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宗兴宋
繁体版

第40章 苏轼上皇帝书

    熙宁二年十二月十五日,殿中丞直史馆判官告院权开封府推官臣苏轼,谨昧万死,再拜上书皇帝陛下。

    赵顼心想苏轼的上皇帝书终于来了。

    大概内容是知道的,苏轼认为王安石变法本质上就是与民争利,王安石本人就是“言利之臣”。

    文章中她表明治国的关键在于“结人心”、“厚风俗”和“存纪纲”,也就是团结士大夫、遵循祖制,维护现有朝廷法度。

    为了展示明君的风采,特意叫蔡确读给自己听。边听边想招来击败其观点。

    书到用时方恨少,现在脑袋一片空白,于是叫停了蔡确,随手将上书弃于案桌,带上点心到钟鼓楼学习算学去。

    ……

    回来后,御史中丞吕公著、冯京延和殿求见。

    俩人各自端上一叠厚厚的札子,赵顼好奇地问:“两位卿家,这是什么?”

    吕冯二人面色为难似有难言之隐。

    明白了,不是什么好事,“吕卿,你来说吧。”赵顼冷冷地说道。

    “陛下,这些都是本月以来,御史台关于变法的全体谏章,请陛下过目。”吕公著虽有担忧,但说话的语气还是显得义正词严。

    “嗯……”,没见过这种情况,赵顼本能地摆正身体,做出防卫状,沉思片刻说道:“捡重要的都说说吧。”

    知谏院李常与孙觉联名上书请罢青苗法,俩人言:广廉小人,造端以笼天下之利,一旦生民重赋,至于无聊而怨及上,为害岂浅哉?……

    侍御史知杂事陈襄上书请罢青苗法,其言:今来访闻诸路所差官吏,为见朝廷属意财利,莫不望风希旨,务为诛剥,以觊幸酬赏,苟免黜责。……

    翰林学士范镇上疏,其言:臣窃以常平仓始于汉之盛时。贱则贵而敛之,恐伤农也;贵则贱而散之,恐伤民也。……

    监察御史里行程颢上书,其言:臣近累上言,乞罢预俵青苗钱利息及汰去提举官事,朝夕以觊,未蒙试行……

    监察御史里行张戬上书……

    监察御史里行王子韶上书……

    ……

    不正常,很不正常!

    这不是针对自己,这是针对王安石的,据自己的记忆,这种群起而攻之局面应该是出现在明年科举之后。

    这是人为的,有组织的,或者是有图谋的。

    但怎么可能呢?谁敢搞串联?这是主动在挑起党争。

    想不通,找王安石来问问。

    “陛下,朝廷制定的政策,地方上有些许怨言,这是常理,言事官员应当分辨是非,陛下聪明如此,必能迅速理解。如今地方与御史台同声共气,可见是不正常的。”王安石也发现了端倪。

    “但为何在此时议论纷纷呢?”

    王安石答道:“陛下下令制定的制度,各方都有动摇的人,却没有臣子为陛下发声,这又是为什么呢?”

    赵顼听罢,警铃声大作,王安石你要干嘛?

    你是准备控制谏台还是控制舆论?

    老小子,你精得很啊,在这儿等着呢!

    舆论只能我来控制,谁都不行,你以为我真的不整编进奏院和翰林院?只是时候未到而已,我会连御史台都要调整的。

    赵顼想通了也就释然,微笑着对王安石说道:“那王卿认为该怎么做呢?”

    王安石抬头看了赵顼一眼,似乎带有怨气地说道:“原本臣是准备建立一套新的理论,从根上改变世人对变法的看法,可惜尚未成稿就被陛下的表里关系给毁掉了。”

    “哈哈哈!”赵顼放声大笑。

    “王卿,实在是无意之举,当时程伯淳将我逼退至墙角,我只有采取如此方式才能奋力一击。后来元泽不是说你们又有新的研究方向了吗?”

    王安石脸上泛起少见的笑容,然后无奈说道:“陛下急智令臣措手不及,新的理论岂能快速成效。”

    赵顼感觉不能被王安石继续带节奏往下聊,于是说道:“办法总比困难多,容我再想想吧。”

    王安石不明白,他心中的的解决办法还没有说明,赵顼就草草地结束了奏对。

    赵顼之所以结束奏对,是他不愿意现在就与王安石明面上表明分歧。

    历史上熙宁三年春谏台对王安石发动了猛烈的攻击,虽然赵顼站队王安石,使用贬黜大法稳定了变法局势,但也因此让王安石乘虚而入控制了御史台。

    此后御史台就形同虚设,这也成为了赵顼醒悟过后与王安石产生的裂缝之一。

    该怎么办呢?所有上书全部留中,办法慢慢想。

    ……

    办法还在想,太皇太后和皇太后联袂而来。

    高太后没有表现以往的威严,只是进门就问:“官家,听说朝堂集体反对施行新法?官家可有办法平息?”

    表情是担忧的,语气是温和的。也许来之前有太皇太后的交代,也许是赵顼近期亲近表现的汇报。

    赵顼笑着说声:“祖母、娘娘切勿忧心,我自有办法。”

    于是便邀请俩位到茶桌处详谈,自己坐在边上泡起了茶。

    看着皇帝若无其事的态度,曹氏微笑着说道:“官家,我们并非是要干涉政务,作为长辈对官家的关心罢了,官家千万不要多心。”

    “这有什么多心的,虽说政事确实有烦恼之处,自己的祖母,娘亲的关心令我倍感温暖啊。”说罢给两位递上茶水

    “六安茶,洗茶过后第一泡,香味十足。”示意俩位长辈品尝。

    赵顼端起自己的杯轻轻吹凉后一饮而尽,脸带微笑地望着两位长辈。

    曹氏心中惊叹二十来岁的官家举手投足之间隐隐成竹在胸,喝完杯中茶水,一改往日慈祥神情,正色道:“官家,我以前听到民间有苦难的消息,都会第一时间告诉仁宗皇帝,皇帝便会宽仁来处理,今天也是听说这样的消息,所以我们来向官家了解。“

    赵顼还是微笑着说道:“现在没有什么事情啊?”

    高氏急忙带着神秘的口吻,压低声音道:“我们听说民间被青苗法和募役法害苦了。”

    赵顼差点被茶水呛到了,咳嗽后说道:“祖母、娘娘,青苗法虽然下达到地方,但也要等到明年春耕之前才真正施行;那募役法仅仅是调研阶段,条例司不过是将初步方案拿出来听听百官的建议而已。”

    俩人顿顿面面相觑,还是曹氏反应敏捷,连忙道:“官家,那就是说大部分官员是不赞成这两个法令咯?”

    “是的,大部分不赞成。”赵顼没有隐瞒。

    “那官家为什么不顾及还要继续实施呢?”高太后又抢先说道。

    “有些政策大多数人反对,反而要施行,因为他们其实不是大多数,他们只是我们见过的人中的大多数,大宋子民一万万,我们没见过的才是大多数。”赵顼说得有点啰嗦,也是希望她们立马明白。

    曹氏立马改变口风:“官家,是我们误听人言,莽撞了。”

    赵顼急忙安抚:“祖母、娘娘千万别这样想,关心则乱我还是明白的。”

    一时无话,闲聊片刻俩位老人便准备回宫,赵顼送至门口时说道:“我将曹评曹诱公纪公绘他们发往殿前司驻守城门是由长远安排的,祖母娘娘请放心。”

    回去的路上,曹氏对高氏说了声:“我们的官家终于长大,以后咱们可以少操点心了。”

    而此时的赵顼在想,外戚中曹家势力最大,但曹佾处事谨慎;高家还在飞速成长扩张。赵顼的策略是多方扶持,避免一家独大,最后采用推恩和分家策略逐步瓦解。

    俩位老人也没什么恶意,只是听信传闻瞎操心罢了。

    ……

    皇后家暂时不用担心,低调且没有欲望。

    坤宁殿,赵顼正抱着大姐逗乐,

    只听得皇后说道:“官家,最近朝堂是不是不太平啊?”

    ……

    苏轼你个混球,名气大导致上书闹得满城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