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状元郎,谋划盛唐
繁体版

第五十一章 盛唐的商鞅?

    “张调查使,李刺史请您过去一趟。”

    侍从推门而入,告之张尘刺史李琼有事寻他。

    “好,我马上便到!”

    放下手中的宣纸,张尘起身随侍从去往正厅。

    “张调查使,身体可否恢复,这次宣州出了这么大的事,本刺史也愧疚不已。”

    望见张尘入内,李琼忙起身迎上,神色愧疚。

    “下官身体已经无恙,李刺史有何事寻再下?”

    最初张尘以为这次宣州之事乃是李琼暗中谋划,本也心生怨恨,但在裴耀卿的一番调查之下,确实和这位年仅十六的皇室宗亲并无瓜葛,心中的怨气也渐渐消散。

    “裴相来信,让本刺史转告调查使,下月十五,便要离开扬州了。”

    “这么快么?多谢李刺史转告。”

    盘算着时日,今天已是月底最后两日,张尘稍显无奈,这次自己伤了太久,时间确实不多了。

    “无妨,一起吃顿饭吧!”

    “好,恭敬不如从命!”

    心知李琼是为了安抚自己,张尘倒也并未拒绝,留下来一起吃饭。

    ……

    两日之间,张尘费尽口舌,方才劝服墨丘垣,随自己去往洛阳面圣。

    毕竟墨丘垣是墨家技艺的传人,张尘其实也有私心,若是以后自己要改进各种器物,有这种能工巧匠在身旁,也可以更容易大展拳脚。

    两日之后,张尘带着宋承、秦迥、普世安离开宣州,而裴云绪因剿灭私铸贩子的功劳,李隆基下旨破格拔擢为宣城县县丞,协助县令扫清余孽。

    而此前在唐军铁蹄前逃走的数十位面具怪人,大部分被捉拿归案,但无一例外,全部服毒自尽,让张尘也大吃一惊,但此事线索已断,唯有安排裴云绪继续追查,别无他法。

    离开宣州,途径润州、常州、扬州三地,张尘途径每县,都会和县令相商,协助督促诸县铲除私铸的贩子,一路走过,亦是拔除了七八群私铸贩子的巢穴,收缴的恶币不计其数。

    扬州府,张尘面见裴耀卿之后,将自己心中所想,一一倾诉。

    “裴相,大致就是这样,您觉得怎样?”

    “或可一试,毕竟这件事情太过复杂,小修小补已是太难解决,或许真要让陛下下定决心,强行改制了!”

    听闻张尘的想法,裴耀卿颇为赞同,但也为其感到忧虑,毕竟此事技术不是主要问题,而是来自权贵的阻力。

    “贤侄,放手去做,若是到了难以为继之时,我和你父亲这两把老骨头,也会鼎力支持你的!”

    给出自己的承诺,裴耀卿也是希望这个年轻人,能够走的更远。

    “多谢伯父支持,那晚辈就先行一步了,告辞!”

    躬身一拜,张尘知道裴耀卿公事繁忙,也不再叨扰,先一步离去。

    “洛阳见!”

    望着张尘远去的背影,裴耀卿示意手下开船,向下一处官仓行去。

    ……

    一路长途跋涉,张尘与众人几乎日夜兼程,仅仅二十多天,便回到了洛阳。

    洛城殿。

    “诏书!”

    “皇帝敕谕。”

    “宣州恶币案,卿等雷厉风行,剿灭私铸贼犯,有大功于朝廷!”

    “诸道调查使张尘,擢升为中书舍人,兼诸道调查使,正五品上。”

    “中书省主事宋承,擢升中书省主书,从七品下。”

    “崇文馆校书郎秦迥,擢升门下省左拾遗,从八品下。”

    “太府寺主簿普世安,擢升太府寺丞,从六品上。”

    “开元二十二年九月十二日,中书门下。”

    “臣等领旨,叩谢圣恩!“

    “卿等平身!张卿留一下,其他人先下去吧。”

    张尘此行,李隆基颇为满意,毕竟扫除了十数个私铸恶币的贼窝,为朝廷收缴诸多铜钱,也算是解了江淮地区缺钱的燃眉之急。

    “臣等告退!”

    闻言,除了张尘之外,宋承等人先行离去,但皆是笑容满面,毕竟此行收获颇丰。

    “陛下,臣有事启奏!”

    “哦?何事?”

    本想嘘寒问暖一番,李隆基怎知张尘竟还有事启奏,饶有兴趣的走到其身前。

    “陛下,臣有重要的事,想单独密奏!”

    看到殿内侍立的几人,张尘脸色复杂,毕竟此事还未可行,还是少些人知道好点。

    “张舍人有什么不能直说么?在此的除了宰辅,便是当朝重臣,皆可为你指正不足,何须如此?”

    感受到一丝不妙,李林甫不明白一个小小的中书舍人,有多大的事,要密奏皇帝?

    若真的随了他,让在场他们这些宰辅之人,何以自处?

    “陛下,臣……”

    早就猜到李林甫必会阻挠,张尘故作犹豫,将压力给到李隆基,看看自己在他心中究竟有几分重量。

    “陛下,既然张舍人要密奏,那么臣且告退。”

    “老臣也告退了!”

    张九龄自然不会为难自己的儿子,勿须陛下吩咐便施礼告退,而萧嵩这个老狐狸,怎不知张尘必有大事,便也顺水推舟,自行离去。

    唯有李林甫脸色渐渐阴沉,心中暗骂那两个老狐狸,伫立原地,不愿离去。

    “李卿,你也下去吧!”

    屏退众人,李隆基也很好奇张尘究竟有何大事,一时兴起,选择相信张尘。

    “那,臣告退。”

    陛下已经发话,李林甫就算再不愿意,也只能无奈离去。

    宫女也一一离去,除了贴身服侍的高力士,殿内也只剩下一个小太监。

    “臣有奏,请陛下阅览。”

    此番回来,张尘花了几天方才将一切书写成文,递上厚厚的奏折。

    高力士接过奏折,查阅无问题之后,恭敬的呈给皇帝陛下。

    翻开张尘厚厚的奏折,李隆基足足花了一炷香的时间,方才全部阅览完毕,当奏折合上的时候,几人看到皇帝陛下脸色极其凝重,盯着张尘上下打量,久久未曾出言。

    微微抬高双手,张尘用笏板遮住面容,毕竟第一次见到李隆基如此严肃,虎视龙威还真压力颇大。

    “张尘,朕想听听,你为何敢如此上奏!”

    不带任何情感的话语,如同腊月的风霜,李隆基俯视张尘,想要得到一个答案。

    “臣走访各地,现状确实如此,没有一丝一毫的夸大,皆是秉笔直书。”

    即便李隆基如何威吓,张尘都只是表面惶恐,内心丝毫不动,毕竟此刻的李隆基还能听进忠言,所以赌一把又何妨?

    “朕没想到,你小小年纪,竟然想成为朕的商鞅?”

    稍稍动容,李隆基见到张尘丝毫不退,似乎也理解了他奏折里的条陈。

    “陛下,其实臣还想成为您的桑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