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状元郎,谋划盛唐
繁体版

第八十七章 提拔

    “回将军,卑职卫崇,隶属左羽林卫,负责皇宫的安全。”

    很少见到羽林卫的将军,今日卫崇运气不错,恰巧碰到王忠嗣,自然要蹭个脸熟。

    “本将军记得你,宣节校尉卫崇是吧,曾在秦州赈灾时,护佑赈济粮草有功,被陛下招入羽林,而且好像是……”

    眼前如此年轻的军士,让王忠嗣想起过往,此人貌似还是前任宰相,左丞相萧嵩举荐的,不过其这一年间,确实兢兢业业,从未有过疏漏,但也不算滥竽充数。

    “是,将军好记性,不过秦州之事,乃是卑职之责,自当不负使命!”

    委婉表达自己的功绩,卫崇不敢夸耀,毕竟在军中托人关系进来,颇为不齿,只能小心翼翼,不敢犯错。

    “好,不骄不躁,继续巡逻吧!”

    “是,将军!”

    带着士卒转身离去,卫崇并未焦急,若是机会不到,那便积淀底蕴,总有一日可以出人头地。

    独自回到中军大营,王忠嗣取出名册,不断地翻阅,心中默默筛选,决定亲信的名单。

    “将军,卑职有报!”

    “进来!”

    听到熟悉的声音,王忠嗣遣退帐内侍从,让亲信入内。

    “禀将军,您让卑职打探的事情,有了眉目。”

    “哦?这么快,说来听听。”

    亲信王於单膝跪地,向王忠嗣一一道出实情,不敢有分毫隐瞒。

    听闻亲信的禀告,王忠嗣神情古怪,但稍稍思量,便让其先行退去。

    “张尘?中书舍人?竟还是中书令张九龄的三子,且是去年殿试的状元!”

    虽然名相张九龄自己了解,但也不算熟识,王忠嗣思来想去,仍是不明白其子张尘为何举荐自己,明明二人毫无瓜葛,且从未相识。

    最让王忠嗣无法理解的是,陛下最终竟是听从了五品官员的举荐,这为免太匪夷所思,但事实摆在眼前,由不得自己不信。

    思量片刻,王忠嗣长叹一声,既然想不通,那便不想了,反正此恩铭记在心,来日再报!

    但刚刚放下念头的王忠嗣,突然看到一封密函,神情逐渐变得凝重。

    这卫崇乃是萧嵩举荐,而其在秦州之行,舍命救下的宣慰官员,竟然就是这个张尘?

    这番奏报,早在兵部公开,只是那些时日,王忠嗣军务繁忙,并未在意,但此时看来,似乎又颇为重要。

    “来人!”

    “卑职在,将军有何吩咐?”

    “去将宣节校尉卫崇唤来!”

    “是!”

    看着手中的奏报,王忠嗣才明白萧嵩为何举荐卫崇,而这其中张尘影响,似乎又是举足轻重,这位宰相的三公子不得了啊。

    不过王忠嗣仔细想想,仅仅一年,此子便能爬到中书舍人,在尚且不满弱冠的年龄,便受陛下如此信重,必非常人。

    “将军,宣节校尉卫崇换来了!”

    “让他进来!”

    放下手中的奏报,王忠嗣看着进来的青年,再次打量一番。

    “卑职叩见将军!”

    单膝跪地行军礼,卫崇心中不明,明明刚刚见过王忠嗣,其并未对自己太过上心,怎么突然就单独召见自己,莫非有什么大事?

    “免礼!”

    一番思索之下,王忠嗣决定先试探一番,看看其究竟是何等心性?

    “本将军听说,你在秦州之时,救了张令公的三郎,可有此事?”

    “恩,确实是卑职。”

    大方承认之后,卫崇见王忠嗣迟迟未曾再问,而是目光灼灼的望着自己,便知其想要知晓此事因果,便一五一十的道出真相,但却没有丝毫夸大,也并未表露自己对张尘承诺。

    听闻卫崇所说,王忠嗣久久未曾发言,而是不断打量眼前之人,一番思索之下,觉得其并未夸大,便也信了七七八八。

    “卫崇,本将军不日将赴幽州,出任节度使,你愿不愿意做本将亲卫?”

    抛出橄榄枝,王忠嗣最终还是决定,提拔卫崇为心腹,也算是报答张尘的举荐之恩。

    “将军信重,卑职怎敢辜负,定生死不负!”

    如此惊天大喜,让卫崇不知所措,忙表达忠心,不敢违逆。

    能随军镇边,才可立不世之功,卫崇明白留在宫禁之内,很难有出头之日。

    “好,既然你如此忠心,本将军自然不会亏待你,下去吧!”

    只要此人忠诚,王忠嗣便可委以重任,培植为自己的心腹,但此时言之过早,还得观望一阵。

    “是,卑职告退!”

    再次施礼之后,卫崇便告退离去,仍旧安心办差。

    不骄不躁,未来可期,王忠嗣稍稍松了口气,提起毛笔,在宣纸上写下数人名讳,择选自己的亲卫。

    ……

    亥时,皇宫重地,后宫寝殿。

    左手揽美人入怀,李隆基闻着典雅的清香,颇为舒适,抬手捏了捏美人的琼鼻,笑着问道。

    “爱妃,今日这香,很是奇特,叫什么?”

    “陛下,此乃宫中香师调和之香,听闻用了龙涎香、瑞龙脑香、安息香等等调和,还未取名!”

    妩媚的在李隆基怀里来回撩拨,武惠妃已然很久未曾侍寝,今日陛下前来,自要下尽心思,黏住圣上。

    被武惠妃撩拨的一阵燥热,李隆基虽然年近五十,但却雄风不减当年,两只手也毫不客气,不断抚摸。

    “此香不错,就叫安神吧!”

    怀中如胶似漆,李隆基仍是不忘诗情画意,为香料起了个名字。

    见到皇帝情意渐浓,武惠妃自是妩媚动人,不断的撩拨燥热的心弦。

    情已至此,自然便是一番云雨,怎叹息一夜春宵,值千金否?

    翌日上朝,李隆基深感疲惫,感叹自己还是老了。

    “众臣早朝!”

    随着宦官的一声呼喊,诸位重臣纷纷进入洛城殿。

    按照流程,便是高力士宣诏两道圣旨,其中之一,便是晋封张守珪为兵部尚书,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入朝拜相。

    其次,便是任命王忠嗣为幽州长史,持节,都督幽州诸军事,实封幽州节度使。

    朝廷众臣议论纷纷,但却无人质疑,毕竟这些决策早已是宰相和陛下定夺,此时质疑,并无太大意义。

    而后便是各部官员禀告政事,李隆基不断思量,且与宰相商议,定下方略。

    瞧见领旨受封的王忠嗣悄悄的看了眼自己,张尘便知晓其多少打探到了些讯息,心中也颇为欣慰,不亏自己为其举荐,这样便好。

    转眼间,大半个时辰过去,即便诸多朝政皆以商议定夺,张尘并无政事上报,便期待着何时退朝。

    “卿等,还有政事上报么?”

    稍有些口干舌燥,李隆基抿了口茶水,询问殿中诸臣。

    本以为再无政事,刚准备退朝的李隆基,却突然看到一人走出。

    “陛下,臣有奏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