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虞刑官,分身异界斩邪成神
繁体版

第84章 故情欢喜开书后,旧事思量在眼前

    “那,老道就告辞了!”虚元道人起身道。

    “道长若没别的要紧事,在下设酒与道长小酌一杯……”裴豫道。

    “老道确实还有一些要紧事,裴大人盛情,老道心领了!”虚元道人道。

    裴豫再挽留两次,虚元道人坚辞不受,裴豫无可奈何,便叫吴彦将虚元道人送回了长寿坊黄宅。

    “那道士和你说了什么?他人呢?”裴豫回到厅房,顾四娘见他一个人回来,问道。

    “虚元道长已走了,他说回头会派人送一本经书来,你照着念诵,身子能好一些。”裴豫道。

    至于虚元道人所说顾四娘命数受损,无人能救的事,他自己也不信,便没有对顾四娘提起。

    “奇怪,你说这道士是个骗子吧,他好像确实有些本事。你说他不是骗子吧,他说的话又叫人不能信……”顾四娘自己也有些茫然了。

    “哎呀,夫人,不过就是道家经书而已,你看一看没有坏处,什么骗子不骗子的,说的有些重了。”裴豫道。

    “哎呀,夫君,你是不知道我爹花了多少钱在这道士的道观里……”顾四娘也不愿对裴豫细说当年玄通观道士对顾北所说的谶语。

    “谁让我岳父有家财呢,他不给道士,就会给和尚,总不能专捡着道姑布施吧!”裴豫笑道。

    “胡说八道!”顾四娘见他拿自己父亲开玩笑,嗔道。

    “好了,夫人,叫梅香扶你回去歇着吧,我还有些事要做。”裴豫道。

    裴豫回到书房,坐在书案前愣了一会神。

    他想着虚元道人的话,虽说他并不信所谓“命数”等玄虚之事,但涉及到妻子,难免关心则乱,心里有些动摇。

    难道说妻子的病,真的是替自己得的?

    那么那个给妻子送命数的人到底是谁,何时才能到来?

    他想了一会,不得要领,越想越心烦,便顺手拿起刚刚放到书案上的,沈芸娘所写的册子,翻看起来。

    这一次他逐字逐句,看得很认真。

    虽说他不知道沈谈原著书中所写的内容是什么,但无论如何,沈芸娘在一夜之间将一本书提炼精简出来,自然是有所取舍,虽然看得出她已尽力保留要点,但裴豫读起来还是很晦涩吃力。

    前两页是整本书的提纲,裴豫看完之后,忽然明白过来。

    与其说沈谈的原著是一本韵书,倒不如说他是借用汉字,重新创造出了一门文字!

    沈芸娘写到,汉字自仓颉造字始,至今日已有不知几千年。

    这几千年来,汉字字形虽一直在流转演变,但始终以上古字形为骨架,变化外形血肉。

    虽也有新字不断造出,但造字的根本以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的“六书”为纲,一以贯之,一脉相承。

    仓颉观鸟兽足迹而造字,乃是以“象形”为文字的根本。

    沈谈兴趣所在,是研究各地的方言。

    大虞疆域辽阔,东西南北各有数千里,民数千万,方言种类多如繁星,有时即便相隔数十里的两个村子,虽说都是汉人,说的也都是汉话,但口音迥异,已不能相互交谈。

    但汉字却无关说话的口音。

    鸟兽足迹无论是南是北,是深山还是平原,都是一样的。南方喜鹊的足印,到了北方不会变成鸡爪印。

    汉字也是一样,无论将这个汉字读作什么,“人”依旧是人,“天”依旧是天,“江河”不会变成“日月”,“黑”不会变成“白”。

    而沈谈钻研方言,有一日突发灵感,想到,既然有以图形为根本的汉字,那么,若以读音为根本,能否造出一种新的文字?

    这原本只是他闲来无事,游戏之作,但他对汉话语音造诣精深,这个奇思妙想,竟很快就有了雏形。

    他将汉字语音的“声”“韵”“调”三部提炼出来,以汉字的笔画为标记记录,借鉴“反切”拼读法,竟真的创造出一套可以使用的文字来。

    沈谈想到,汉字虽博大精深,但却不易入门。

    一个儿童自七八岁开蒙,要学习六七年,才勉强可以下笔写出通顺的文章,若要科举,那更要再刻苦十倍。

    这期间不但要有老师精心教导,还要花费不知多少笔墨纸砚,若这孩子是富家子弟,也就罢了,但贫苦人家,乃至寻常农户,要供养一个学童读书也十分吃力。

    因此,天下百姓,真正识字者不过十之一二,多的是目不识丁的人。

    而沈谈所创的这套文字,学习十分容易,仅需学习几十个音韵调和拼读的法则。

    寻常人若有人教导,不用半年,便能认得天下所有的字了。

    只要他能开口说话,便能写字。

    只要是按照他的造字法则写出来的字,都能认得。

    如此一来,天下人人识字,岂不是大功德一件?

    裴豫看到这里,也觉得十分有趣。

    提纲之后,便是几十个声韵调的写法和书写法则。

    写法是以汉字的笔画为基础,书写法则也在沈谈的精心设计之下,十分易懂。

    沈芸娘写到,沈谈认为,文字之“文”的本意就是花纹,表明汉字是以象形为根。而这套文字,是以“交谈”为根本,可以称为“谈书”。

    裴豫拿过纸笔,开始比照沈芸娘写下的文字练习起来。

    他本来就是进士出身,汉字的声韵自然也是懂的。

    这套文字是沈谈造出来供不会写字之人学习的,法则自然浅显易懂,裴豫没用一个时辰,便已理解透彻。

    他边看边练习,又用了一个时辰,已将这套文字的精髓吃透。

    他试着用“谈书”写了几句话,发觉“谈书”和汉字另有一个很大的差别。

    汉字书写时所用的“文言”,若用“谈书”写出来,因失了汉字见形表意的本质,会有很大的歧义。

    故“谈书”书写时,只能写白话,方能让读的人理解意思。

    也就是说,“谈书”不能用来写文章,也不能用来写诗词,即便是一些典故成语,也要用白话转译之后才能书写。

    果然供不识字的人使用的文字!

    裴豫在纸上写道:

    你父亲写的韵书我已读过了,我认为十分精妙,你父亲在音韵学上的造诣真是精深,我很佩服。我会把这本书交给王澜大人,若有机会,他会在陛下面前为你父亲求情,或许能救你和你父亲脱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