州那边已经说好了,只要罢免公孙瓒,乌桓就退兵。”

    “等商路重开,朝廷就能多些进项,也就能着手赈灾了。”

    皇帝目光一冷:“赈灾?赈什么灾?哪里有灾了?”

    张让跪在一旁,嘿嘿一笑:“老奴说错了,眼下是没有灾情,但咱朝廷也得预备着,不是吗?”

    “阿父说得对。”

    看皇帝又夹了一筷子菜,张让鼻头一酸,眼眶湿润,趁皇帝没注意,赶紧擦了擦。

    皇帝时日无多,不能让他过多地操心了。

    仔细伺候一阵,见皇帝有了睡意,张让赶紧吩咐宫女,服侍皇帝午睡。

    再次走出寝殿时,已经日头西斜,张让这才想起还有两个人在等待。

    快走了几步,张让见两人一个在回廊头,一个在回廊尾,用袖子扇风,呼呼喘气。

    “二位,真是失礼了,咱家一时着急,竟然忘了你们还在这里等候。”

    崔烈和曹嵩见了张让,急忙整理衣冠,上前行礼。

    曹嵩离张让近一些,沉声问道:“陛下怎么说?”

    没等张让回答,崔烈也跟了上来。

    张让看了看周围:“二位,跟我来,咱们密室详谈。”

    王芬要作乱的地域,好巧不巧,就在幽州商路的节点。

    如果任由王芬造反。

    幽州商路恢复,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

    眼下朝廷缺钱,少府的丝绸和玉器却出不去,这条商路太重要了。

    张让知道,自己身边那帮宦官,包括自己,都智谋短浅。

    有两个老狐狸在身边,不妨听听他们的意见。

    来到密室,侍从点上灯,布置桌案坐席,奉上茶水果品。

    张让请二位老臣坐下,吩咐五十步内不得有人。

    “二位,你们都是朝廷的肱骨,陛下虽然罢免你们,但实属无奈,如今朝廷危难,二位可不能袖手旁观。”

    崔烈觉得口渴难耐,刚刚想喝点茶,听张让这么一说,顿时坐正了。

    正想着说些什么,只听耳边响起谄媚之声。

    “常侍哪里话,我曹家世食汉禄,深受天恩,陛下有命,但凭驱使,嵩决无二言。”

    话都被曹嵩说了,崔烈只好拱手:“某也一样。”

    张让语重心长道:“国家危难,方显忠勇,二位不愧为陛下最信任的老臣。”

    崔烈想再说些什么,只见曹嵩已经开始擦泪。

    “老臣身为太尉,却无法平定叛乱,以至于朝廷威望受损,实在罪该万死,没想到陛下还念着老臣,由是感激。”

    崔烈:“......”

    老匹夫,过了吧?

    你花了一亿钱买的太尉,说罢免就给罢免了。

    明明是朝廷对不住你,怎么让你说的,好似是你对不住朝廷。

    照你这么说,我当太尉后,没有如数交钱,而是告病在家,那才是罪该万死。

    “曹公,莫要哭泣,咱家还要问计于你。”

    曹嵩果然引起了张让的注意,崔烈只觉得牙痒痒,但却毫无办法。

    毕竟论起来急智和不要脸,他真不是这个老匹夫的对手。

    张让请二人喝茶。

    “你们二人一起来报,说王芬要谋反,消息来源也不同,看来这事不假。”

    端起茶杯,曹嵩和崔烈互相斜视一眼,随后一起冷笑一声,又一起叹了口气。

    没想到,居然被对方抢了风头。

    既然有叛乱,调兵平叛就是,崔烈刚想说话,又被曹嵩抢先一步。

    “常侍,王芬谋逆,必有内应,处置王芬前,还得先揪出内应。”

    “王芬此人行事轻佻,性格懦弱,一旦内应被除,他必然不敢有所动作。”

    “待其谋事不成,人心离散之时,只需派遣一狱吏,前往邺城,便可将其擒拿。”

    崔烈轻轻咳了一声,自己的太尉被这人接替,不冤。

    曹嵩准备得太充分了,连平叛的计策都想好了。

    自己还是慢了一步。

    “某也觉得,曹公所言极是。”

    崔烈一时气愤无比,可无奈,智谋上来说,自己确实比曹嵩短了一截,只能随声附和。

    “咱家知道了,近日咱家就着手排查内应,还请二位对此事守口如瓶,咱家替陛下,拜谢二位。”

    “如果有什么需要嵩做的,常侍尽管吩咐。”

    “某也一样。”

    说完正事,崔烈和曹嵩并排走出宫门。

    两人互相一拱手,紧接着冷哼一声,转身后又一个齐齐的甩袖动作,分别坐上马车。

    “绕道回府!”

    听崔烈这么一说,御者有些不明白。

    “主人,为何绕道?”

    崔烈此刻正在烦闷,就是单纯的不愿和曹嵩同路而行。

    “让你绕道就绕道,少废话!”

    “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