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侯叔献
赵顼见过侯叔献几次,不太爱说话,一副干臣模样。
而赵顼每次见到,就会想起其死后勾栏里编排他的段子。
侯叔献一生痴迷于兴修水利,作为支持者,一直用行动践行王安石的新法,死都死在治水任上。
主要功绩有汴河放淤、引汴入蔡、疏浚汴河等,治水工程多,未免劳民伤财,因此民间对其颇有怨言。
于是其死后,有伶人编段子,说其到阴间都不忘给阎王上书,说奈何桥下水浅,当引他河之水于桥下。
今天的侯叔献也是抱着一堆资料来到延和殿,赵顼看着他莫名生出喜感。
王安石、富弼也在,还有赵顼认为建筑和水利行家的宋用臣,当然少不了泡茶的蔡确。
赵顼也准备了很多资料,不,不是资料,是两个实验台,一个黄河下游“立体模型”。
众人走近一看,侯叔献发言。
“陛下,这是黄河下端北流和东流的模子吗?”
赵顼摸一摸下巴,骄傲地表示:“景仁好眼力,正是黄河下游的模型。”
“不太准确,比如二股河的分流地点,应往北十里,还有大名府这里,御河(永济渠)和北流相差太远;还有……”
打开话匣子的侯叔献收不住嘴,王安石在旁微笑,时不时颔首认同,像是在暗示赵顼,你看我挑的都是人才吧?
富弼、蔡确倒是抱着学习的态度一直认真听讲,但宋用臣的脸却变成了猪肝般颜色,无它,这是在赵顼要求下,宋用臣花了几个通宵的成果。
“来来来,这边请!”,赵顼带着四人来一处实验台,然后示意宋用臣开启试验。
宋用臣搅动一桶泥浆水,然后慢慢倒入台子左边,只见分成两股流向台子右边,两股泥浆水流经区域,一为平缓地形,一为陡峭地形。
不多久,泥浆水流尽,赵顼盯着实验台微笑着准备为他们解答;
而其他四人迷茫地盯着赵顼,谁也没有说话。
“官家,这是意味着水流缓慢容易造成泥沙堆积吗?”还是宋用臣体贴,知道捧哏。
“这不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吗?”侯叔献满脸问号,花这么多时间皇帝就是为了表达这个?
“咳咳咳!是的,水流速度缓就……,算了,先看这边吧。”赵顼尴尬地将众人又领到另一处试验台,同时示意宋用臣继续。
此处实验台也是分为两道河道,都有泥沙堆积,一处狭窄,一处宽阔,宋用臣同样用泥沙水冲刷两处河道,结果狭窄河道泥沙沉淀少,且带走大部分原有泥沙。
而宽阔河道泥沙堆积更为严重。
赵顼调整了心情,稍有得意地环视四周,静候众人的提问。
“陛下,河道狭窄水流就急,容易带走泥沙,河道宽水流就缓,会加剧泥沙沉积,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的啊。”侯叔献不理解皇帝为何在这上面浪费时间。
蔡确去取茶叶了,富弼、王安石弯腰假装研究模型。
宋用臣心里在想:“应该当初就劝诫官家的,就不会有现在的尴尬,只是为何刚才被侯叔献激怒的心情,现在变得舒畅不少?”
因为赵顼的脸变成猪肝色,赵顼不明白,其他穿越者,拿两个小实验就能唬住众人,闪耀全场,自己套用一下就像傻子一样呆在原地。
“侯监正,你是水利行家里手,对此当然一目了然,但陛下的演示却让更多的人理解河流的道理。”王安石出来解围。
“是啊,老臣起初也不明白,现在才恍然大悟!”富弼帮腔道。
“就是,老奴做这些模型时百思不得其解,原来官家用心在此!”宋用臣谄媚道。
心情稍微好点,但你们三人说话时怎么不敢看着我的眼睛?
“来,到茶桌去商议!”赵顼意兴阑珊。
……
侯叔献的建议与富、王二人无异,强烈建议封堵北流,维护东流。
“我不同意!”赵顼听罢直接表示。
“陛下,不可意气用事!”王安石以为赵顼还在生气。
赵顼鄙视一下摆摆手,表示不是这个原因。
自古治水重在疏导而不是堵截;
无论北流和东流都是黄河自行选择的结果,对这一结果首先要保持尊重;
北流封堵风险太大,丰水期洪水,一旦决堤,它再往哪里走就不敢保证了,如果进入北流干涸河道还行,如果进入御河(永济渠)呢?如果冲刷出新河道呢?哪样都是巨大的灾难。
北流封堵,黄河水全部进入东流,东流河道经得起大水冲刷?平缓处经得起大量泥沙沉淀,不要以为东流现在没事以后就没事,你加大了水量,就不能拿历史来说事!
北流河连年洪涝需要治理,现在耗费如此多钱粮效果不佳,为何?说明方法不对,我也不知道什么方法对,得派人现场考察;
说个耸人听闻的话,你们将水全部导入东流,万一哪天东流决堤,大量黄河水进入京东路,夺当地河道、湖泊,然后再灌入淮河,最后夺淮入海,这后果是大宋能承受的吗?
“不可能!!!”富、王俩人一起发声。
赵顼冷笑着问向侯叔献:“景仁,你来说,有没有可能,先不考虑几率大小。”
侯叔献站起来走到模型处,又反复查找自己带来的资料,最后战战兢兢说道。
“陛下,有可能,但几率微乎其微!”
“我想说的就是这个,看待风险,不能只看几率,同时要看风险带来的危害,危害是不可承受的,几率再小也不能冒险。”赵顼此话说的铿锵有力。
“所以与其淹了江淮,淹了京东路,不如就让它淹了现在河北东路,还省去大量钱财。”
“当然这是气话,我们不能坐视河北东路糜烂。”
“我的建议是乘此决堤机会,恢复北流,维持两股河道入海的局面,将北流河部分导入东流河道,导流多少?以现场考察为准。”
“同时请景仁研究束水攻沙策略,就在汴河放淤处试验,如何利用堤坝,组合起来加大水的冲刷力度,如果可行,就在东流河道试行。”
“试行成功就逐步加大北流水的导入,说不定多年后黄河之水还真能全部东流。”
“所谓束水攻沙,就是堤坝里面再建堤坝,枯水期水流走内部河道,丰水期外部河道分洪,具体如何实施,景仁你来负责。”
“另外都水监派人前往大名府调查上面方案的实施,宋用臣你也去。”
“两位相公可以将我的想法分发给朝堂进行探讨,也可以发给地方,听听地方官员的想法。”
“最后,把那个浚川杷弃用了吧,劳民伤财,用处不大。”
赵顼说完本想逐客,哪知几人围着不走,非要赵顼详细解释束水攻沙的策略。
赵顼哪里知道,只记得堤坝里面建堤坝而已,本想用这四个字找回点场子,哪料细问之下又露陷了。
……
强行打发走几人之后,赵顼在想,那一世对于古人的看法是两个极端,一部分人认为古人智慧博大精深,还有人拿着现代知识指着鼻子骂人愚蠢之极。
这样对比就像不分轻重量级的拳赛,没有任何比较意义。
没有水动力学,没有钢筋混凝土,没有大型设备,仅靠人力对抗千年水患,可敬可叹,但不可嘲笑,更不可拿着束水攻沙四个字到处招摇。
因为发明束水攻沙策略的明朝潘季驯也是古代人。
就在赵顼胡思乱想之际,张若水匆忙来报,富相公来了。
不是刚走吗?还有完没完?
张若水躬身说道:“富绍庭于宰相府附近遇刺,富相公携皇城司司使石得一紧急求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