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开局让我裁撤刘备?
繁体版

第十五章 生财之道

    随着一阵马蹄声,崔远消失在夜色之中。

    崔远留下了十名护卫,都穿着铁制胸甲,佩戴长刀、弓箭。

    崔祺正需要一批有经验的亲卫,统领新招募的部曲。

    父亲临走时说,贩马的事情多问刘备,崔祺不知何意。

    送走崔远,崔祺和刘备一起返回。

    “玄德公,贩马的事情,父亲让我请教你。”

    刘备一啧嘴。

    “中原缺马匹,需要自塞北购买,经常途径涿郡,贩马的生意,我也曾参与一二。”

    汉朝重农抑商,刘备当过县尉,也算有了官身。

    对于以前合徒众时期干的事,本不想过多提及。

    崔祺仔细想想,干什么事都离不开钱。

    刘备在涿郡招募徒众,又没有劫掠的恶名,必然有一样聚财手段。

    中山大商苏双、张世平一直出资资助刘备。

    这二人是商人,不会干赔本的买卖。

    之所以支持刘备,应该是刘备能庇护他们的生意。

    刘备请崔祺进营帐坐下说话。

    “其实,幽州本不在商道之上,否则幽州早就兴旺起来了。”

    幽州在汉朝是偏远边塞,经济状况一般。

    刘备陈述道:

    “原本汉家的丝绸、玉器出秦川,走凉州到西域,再销往西域诸国,西域的镔铁、马匹也都自西北输入华夏。”

    “可是凉州几十年来一直叛乱,商道不通,进出华夏的物资,只能走塞北草原,自幽州进入。”

    “现在幽州的大街小巷,能看到西域商队,听到驼铃之声,这些商队在我小的时候,都是不常见的。”

    丝绸之路是汉代的一条重要贸易路线。

    前汉时,每年自丝绸之路输入汉地的黄金大约二十万汉斤,为大汉积蓄了不少财力。

    其实,东西方的贸易路线,除了丝绸之路,还有一条叫黑貂之路。

    也就是刘备所说的途径幽州的商路。

    自古以来,两条商路掌握在中原王朝手中之时,王朝相对开放包容,如汉唐。

    两条商路掌握在异族手中时,王朝相对闭塞僵化,如宋明。

    这两条贸易路线不仅是商路,更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途径。

    一个文明不加强和外界交流,注定难以繁荣。

    此外,两条贸易路线也是支撑朝廷财政的重要命脉。

    如今,两条商路都有战事,朝廷立即陷入了财政危机。

    三公官职开价一亿钱,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崔祺一咬牙:“玄德公,听闻良骏在雒阳价值二百万钱,这些马是不是从北边来的。”

    刘备点头:“不错。”

    “几十年来,凉州一直有羌人作乱,朝廷耗费军资数百亿,也没能彻底稳住这条商路。”

    “羌人控制西边的商路,可以获得便宜的马匹,骑兵强大。”

    “朝廷要和他们作战,也需要补充马匹,而补充马匹,只能依赖幽州的商路。”

    崔祺面露喜色:“玄德公,也就是说,贩马的生意真的挣钱。”

    刘备叹息道:“挣钱是挣钱,但这么暴利的生意自然是有大人物经营的,据我所知,苏双、张世平也只是办事之人。”

    古代和现代一样,挣钱的买卖都有人盯着。

    除了马匹,还有一样暴利物品是镔铁,不用说,买卖镔铁更危险。

    “玄德公,咱们还是得把商道走起来,以后咱们养八百兵马,耗费巨大,没有一条源源不断的财路,肯定不行。”

    刘备想了想:“只要宜之不操之过急,我的游侠朋友多,弄一条隐秘的商路不难。”

    “只是这条商路成本巨大,非买卖良马不能运转,冀北的良马太少,幽州现在一片战乱,塞北的胡马进不来。”

    崔祺神色淡然道:“要不了多久,幽州就会安定,这一点请玄德公放心。”

    乌桓叛乱,幽州这条贸易路线中断,朝廷必然头疼。

    崔琦知道,过不久,朝廷就会委任刘虞为幽州牧,和乌桓和谈。

    到时商路自然恢复。

    彼时商路恢复,贩马网络也差不多建成。

    只需每次购买少量马匹,再夹带少许镔铁,顺便将丝绸、玉器送入商道。

    八百兵马的开销就有着落了。

    还能趁机逐步换装,将这些兵马的马匹和兵器,换成良骏和神兵。

    一只精锐的骑兵,足以驰骋天下。

    随便想想,都比过的好。

    次日启程,连续走了几日,来到邺城。

    崔祺将许攸的信交给王芬,果然被王芬升任从事,王芬给崔祺一封信函,派去雒阳迎驾。

    来到邺城家中,崔家商社送上两千金,说是家主的意思。

    崔祺不觉鼻子一酸,父亲说了让自己弄钱,还是不放心,又来塞钱。

    简雍、刘节招募了刘备、公孙瓒旧部二百余人,全部轻装骑行,在邺城追上了崔祺。

    刘备没有进邺城,而是走乡间小路,一路走一路招兵。

    两拨人马在黎阳会合。

    “玄德。”

    “德然。”

    没想到和刘备再次见面,崔祺还没顾得上寒暄,就有一人冲出队伍,扑向刘备。

    两个大男人就这么当着众人,抱在一起。

    听刘备喊这人“德然”,崔祺想到,这个也许就是刘备和公孙瓒的同窗,刘德然。

    刘备和刘德然抱了一阵,目光又转向了远处的几个同乡。

    看到一个花白胡须的老者,刘备放开刘德然,快步走了过去。

    “叔父。”

    “玄德。”

    刘备在那人面前,躬身一拜。

    崔祺问身旁的简雍:“宪和先生,那人是谁,为何玄德公如此敬重。”

    “这人是刘子敬,玄德公的叔父。”

    “就是那个整天呵斥玄德公,怕玄德公造反的人?”

    刘备家在楼桑村大桑树下,他小时整天喊着要称帝,要以楼桑树为华盖。

    刘子敬每次都大惊失色,生怕刘备连累一个村子的人没了性命。

    “这你也知道?”

    “他这一大把年纪了,怎么也跟过来了?”

    简雍叹了一口气:“老爷子听说能加入禁军,顿时来了劲头,非要跟着来,谁也拉不住,他在楼桑村还有些名望,看他都来了,有好多犹豫不定的同乡,都跟着来了。”

    “好。”

    虽然任人唯亲,有一些弊端,但在创业初期,少不了同乡帮衬。

    相处多年的同乡,能避开信任危机,让事业快速铺开。

    历史上,造反成功的如刘邦、朱元璋。

    都是以家乡人为班底,再逐步吸收其他名士。

    汉末最成功的军阀曹操,也是以家乡人为班底,逐步扩充势力。

    这些同乡更是可以作为宗室势力,在关键的地方执掌兵权。

    这次合兵,仔细一数,军队已经扩到了八百人。

    在黎阳休整几日,众人渡过黄河,到达延津。

    沿着官道一路前行,便到达了天下第一关,旋门关。

    这关旧名,虎牢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