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外星科技有问题
繁体版

第二十七章 繁忙的学术及商业合作

    这次的调研团一行8位教授,参观完王栩实验室后也都没有撤离,由李院长带领大家,带着王栩来到商大材料学院的实验室,新校区的资金丰厚,着实丰富了很多高精尖的实验设备,比较王栩这边实验室,除了273号手搓的那两台激光设备外,其余的商大材院这边要好上很多。

    回学校给众教授演示制备过程,并讲解研发思路,这是李院长跟他沟通过的,希望能借他这次碳纳米材料的研究突破,吸纳这些教授到商大一起成立课题研究,哪怕他们只是待一段时间,多跟商大的师生交流交流也是好的,对学院来说是难得的机会,希望王栩能理解并支持。

    商大在重点高校排名是很靠后的,平日里想请这些外地高校知名教授来一趟都难得很,毕竟这些人到哪里都是响当当的人物,商大的科研实力一直不振,也很少有什么研究项目能跟这边合作的。

    王栩对李院长的安排没有意见,自己对家乡高校的缺失本来就心有戚戚,要是重点高校多一些,中原学子也能不那么卷,也不至于都跑去外地大城市了,所以能帮助一点是一点,自己没理由拒绝。

    而且他作为这项科研创新的所有者,名头谁也摘不掉,再说专利保护及相关高精度设备制造又是他独有的,科研技术转化的产品已经开卖,一点也不担心。

    用1天时间,他在实验室里用这些相关设备给众教授展示了下制备过程并讲解,众人纷纷感叹,果然英雄出少年,这个道理在社会哪个领域都有体现。

    开始不少教授心里还对王栩一个高中生从哪里知道这么多知识而怀疑,现在大家再也无话可说,因为在边实验边交流的过程中,王栩随口能把很多相关材料研究的论据、数据一一道来,在这些领域深耕多年的教授们怎么能不清楚,这些数据资料都是很多人研究半辈子还知其然,不知所以然呢,王栩能借鉴并融会贯通,足以证明他具备很强的研究能力。

    不到20岁的王栩各种理论公式计算思路清晰,数据无误,不是天才还能用什么来解释。

    几天后,经过多位教授专家一起润色的,以王栩为主,其余几位材料领域的教授在后署名,在国外著名的物理学杂志【自然】,投送了论文【论碳纳米材料新型制备方法及成果应用】,这篇论文没有等太久就以专刊形式发布出来,不能拖,现在全世界科研机构都想知道这项突破到底是怎么完成的。

    在其他国家科研者研读论文,并开展相关研究的时候。

    依托王栩展开的科研突破,首都大学的严教授牵头联合沪市两所高校,正式跟商大李院长接洽,要成立联合课题组,共同投入资金和人力,并向工业部委申请专项资金,组成一个系列多达50项课题,涉及材料、工程、航空、乃至军工多个领域。

    商大校长赵志原获知这个情况后,忙发动省内主管部门和自己的人脉一起要促成此事,这项联合科研涉及到商大的部分专项资金至少五千万,还有沪市名旦大学碳纳米材料资深研究者庞教授带领教授团,常驻于商大材料学院和李院长这边组织的教授一起开展研究,种种因素能给学校带来的荣誉和实际利益是千载难逢的,对于商州市的好处就更多了。所以商州市乃至省里各层面的领导都一起努力争取落实下来。

    王栩因为年纪原因在课题组,暂时只是以助理研究员的身份参与,李院长给他承诺,鉴于王栩的科研能力他正在跟学校领导协调让他尽快从本科毕业,后续的职称荣耀也不会少的。因为挂了名,这段时间他也是忙的要死,生活节奏完全被打乱了,他还被邀请去首都大学,沪市名旦大学等地做了专项学术报告。

    这都是没办法拒绝的事情,这已经是推掉了很多不太重要的邀请,像媒体的采访等,他不想自己的曝光度那么高。

    在这两个月时间里,王栩发表的论文影响力逐渐显现,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他们根据论文都在实验室成功复现,但越是这样越是不理解,王栩怎么做到在原子层面的精准控制的,因为他们并没有王栩的光子发生器技术,普通激光设备可以诱导碳材料生成,并做到一定程度的编辑,但精度及尺寸都很难控制。

    碳纳米材料如果只是用这样的方式制备,怎么也到不了实用阶段,不精准就代表良品率低,成本高昂。

    但因为碳纳米材料在多个领域尤其是航空,高能材料等,如果加入碳纳米的话可以大幅度提升材料性能,所以技术前景是很有潜力的,未来需求是庞大的,这些机构不得不循着王栩的技术路径,揪头发也要找到关键点。

    王栩能成功制备出可实用的材料,最主要就是靠碳纳米材料合成器,内部最重要的设备是光子发生器,它比一般的激光耗能更低且光子的波长和角度等能精准控制,因此才能精准生产所需材料。

    了解相关原理,又看到碳晶科技产品的惊人收益后,众多企业纷纷大笔资金资助研究机构或个人,要么自己组建研究团队,希望突破天机公司的技术壁垒。

    知道世界上现在对碳纳米研究的如火如荼的,王栩并不怎么担心其他研究者突破自己的技术,因为碳纳米材料合成器里面的大小元器件,几乎都是273号用纳米材料打印制作的,尤其是光子发生器已经突破了人类科技目前对激光的运用能力,单单制作工艺精度等,没有企业能制作出来。

    但想到后面可能的情况,也为了对273号制作技术的保密,王栩决定梳理拆分、技术降级,建立一个依托人类当下设备能力和资源可以实现制作的路径,这些资料跟工艺先准备好,以后有必要时再披露。

    国内外光伏或新能源相关企业,在搞清楚了碳晶科技产品的先进性后,看到商机的他们一窝蜂地跑到商州,迫切想要合作,不管是合资建厂还是技术授权,他们都拿出多种方案希望能得到认可。

    最近林楠是累并快乐着,很多知名公司的老总都亲自前来,见不到王栩就求见她,让她着实涨了见识,王栩也参与了几次重要会面,躲不过去,毕竟好多体量百亿级的企业老总亲自登门,必要的尊重还是要有的。

    这些天的会面中,他也在思考,以现在太阳能板和碳晶电池来说,全世界的需求量逐步在增大,只靠自己厂里这一两百人肯定是做不完的,短时间内他也不太想扩张太快,因为团队毕竟组建才大半年,再大规模建厂的话,光管理就很难驾驭。

    最终他决定以技术授权的方式合作,通过竞标,筛选出4家光伏企业,分别提供碳纳米原材料和产品的生产线设备,合资建造碳纳米材料太阳能板和碳晶电池各两家,在三年内不再给更多企业授权。

    提供的技术水准,太阳能板只提供能生产到60%转换率的档次,碳晶电池比较锂电池能量密度最多不超4倍的技术。

    更好的技术暂时需要捂在手里,等将来更多突破后逐步放出。

    碳晶科技王栩决定调整下,更多生产力用于生产碳纳米材料,供应这四家企业原材料。原本的太阳能板及碳晶电池生产线生产更高端的产品,保持优势,这样销量不太大,但收益更高。

    随着碳晶公司技术授权及招标方案公布后,云集在商州求合作的企业老总和负责人忙联系沟通,准备自己公司的资料和资金,全力争取那全球仅有的四个名额。

    他们不光准备资料资金,还各自施展人脉,从多个层面向碳晶公司展示影响力,以盼得合作。

    最近省市领导不断在高新区穿梭,秦主任感觉到多年没有的重视感,孟科长也陪同其中,一趟趟地去和碳晶科技的总经理林楠沟通联系,因为不只是国内企业来寻求合作,还有国外多家知名企业也派出团队,同样在竞争合作机会。

    王栩收到传达来的信息,高层希望能把这些产业留给国内企业,想借这次机会整合发展绿色新能源产业。国家政策王栩是清楚的,他也欣然接受,这本也是他的期望。

    上次来过的钱副市长和高新区的秦主任也多次和王栩林楠会面,表达出希望这新建的企业能争取投建在商州,这点王栩表示一定尽力。

    迎来送往的忙活好久,招标会终于召开,多轮投标后,林楠公布出中标的四家企业,太阳能板是国内一家是西部地区的地方国企,另一家是南方的企业,小有规模,两家在光伏产业里体量都不大,最大的那家已经赴美上市的反倒没被选上。

    碳晶电池一家中标是黑省的国有企业,是国内最大的石墨矿产生产企业,还有一家鲁省石墨矿产企业中标。

    这四家合资建立的工厂,天机科技占股20%,提供技术,碳晶科技占15%制作相关生产线及技术指导。

    结果出来后碳晶电池倒没什么人抱怨,因为毕竟碳纳米材料所需的原材料是石墨,它现在炙手可热,不跟这些拥有矿产的企业合作还能给谁。

    光伏太阳能没中的企业纷纷叫嚷不公平,他们有人提出可以出让更多股份拿出更多的资金,国外几家企业来的人也是抗议,林楠虽然压力很大,但王栩已经决定,她必须无条件执行。

    她在会场说道:“我们很理解各企业的意愿,但毕竟资源有限,我们经过多方考虑只能做出这样安排,以后时机成熟还有更多机会,谢谢大家。”说完就快步离开。

    不管这些企业再怎么抱怨,但碳晶公司就是王栩说了算,独有技术,想给谁就给谁。

    那家在美上市的企业因为没有跟碳晶科技达成合作,在美的股价两天大跌7%,不只他这一家,其他上市光伏企业以及锂电池行业股票都纷纷大跌。

    碳晶公司目前小小的体量就已经开始影响到全世界了,不得不说技术创新的威力有多么巨大。

    很快分别签约,应王栩提议,四家企业都同意在商州高新区投入共计30亿人民币建立生产工厂,毕竟生产线及碳纳米材料都是碳晶公司提供,也因为中原省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也很低,自然乐意就近建厂。

    这下商州的领导高兴坏了,忙安排各个部门及高新区秦主任全力协助此事,批地建厂手续高效办妥,组织基建力量开始建设。

    毕竟高新区建立有些年头了,但在国内有影响力的企业都没一家,这次得到这么多投资,能提供至少5万个工作岗位,而且这几家企业日后注定是在全世界都备受瞩目的。

    中原省电视台对天机科技和四家企业达成合作做了专门报道,将天机科技、碳晶科技夸赞一通,称之本土高新技术典范,对王栩更是冠以碳纳米科研中世界级的开创者,碳纳米领域应用得以实现的功臣,天才科学家等等溢美之词。

    高新区管委会秦主任主动提出再批下60亩地给碳晶科技免费使用,负责招商的孟科长也是开心,他没事就跟王栩或林楠、孟昭联系,随时保持沟通,服务意识非常强,他明白只要碳晶科技好好的,自己这就是抱着下金蛋的鸡了。

    纷乱了近两个月,王栩终于摆脱了各种学术交流和商业上的干扰。

    今天碳晶科技的主要管理人员汇聚在办公楼最大的会议室,这地方也快要搬了,管委会批的60亩地里面有部分商业用地,王栩直接批准了26层碳晶科技总部大楼的建设,以及天机科技的6层实验室建筑。

    建楼资金上还算充裕,目前产品销售收益7千万美元,换算人民币约5个多亿,这只是开年到现在4个月时间,而且普通类型的太阳板和电池的销售还能持续到其他4家工厂开始投产前。

    这次跟四家达成合作的技术授权费一次性收益2个亿,提供的生产线大约4个亿,而且后面还能收到每个产品7%的专利费,这部分收入本是天机科技的但王栩全转到碳晶科技了。

    现在账上资金近12个亿,盖两栋楼花个3~5个亿完全足够了,王栩就拒绝了孟主任说的银行贷款,哪怕是低息也没必要。

    倒是建设方面也交给了孟主任介绍的人安排了,建设碳晶公司工厂的那家单位还是靠谱的。

    收入这么多,王栩决定对所有人待遇提升50%,这赢得公司全体一片欢呼,在这个人均一两千工资的时代,碳晶科技经过这次涨薪最低的工人和办公室行政人员都能达到三千元以上,高的像孟昭已经近两万了。在商州这个城市绝对是普通人心目中的好单位。

    除了盖楼那近60亩工业用地王栩也决定利用起来,先建设厂房,为下一步做基础建设工作。

    还有原厂区的碳纳米合成器最近又增设了16台,新组建了4条生产线,全力生产碳纳米材料。

    不少研究机构和企业都在试验碳纳米材料更多的应用,现在王栩这两个产品远谈不上广泛应用。

    最近碳纳米管和石墨烯材料的订单也纷纷提交到碳晶公司,其中就有多个全球知名研究机构的订单。王栩不管是哪方需求都安排生产,按照纯度层数或结构分类,高中低多个档次,就为了满足各个领域的运用,价格也没定太高,毕竟就自己企业能生产,已经事实垄断了没必要那么招恨。

    王栩对现在的公司管理层还算满意,毕竟几人都是从头学起的,公司名利双收,高管也是水涨船高,现在的他们还能保持理性,说明几人心态比较稳,有做大事的潜力。

    一切都向好的方向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