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宗兴宋
繁体版

第29章 武学的规划

    轻松地过了几天,今天早朝还没开,就先在垂拱殿接待了枢密院的四位大佬。

    这次枢密院的事情赵顼心里早就有数,治平四年种谔收复绥州,熙宁元年十二月,赵顼和枢密院同意了夏国以赛门、安远两寨交换绥州的建议,枢密院命令鄜延路安抚使郭逵先行交还绥州,但郭逵怀疑夏国使诈,遂藏起枢密院命令,要求夏国先归还赛门、安远两寨。

    夏国本来就是行诈,于是交换谈判进入僵局。七月中,还未被穿越的赵顼收到郭逵的报告后指责枢密院,担心绥州城被骗入夏国手中,当时文彦博极为恐慌,承认了枢密院的失误。

    今日再次得到郭逵的奏报,绥州城还在大宋掌控之中,交换事宜已经谈崩,因此申请绥州新的地名,从此永为大宋疆土。

    因为郭逵的坚持,大宋没有失去绥州,枢密院的错误命令没有导致最坏的结果。明显看到以文彦博为首的几人轻松了许多。而赵顼想到的是一伙毫无军事实践的文官坐在京城里,谈笑间就可决议边防大事,边防将领可以视命令而无物,虽说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但可以看出作战与决策的脱节,长此以往,后果不堪设想,历史上五路伐夏的失败,这就是原因之一。

    如何改变这一局面?只有改组枢密院一条路,看着三个老顽固,心中道一声算了慢慢来吧。

    文彦博见石头落地,轻松对赵顼说道:“绥州筑城,还请陛下赐名。”赵顼不想伤害脑细胞,也没有太多文化水平取出啥好名字。就随意说道:“绥民以德,就叫绥德城吧。”

    赵顼问道:“之前下诏,令陕西路的几人回来商议制夏策略,是不是要耽误了?”

    文彦博回复:“韩缜,张景宪、王韶按路程计算都会在十一月中旬到达,郭逵刚才的回信中也说明一定会在此时间内赶到京城。其余好说,郭逵回京不知道影响绥德城的安稳否?”

    赵顼冷静说道:“无妨,还有种谔在。夏国有所动作,也不会那么快。”

    此事办妥,赵顼等着提起军区的事情,但四位大佬并未说什么,而是与皇帝谈起了武学事宜。

    庆历三年朝廷下诏在武成王庙建立武学,中间罢而复设,至今已形同虚设,开始之前赵顼先定下来武学从国子监脱离,直属枢密院。

    赵顼的设想是国子监以后就是教育部,各类学校都要划归各部门。新军区划归枢密院,现在武学也要划归枢密院,四位大佬还没来得及思考,就被皇帝要求先谈武学接下来的规划。

    枢密院的建议是从在京城低级吏臣、门荫子弟、平民中选取,经京官荐保及考核才能入学;还有就是由地方官员荐举武举人免试入学。

    不想听了,直接否定!全盘托出自己的规划。

    初级班:面向全部军队招生,主要从禁军中录取。适当给予厢军、蕃兵、弓箭兵、乡兵名额,综合占比不超过20%,结合各路各军人数,平均分配以上名额。招收对象为现有的伍长、押正、正副队将。由各部军队长官推荐。

    前期招收1200人,不分兵种。入学之日立马考核,最先考核体能,负重30斤,越野20里,排名后200名淘汰;再考核弓步射、驽踏、器械,排名靠后200名淘汰;第一个月训练队列、体能等,一个月后考核再淘汰200名。枢密院根据淘汰名单考核各部军队长官,严格惩处。

    剩余600人学期为六个月,主要学习内容读书识字、队列训练、体能训练、弓马训练、武艺训练、战术训练、急救训练等,六个月后考核,后100名淘汰,但淘汰者拥有一次来年重新入校的报名机会,两次淘汰者武学永不录取。

    最后所剩500名初级武学学生,发回原部队,两年后如果升职为正副都头、正副部将、正副将的,根据武学中级班招生时间,必须回校深造。

    中、高级班暂时不设。以上初中级班前五年每年招收,五年后再出新规。

    武学改名为皇家武学院,皇帝是学院最高长官,但不参与实际管理,枢密院派人为副职作为学院最高负责人。

    吕公弼提出现有武学地点承担不了如此规模的扩招,赵顼提议在外城城北通天门与景阳门之间选址。

    陈升之告诉赵顼如此设置,会不会影响军队的稳定。赵顼回答,之所以前五年不干涉武学毕业生的升职就是给现有将官时间,五年之内军内升职必然逐渐向毕业生靠拢,然后枢密院再下令,以后军队升职必须是武学毕业生,如此方可稳定过渡。

    韩绛提出,那武职恩荫制度以后就形同虚设了。赵顼回答,不会,同样施行,只不过要经历武学的磨砺,纨绔子弟过不了此关,留着反而有害,真正的将门之家,从小习武训练,武学考核对他们来说算不了什么。

    文彦博问:“陛下,那武举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赵顼回答:“没有了,都没有当过兵的人以后不会再有捷径,要想建立军功,必须从小兵做起,这就是我要说的猛将必发于卒伍。另外再提一点,上次说到的训导官体制,也必须加入到武学当中。”

    四人还在思考,赵顼又开口了:“这种模式你们从未见过,我来跟你们说说这样做的好处。第一,不仅加强军事技能,更能培养忠君卫国保家的思想,防止家兵扩大,朝廷失去控制;第二,有利于统一大宋军队训练、指挥、作战,及各部队之间的配合等;第三,有利于发掘和培养各级将领,提高大宋军队的战力。”

    赵顼思考对于文官来说这个模式的坏处是提升了武人的地位和削弱了文官的控制力。如何取舍,就看他们的考虑了,也许这个模式跟之前的军区一样,被无限期拖延了。

    武学校训里加一条,所有武学学生同时是通天门的守卫,如若哪天北方强虏兵至,武学全体包含所有管理人员,教官,后勤等,全体守于城外,全部死战全部死绝,方可纵敌入城。

    赵顼是咬牙切齿说出这句话的,四人大惊失色,何至于到那一天,没成想下面的话更是石破天惊。

    赵顼缓缓说道:“下面说的话不要写进去,等这多事之秋结束,再说吧。如若那一天到来,在任皇帝、退位皇帝、枢密院长官必须全都殉国,不许投降,不许逃跑,赵家皇帝如若逃跑投降,天下有志之士能驱逐强虏者,可取而代之;枢密院长官逃离投降的,向全体大宋子民下达必杀令,搜山检海,虽远必诛杀之。”

    四人全都跪下,文彦博更是老泪纵横,“大宋承平百年,在陛下的治理下必能中兴,何至于说出此等言语,让大宋子民何以自处?让百官何以自处?请陛下收回皇帝殉国的言语,否则臣等誓死不从。”

    为何要枢密院长官殉国,实则是赵顼一时意气,文官霸占着这个位置,从绥州事情来看,就是百无一用,真到了国难当头,这个军事领头的人挂了,说不定还有扭转战局的作用,不过谁又说的准呢?军国大事不能意气,以后再说吧,权当发泄私愤罢了。

    但皇帝殉国是必须的,特别是退位成太上皇的,你不殉国天理难容!

    赵顼也只能暂时隐忍:“好吧,不勉强你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