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状元郎,谋划盛唐
繁体版

第八十六章 定局河北

    “拟诏,幽州长史、河北采访处置使、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晋封兵部尚书、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臣领旨!”

    此等朝廷重臣的晋封,中书令张九龄唯有亲自执笔拟诏,而后呈于皇帝陛下御览。

    “臣叩谢圣恩!”

    皇帝陛下此言一出,张守珪心中的大石终于落下,跪拜叩首施以大礼。

    幽州节度使,便是后来的范阳节度使、卢龙节度使,此乃是幽云十六州的边关重镇,必由朝廷的心腹重臣镇守,而张守珪入朝拜相,其兼任的节度使之职,便留下空缺。

    “诸位爱卿,既然张卿入朝,那尔等认为何人可出任幽州节度使?。”

    幽州重镇,乃是压制奚和契丹的边关大镇,李隆基沉思良久,有了几个选择,但还是希望听听几位宰相的意见。

    “禀陛下,臣举荐河西节度使、凉州刺史牛仙客,其勇猛果敢,善于谋略,诚信待人,深受军民爱戴,可堪大用!”

    此前朝会,张九龄曾和牛仙客因河西之战公然对立,那时李林甫便已拉拢对方,交情匪浅,自然要举荐自己人。

    虽然同为节度使,但幽州之地利,远胜河西,且河北军力乃唐军之首,自唐初起,河北平,则天下平,此等道理,在场诸位皆是心知肚明。

    “嗯,牛仙客确实可行,但……”

    虽然李林甫所言无错,但并不是李隆基心中所想,于是话音稍稍一顿,转头看向张九龄和裴耀卿等人。

    “臣推举一人,乃是郑州刺史崔希逸,此人文武兼备,或可堪任。”

    见到自己的老搭档张九龄沉默缄言,裴耀卿便主动出面,推举曾任江淮河南转运副使的崔希逸,此人曾为自己的副手,精通军略,是个人才。

    “嗯,此人朕见过,确实有名将风范,但……”

    人选并无疑问,但却不是李隆基心底的最佳选择,略显失望。

    而李林甫见皇帝陛下如此神情,便知其心中早已有了人选,只是自己等人并未猜到,于是绞尽脑子的思量,希望能够揣度圣意。

    而曾身为河西节度使的萧嵩,则是稍有明悟,但却不太确定,索性闭口不言,明哲保身,反正自己子嗣无人可担此任,谁人担任有何区别?

    而身为幽州节度使的张守珪则是一言不发,毕竟此乃朝廷重镇,自己若是推举下属,则为不妥,且有结党营私的嫌疑,索性微微低头,假意冥思苦想。

    “这幽州重镇,其实……”

    见无人开口,李隆基本欲道出所想,但忽然看到角落里的张尘,稍有些期待,随口问道。

    “中书舍人,可有看法?”

    殿内诸位宰相,皆是纷纷回首,神色各异,但都心中诧异,毕竟这等国家大事,皇帝询问一五品官员,多有不妥。

    “陛下,臣见识浅薄,不敢多言!”

    欲擒故纵,张尘早已把握皇帝的小心思,若是直接举荐,则显得自己早有谋算,但作为一个五品官,谋划这等大事,太过不妥。

    “若有所想,自可道出,朕恕你无罪。”

    平常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小辈,此时竟是如此沉稳,李隆基总感觉张尘故意藏拙,继续追问。

    “臣军中将领并不熟识,但这一年中书省办差,倒也了解了诸多名将的战绩,但……”

    稍稍顿了一下,张尘故作纠结,思量了片刻,继续说道。

    “臣推举一人,乃是左金吾卫将军,河东节度副使王忠嗣。”

    一言落下,让李林甫心中一寒,自己怎么忘了这位陛下的义子,年轻有为的名将后人,一时间后悔不已。

    “哦?此话怎讲,王忠嗣还太过年轻,你为何认为其可担当如此大任?”

    虽然是心中的最佳选择,但李隆基仍是不动声色,想要听听张尘解释。

    “臣曾听闻王忠嗣将军,其人勇猛刚毅,寡言少语,善于用兵的谋略,且年轻有为,敢于担当。”

    前些时日,张尘曾亲眼见过王忠嗣,对其印象深刻,且其曾在历史上节度四镇,自有其过人之处,此时举荐,便是一份人情,为日后结交埋下伏笔。

    “嗯,忠嗣确是不错,各位爱卿,认为如何?”

    张尘所言非虚,李隆基也确实钟爱这位年轻将领,认为其日后定会有一番作为,可堪大用!

    “陛下,臣也认为王忠嗣将军可以胜任,年轻一代,无人可出其右。”

    投桃报李,虽然张九龄否决了自己入相,但其子张尘却支持了自己,张守珪还未搞清楚状况,但陛下既然已然拜相,那自己还是要支持张尘的政见,此乃人情世故。

    而此时李林甫进也不得,退也不得,毕竟陛下的神情早已告之众人,王忠嗣便是其心中最佳人选,此时反驳,岂不是违背上意?

    张九龄、裴耀卿、萧嵩则是颇为默契,并未提出异议,对于王忠嗣,其人品能力皆是有所耳闻,心中颇为赞同。

    “既然众位爱卿皆是赞同,那便让王忠嗣出任幽州节度使!”

    “陛下圣明!”

    一日定下两大事宜,李隆基也是颇为劳累,便吩咐众人退去,改日再议。

    “臣等告退!”

    几位重臣皆是退出大殿,各自离去,但唯有李林甫缓步而行,心事重重,悄悄瞥了眼远处的后宫,思绪良多。

    ……

    “左金吾卫将军,河东节度副使王忠嗣接旨!”

    突如其来的圣旨,让王忠嗣颇为意外,自己刚从河东回来没多久,怎么迅速便有调令,赶忙跪地接旨。

    “左金吾卫将军王忠嗣,勇猛刚毅,善于军略,深得朕心,即日起,接任幽州长史,持节,都督幽州诸军事。”

    “望卿严明治军,压制外藩诸族,镇守疆界,不负朕之期望!”

    “臣领旨谢恩!”

    如此惊天大喜,让王忠嗣不敢相信,自己虽然颇受皇帝陛下的器重,但毕竟年轻,此番竟将唐军最强的河北军交于自己,这简直是天大的恩泽。

    “高公公,陛下怎会突然任命在下,臣深感压力,必将为国尽忠!”

    表达自己的决心,稍带询问一下究竟是哪位贵人举荐,毕竟王忠嗣明白知恩图报,自然不敢辜负。

    了解王忠嗣的身份,高力士倒也稍微透露了一二,毕竟自己也看好其能够成就伟业,此番结交一二,倒也无妨。

    三言两语之间,王忠嗣似乎搞明白了情况,但也颇为震撼,自己的事业前途,竟是一位五品官员的举荐,其究竟是谁?

    但此时王忠嗣知晓点到为止,再问高公公则太过不妥,还是自己下去再行打听为好。

    恭敬的送走了传旨的高力士,王忠嗣回到左羽林卫,其实此时自己除了左金吾卫将军,还兼任左羽林军将军,准备离去之前,挑几个心腹作为亲兵。

    “拜见将军!”

    刚入军营,王忠嗣便看到了一队巡逻的羽林卫,其带队的校尉颇为眼熟。

    “咦?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