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河
繁体版

第十八章 五墩桥有知音

    黄元米果是客家人最爱吃的糕点,早年,七八个人围着石臼,喊着“嘿呦哈呦”的口号,用木棍有节奏地敲打黄米,直至将黄米打成一团,形成块状或饼状的米果,嚼一口清香有劲,回味无穷。现代的鹭河人打黄元米果已无须使用石臼,改用专门的机器设备,但左邻右舍依旧一如既往地前来帮忙,男人扛黄米,女人备配料,热闹有趣。

    近些年来,鹭河党委政府将当地打造为黄元米果小镇,建设了黄元米果文化广场,将黄元米果作为脱贫致富的扶贫产业,不需要等到过年,平时也可以将黄元米果制作成商品向城市销售。满红回乡创业就是看中了黄元米果的这些特点和优势,才选择了种大禾米,投身黄元米果产业。

    打黄元米果前,大山已经烧好了黄元柴,满红提前泡好了大禾米。傍晚,满红将烧好的黄元灰和槐花粉交给了兰花,要她帮忙熬制黄碱水。

    兰花说:“熬制黄碱水不难但很关键,既然你以后要做这门生意,你就得将熬制黄碱水、蒸大禾米、用碱水拌大禾米、蒸黄米等一系列流程都学会,掌握了这些流程,熟练了,不出差错了,就学到了这门技艺。”

    满红说:“妈,我以后忙着跑市场搞销售,哪里忙得过来,再说实在忙不过来,我可以从村里请人来帮忙。”

    兰花语重心长地说:“你现在刚刚回乡,可不能摆老板的架子,凡事都要自己学来做,如果连打黄元米果的程序都没有学会,你的米果怎么做得好呢?”

    “妈,那我跟着您学,从装黄碱水到打黄元米果,一道道工序学会来。”

    “先把锅里的水烧开,我把黄元灰倒置木甑中,水烧开后将水淋在木甑上,水沥过黄元灰后流出来到水就是碱水了。到时候再往碱水中冲入槐花粉,就做成了黄碱水。这是我们客家人传下来的宝贵技艺,黄元柴和槐花粉可都是纯天然的食材,食用后有清凉解毒的功效。之前你爸老是说牙疼,我给他用鸭蛋煮黄元米果吃,吃了几次就不疼了。”

    “妈,那我们的黄元米果有销路了。妈,水烧开了。”

    只见锅里的水翻腾了起来,厨房腾起阵阵水蒸气,兰花不紧不慢,将开水一勺一勺倒入木甑中,水穿过木甑“滴滴答答”流入容器中,待锅里的水全部用完,兰花将槐花粉倒入碱水中,碱水瞬间变得金黄,这就是黄碱水。

    “到这里还没有结束,还得将黄碱水倒入锅中熬制,熬制的时候再加些菜籽油,这样黄碱水香味扑鼻,制作出来的黄元米果也喷香。加了菜籽油,还可以防止黄元米果在制作过程中粘住设备。”

    满红在一旁看得认认真真,仔仔细细。

    “学会了吗?”兰花问。

    “妈,这个看似简单,看似学会了,但用多少水,冲多少槐花还得跟您学习。”

    “可不是,熬黄碱水很关键,太淡了制作的米果容易烂,黄碱水太浓了,黄元米果容易过硬。制作黄元米果流程多,每个流程都有很多细节,每个细节都得仔仔细细,不然黄元米果就打不好。鹭河人常说,豆腐和黄元米果做得好,代表这户人家来年的运势就好。我觉得是有道理的,你说做什么事情都仔细周全,来年的日子能不好吗?”

    满红不停地点头,装好了黄碱水,满红将黄碱水一桶一桶提到黄元米果生产车间让其冷却。到时候给大禾米拌颜色,黄碱水就是天然的颜料。

    “妈,我有事情要去趟五墩桥,你和爸先吃晚饭,我晚点回来吃。”

    兰花和大山吃了晚饭,将饭菜放在灶台的大锅里保温。

    满红来到五墩桥,黑牯在桥边吸着烟等候他多时。

    “满红,你可总算来了,我在这里快等你一个小时了。”

    “黑牯,我要的东西呢。”

    “在那呢?”

    黑牯指着桥旁边的一辆银色轿车说:“这辆车可跟了我五六年了,要不是你想买,我可真有些舍不得。”

    满红上车坐在驾驶室摸了摸方向盘,摇了摇档位,下车看了看后备箱说:“动力怎么样?我可是要拉黄元米果进城的。”

    “你放一百个心,动力不行你可以卖回给我。”

    “行,就它了,老同学,你开个价。”

    “买来近十万,卖给你5万,怎么样?”

    “黑牯,你又不是不知道我现在穷得揭不开锅,还故意开高价逗我玩呢。”

    “行行行,我拿出我的诚意,4万9千,天长地久。”

    “4万5千,事事如意。”

    “行,成交。”黑牯爽快地答道。

    “可我哪里给你弄这么多钱去,要不欠着?”满红试探性地问黑牯。

    “别急,我给你算算。”黑牯掏出手机说:“现在谁买车还付全款啊,有钱也不会这么干,肯定分期付款啊。你用银行里的钱买车,后面慢慢还给银行,这叫借鸡生蛋。我给你算了,首付5千,你一个月还一千五的车贷,不要三年就可以还清了。”

    “你小子真会算,我回鹭河创业就光为你打工了。”

    “满红,到底要不要,给个痛快啊,要的话我托人给你办好手续,你明后天就可以开走,不要的话我还舍不得卖呢。”

    “行,你后天开过来。”

    “对了,鹭河到县城的路都被修高铁的大货车给压坏了,你开车可要悠着点开,到时候车子抛锚别说是我车的问题。”

    “你放心,你以为我开坦克呢?”

    “老同学嘛,就是告诉你一声。那我先走,我得赶回养猪场,一百多头猪等着我去喂呢,回晚了,猪要把猪棚都给拆了。”

    “黑牯,养一百多头猪,年底要发财了吧。”

    “发什么财,能不亏就好了。现在到处闹猪瘟,我可是天天提心吊胆啊。等会我回去了,还得给自己和车子消毒,不然,沾上病毒回去了,那这几年就白干了。”

    “行,你喂你的猪去,我最晚后天就要用车送货。”

    说完,黑牯上车,一溜烟就把车开走了。

    满红站在五墩桥旁看着桥下的鹭河,鹭河两边建着密密麻麻的房子。二十年前,这里两边都是稻田,收了早稻后,这里种满了甘蔗,每年到了甘蔗丰收的季节,一辆辆小四轮开进鹭河,拉着满满一车甘蔗开往蔗糖厂榨糖。鹭河大米、鹭河蔗糖闻名于世。如今,曾经风靡一时的蔗糖厂改制后就倒闭了,鹭河已经没人种甘蔗了,倒是鹭河大米走进了城市居民的餐桌。这些年,鹭河的黄元米果产业异军突起。城里人都说,黄元米果一定要选鹭河的才好吃,也有很多城里人,周末特意来鹭河爬爬瑞峰山,逛逛鹭河古镇,吃一顿黄元米果宴,周日下午再开车回城。想到这,满红仿佛看到了未来的希望,感到信心百倍。

    “满红,你怎么在这啊?”

    来喜开着一辆皮卡车,探出个头来和满红打招呼。

    “来喜哥,我在这里看五墩桥和鹭河,许多年没有回家了,看着眼前的任何东西都感到亲切啊。”

    “这五墩桥啊,连接着夏都村和圩镇,当年桥刚刚建好的时候,很多女人在这里洗衣服,很多孩子在桥墩下摸鱼,可热闹了。我当年刚回鹭河的时候和你一样,没事就到五墩桥走走看看,越是在鹭河住久了就越是喜欢这里啊。”

    “是啊,这毕竟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家乡啊。”

    “满红,吃晚饭了吗?一起到中心小学旁吃碗清汤怎么样?”

    “好啊,肚子正空着呢,不过家里给我留好饭了。”

    “先吃点东西垫肚子,回去再吃点不迟。”

    说完,来喜招呼满红上他的皮卡车。满红坐在副驾驶,前后看了看皮卡车说:“来喜哥,你的车很贵吧?”

    “不贵,动力足,就图个实用,天天开着它上山下山,秋冬季节全指望它拉脐橙进城卖呢。”

    “我也打算买个车。”

    “回来创业的确需要一辆车,不然农产品怎么拖出去卖呢?”

    说着说着,皮卡车停在了中心小学门口,他们来到了一家没有招牌的清汤店。

    “满红,我吃碗清汤,你吃什么?”

    “我也来碗清汤。”

    “老板,两碗清汤。”

    “鹭河的清汤好吃,小时候想吃上一碗可难呢。那时候我妈靠挑柴火到老街忠字牌卖,卖的钱都补贴家用了,想要些零花钱比登天还难。每次经过鹭河老街,看着清汤铺就嘴馋,看着口水直流。”

    “过去鹭河人的生活艰苦,父母都省吃俭用。早餐不叫早餐叫早饭,因为鹭河人早晨吃米饭,吃了米饭下地干活手上才有力气,要是吃面吃清汤费钱不说,管不了几个小时就饿了。”

    “两位老板,你们的清汤好了,请慢用。”

    “满红,你以后要是懒得做饭就来这里吃,这里的清汤有小时候的味道。我早餐经常在这里吃,吃了就开车上山照顾果园。”

    “对了,来喜哥,我明天就开始打黄元米果卖了,有空过来吃米果。”

    “满红,这么早啊,要恭喜你了。你明天开业,我先预定一些黄元米果,一来支持你回乡创业,二来买些黄元米果送朋友尝尝鲜。”

    “那怎么好,我送点给你尝尝才行,用不着花钱买。”

    “满红啊,回乡创业就要讲效益,你不收钱,我下次就不敢找你要黄元米果了。你收钱了我才用得放心,你来我往,这样才能长久啊。”

    “来喜哥,你真是个大好人,那我的黄元米果有销路了。”

    “你还要到网上做些宣传,这个年头酒香也怕巷子深,要学会吆喝,吆喝了人家才知道你有好产品啊。”

    “我等会就到网上打广告做宣传。”

    “对了,鹭河往县城的路可不好走,到处坑坑洼洼,你进城送货可得担心啊。时间不早了,我得回果园去,黄元米果好了告诉我,我来拿货。”

    吃完清汤,来喜开着他的皮卡回社大的脐橙园了,消失在鹭河的夜色里。满红回到家里,本想找大山说说买车的事情,可大山喝醉酒已经呼呼大睡,唯有兰花在家里收拾这收拾那,忙个没停。

    “妈,早些休息,明天还要早起打黄元米果呢。”

    “妈看着你懂事心里高兴啊,一高兴就忙着停不下来。哦,对了,厨房锅里还给你热着饭菜呢。”

    “妈,我这就去吃点,你快早点歇着吧。”

    尽管满红吃了一碗清汤,但是兰花给他热了饭菜,他还是决定多少吃点,不然浪费粮食,兰花会心疼。满红进厨房打开锅盖,饭菜香扑鼻而来。他把留的饭菜都吃完了,把肚子吃得鼓鼓的。他拍着肚子,打了个饱嗝说:“妈,我吃完了,准备休息了。”

    兰花说:“快去吧,明天记得早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