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宗兴宋
繁体版

第55章 冰火两重天

    自从指点完发运司后,赵顼一直无所事事,朝廷除了钱不够用之外其它都还行。

    五月中旬刚过,陈升之的新科进士培训结束,赵顼赶紧诏其议事。

    延和殿茶桌处,陈升之坐于皇帝对面,蔡确在泡茶。

    陈升之此人,在历史上是从变法派跳到反对派的。

    制置三司条例司就是其与王安石共同建议设立,当时俩人关系极佳,王安石还建议陈升之任宰相。

    后来从枢密副使转参知政事便与王安石闹翻,起因是因为条例司的工作内容问题,但从陈升之的言行看,主要还是权力之争。

    本来反对派收获“反叛”大将一员,可惜因母丧回家守制,再回朝堂已是熙宁七年,物是人非加上身体原因,不久就因病解职。

    此时的赵顼正是想利用其权力的欲望,来改造朝堂,光一个秘书办公室主任不行的,得画个大饼,一个无法拒绝的诱惑,半年时间足够陈升之蹚出一条路来。

    “学士,新科进士接受一个月的培训,效果怎样?”赵顼端着茶杯问道。

    “陛下,本次培训主要内容是学习政务流程和律令条例,按陛下的说法,封闭式培训,整月未休。臣以为还是太仓促。”陈升之回答道。

    “以后此类培训和考核升迁要关联。这两百新科进士表现都怎样?”

    “毕竟都是寒窗苦读,千锤百炼的历练,在学习上都是上上之选,但具体到以后的政务处理上就会产生偏差。”

    “学士所言甚是,必须拿实际政务来检验,当然如果有专门的官员来负责选才,前期还是可稍作分辨的。”赵顼准备引诱陈升之。

    赵顼于是讲出想法,大宋官员无非科举、制科、恩荫三种途径,所选人才参差不齐,需将培训与考核结合,成立专门衙司负责此事。

    看到陈升之的眼睛发亮,赵顼将话题开始转移到翰林院,不会把直接掌控吏部的想法先行说出来。

    新科进士二百九十五人,殿试前三十名全部任职于翰林院;

    翰林院实行扁平化管理,除长官外无中间管理级别存在,然后将所有待诏、编修按政务分类分成小组,各小组之间每月轮岗;

    两府三司御史台等各级部门所有提交的札子,由学士分类,分配给各小组;

    待诏、编修拿到札子后阅览分析其内容,判断轻重缓急,在封面上撰写主要内容,然后送至皇帝处。填写皇帝给予建议后按流程推进。

    最重要还要将内容断句分段,以便皇帝快速阅览。

    皇帝的各类公文起草也分给小组处理,当然譬如封王拜相、祭天祭祖等重大文书还得学士亲自动笔。

    最后,制作一份统一模板的札子封面,上面涉及提交部门、提交人、主题、大致内容、紧急程度等。待诏、编修阅览后可对封面内容修改。

    如此等等。

    看着陈升之、蔡确惊诧的表情,皇帝笑着嘀咕道:“处女座领导就是这么变态!”

    ……

    谈话还在继续,富弼、王安石俩人求见,大宋朝堂双宰执联袂而来,陈升之、蔡确赶紧回避。

    只见王安石迈着轻快的步伐,脸上喜笑颜开,还未见礼,便大声说道。

    “恭喜陛下,天佑大宋,王子纯成功为我宋拓土八百里。”

    富弼像是被强拉来的,暗自腹诽,不就是两州之地吗?偏远之地,尚未稳定,再说八百里是不是夸张了?宕州迭州还没拿下呢?

    但还是笑着说:“恭贺吾皇!”

    “哈哈哈!大喜事呀!”

    “今天我来为宰执亲手点茶,两位相公请!”

    于是茶桌上,王安石将高遵裕、王韶联名的加急札子递上。

    赵顼一手拿着水壶,一手拿着杯盖子,笑着说道:“相公你来读,我听着就行。”

    富弼心中感叹,养气功夫与年龄大为相关,这官家的状态明显比王安石还要夸张。

    但不管如何,自真宗澶渊之盟至今,这份功绩还是摆得上台面的。

    王安石抑扬顿挫地读完札子,便开始夸耀赵顼的眼光,还有高、王俩人的功劳。

    而赵顼抚摸着腰间的玉带,在思考要不要解下来赐给王安石?

    历史上好像还真有这么一回事,不过后来打脸了。

    抚摸一番,心中嘀咕,还是算了,不能捧杀。

    “富相公,有必要诏前方立功将士回京,举行受降献土的仪式吗?”赵顼问得相当诚恳。

    “呃……,陛下,将士们还在稳定前方局势,无暇回京。”这个理由容易找。

    赵顼再问:“那有必要让翰林院写篇祭文,去太庙祭拜吗?”

    “呃!”富弼的脸上精彩极了,王安石赶紧出来解围。

    “陛下!不必如此着急,礼仪规格过高,反而不利于以后的战事。”

    “那总得庆祝一番吧?”

    “那就大庆殿赐宴吧!”王安石也不愿意打击赵顼,因此建议宴会规格高一些。

    此时富弼出言:“陛下,还得赏赐将士。”

    “哦!又是赏赐又是宴会,得花不少钱,你们现在合计合计,大约得多少?”说到钱的事情,现在的赵顼是非常谨慎的。

    “怎么也得花个二十万贯吧。”富弼经验很丰富,数字脱口而出。

    呃!随着赵顼的情绪突变,欢喜的氛围被泼上一碰冷水。

    “算了,宴会就政事堂枢密院三司御史台的长官聚聚得了,军队赏赐也相应减少些,那些没什么功劳的不发或少发,立功的比以前多赏赐,就这样把总额降下来。”

    赵顼定下方略,俩人也无话可说。

    ……

    张若水急匆匆而来,御史中丞吕公著紧急求见,陕西路监察御史张商英有紧急札子呈上!”

    “大胆李复圭!我要宰了他!”

    ……

    “参知政事赵抃紧急求见,陕西路转运使韩缜有紧急札子呈上!”

    “枢密院枢密使、副使求见,陕西路安抚使郭逵有紧急札子呈上!”

    “皇城司司使石得一求见,陕西路机宜司司使王中正有紧急札子呈上!”

    ……

    “石司使,你先回去,诏三司司使、副使前来延和殿议事。”

    ……

    好了,人齐了,延和殿的十把椅子终于派上用场,开宴吧!

    去你……的李复圭,赵顼心中发出千万次的问候。

    “众位卿家都说说吧。”颓丧的赵顼沉默良久后终于开口。

    王安石站起来:“陛下,臣请任陕西四路一府招讨使,即刻赴环庆路主理边事。”

    开玩笑,还嫌事情闹得不够大,赵顼直接拒绝。

    韩绛、薛向、吕公弼、吴充都陆续站起来请缨前往环庆路。

    方略都没有说,仅凭几个札子的信息,就这样独身前往,能干成什么事?

    赵顼倒是先冷静下来,打断所有人义愤填膺表现。

    “李复圭出击没有错,是根据制夏方案实施的,但错在刚愎自用,不听劝阻;其次错在是擅杀大将,摆脱责任;其三错在不知收敛,错上加错。”

    “他的处理稍后再说。”

    “各位卿家,先根据这几份札子,说说夏国的反应吧。”

    于是众说纷纭,什么梁太后必亲率大军前来复仇;什么夏国将会摆脱内部斗争,一致对外;什么李复圭屠戮老幼,夏国反而成了仁义之师。

    ……

    “杨老将军,你是怎么看待的呢?”赵顼向一直没有说话的杨文广发问。

    杨文广站起身,一副思考的模样:“我在想如果我是郭安抚,我该怎么办呢?”

    嗯?……嗯!……一语惊醒梦中人!

    谁说武将不精明?杨老将军就精明的很啦!

    赵顼迅速拿起郭逵的札子重新再看起来。

    从头至尾只说李复圭的事情,对处理李复圭没有任何建议,对接下来的局面没有任何预测,只是说自己将前往环庆路亲自坐镇。

    如此而已。

    明白了!

    赵顼与一众重臣商议完毕后下旨:

    “政事堂拟诏,除韩缜陕西路四路一府招讨使;除郭逵陕西路四路一府招讨副使,两人全面主理对夏事宜;”

    “免去李复圭环庆路安抚使,由陕西路皇城司押送回京;”

    “环庆路安抚使由郭逵兼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