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河
繁体版

第十二章 是乡愁是远方

    满红回到鹭河,就有村民告诉他,田里的禾苗生病了,再不打农药,恐怕夏秋丰收季年要减产减收了。满红赶紧到田里看看,几天不见,禾苗长势正好啊,他走进农田,俯下身拔了几个禾苗端在手里看不出端倪。他邀请刘老师来田里看看,刘老师拔起一根禾苗说,得了闽虫,现在的天气不错,赶紧打农药。要是再晚两天回来,禾苗就要被闽虫给吃了。打了农药后,禾苗长势越来越好。

    满红没事就往农田里跑,村里的刘书记带着市里日报的记者来了田里,说要给满红做一篇报道,鼓励更多青年回乡创业。记者在田埂旁和满红一起交流,聊完又指挥满红到田里照看禾苗、扛着锄头在田埂走、和老农交流等,拍了几张照片就回去了。第二天,日报以《返乡创业青年田野追梦——记鹭河新农人满红》为题做了大篇幅报道。满红看着报道笑着说,没想到自己在记者眼中这么多优点,以后可要在鹭河好好干啊。这一天,满红走到哪里都感觉精神抖擞,似乎人人都知道他上了日报一样。实际上,鹭河人是不看报纸的,没人会在乎他是否上了日报。不过乡镇党高官杨爱民却将每天的日报作为必读的报刊,他在日报看到鹭河的新闻格外地高兴,立即挂了一个电话给村里的刘书记说,老刘,你们村干得不错啊,吸引了年轻人回来创业,日报都报道了,我要亲自到田里看看,给年轻人加油鼓劲。

    得知杨书记要来,满红提前赶到了农田等候。他做了些准备,计划把自己回乡创业的思路说给书记听。满红在马路边等候了许久,还不见两位书记的踪影,他给刘书记打电话,电话没有接通。满红心想,刘书记该不是开玩笑吧,镇里的杨书记每天这么忙,怎么可能会有空到他这里调研,再说回乡创业的青年可不止他一个。满红等不及了,撸起裤角和袖子下田去看看禾苗。没过一会,刘书记骑着摩托车来了,摩托车骑得不快不慢,从大马路径直骑到了田边,刘书记停好车,两人一起下车了。刘书记挥着手说,满红,上岸来说话。满红意识到是杨书记来了,他在田里用水荡了荡手上的泥巴,腿也来不及洗,就跑过来了。走近一看,果然是杨书记。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位乡镇党高官不坐轿车,却搭乘一位村书记的摩托车来田里调研。

    “满红,给你介绍下,这位就是我们镇党高官杨书记,书记刚刚读到你的新闻,迫不及待要来看望你啊。”

    “杨书记好,辛苦您了!”

    “小刘,你好啊!田里的禾苗长得不错啊。”

    书记伸出手要和满红握手,满红将手在后背的衣服戳了戳,把手擦干了后再伸手出来说:“杨书记好!”

    只见杨书记长得瘦高,皮肤黝黑,戴着一副黑镜框眼镜,说话的时候,时不时推下鼻梁上的眼镜。杨书记看着眼前的庄稼说:“不错,不错。”

    “满红,快给杨书记汇报汇报你的情况。”

    “杨书记,您来田里看望我们老表,真是荣幸啊。我也不知道您会来,也没什么准备,都不知道说啥好。”

    “你就跟杨书记说说你种了多少亩田,为什么回乡发展。”

    “小刘,我今天看了新闻,你的情况我大致都了解了。我今天过来,一来呢是看看你们返乡创业年轻人,给你们打打气,加油鼓劲。二来呢是想了解下我们乡镇的早稻种植情况怎么样。”

    “杨书记,请您先看看我种的水稻吧,您看看从这里到前面那棵树,都是我种的,一共有二十多亩地。我种的是大禾米,我之前在外打工,跟着村里人在厂里做衣服,每天上十几个小时的班,一个月收入七八千块钱,看上去还不错,可是打工是吃年轻饭啊,等再过十来年,我年纪大了人老了,人家肯定就不要我了,说要找年轻人进厂,因为年轻人身体好,可以熬夜上班啊。我就想着打工不是长久之计,肯定要谋一份有发展前景的工作。今年春节,我回乡过年,我哥就领着我到鹭河到处走走看看,我们去了横江、瑞峰山、黄元米果小镇、去了老街新街,我发现鹭河的变化真大啊。变化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地方。好的地方比较多,比如自然环境好了,人居环境好了,特色农业产业黄元米果发展得好啊等等,不好的地方也是我认为有潜力的地方,如不少农田抛荒了。我当时就想,要是把这些抛荒的田都弄来种植大禾米,下半年我就可以在鹭河制作黄元米果了。我将来还要注册‘鹭河人家’的商标。现在鹭河在搞脱贫攻坚,待全面脱贫了,我们还要搞乡村振兴,到时候国家更加支持农村发展,现在网络和物流网这么发达,以后城乡之间会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我们返乡创业的机会就更多了,所以我就回来了,在家种起田来了。”

    “小刘啊,你们年轻人不一样啊,想不到你还关注国家大的方针政策,我看你是想真正地想回乡村,想融入到乡村的发展中来啊,我们鹭河现在急需要你这样的年轻人。我听了你的介绍,感到很欣慰也感到任重道远啊。我觉得你以后除了种大禾米,吃的大米也可以种。我虽然是从外地调来的党高官,但是我来了鹭河,我就是鹭河人了,我就要想方设法让鹭河发展起来,让鹭河的老表富起来。现在的乡镇府和以前可不一样了,以前老百姓见乡镇干部来了,要么拔腿就跑,要么关起门来,他们害怕乡镇干部,因为干部来了不是搞计划生育就是催交农业税金,现在我们积极转变职能,要成为鹭河的服务员勤务员,就是要时刻想着为老百姓办实事啊。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乡镇干部基本上五加二白加黑地工作,就是要和时间赛跑,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现在老百姓见我们笑呵呵地,他们说共产党好啊,社会主义好啊,还热情地拉着我们干部到家里喝茶。我今天在来你这的路上,我看到田里都种上了水稻,基本上没有抛荒的农田,我心里面踏实啊,因为只有仓中有粮才会不慌不乱,我们才能把粮食的饭碗端在自己手上啊。现在我们也出台了政策,对像你这样的返乡创业青年要大力地扶持,既要加强技能培训,也要给予资金和政策扶持,要让乡村既留得住乡愁,也能承载诗和远方。我这次来呀,就是想听听你们真实的想法,你们遇到什么困难,就及时和村里反应,村里解决不了的,就直接来乡镇府,我们乡镇来协调。刘书记啊,你做个统计工作,看看村里还有多少返乡创业的青年,你要一家一家去走访,实在不够人手,你就赶紧充实力量,经费再向镇里打报告,一定要做好服务群众的工作,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啊,只有人们群众发展了,我们鹭河才能发展。”

    刘书记说:“杨书记,我做过统计,我们村返乡创业的青年本来有十来个,后来有几个感觉在农村赚不到钱就回城了,剩下的就五六个了,满红算是做得比较好的。”

    杨书记说:“所以要重视起来,不能再流失人才了。今后,你要重点对接服务好小刘,要让小刘回乡创业有家的温暖、有归属感。”

    满红连忙说:“谢谢书记,谢谢书记。”

    杨书记来到“鹭河人家黄元米果大禾米种植基地”的木牌边看了看说:“小刘啊,你这个牌子还可以改进下,把鹭河人家和黄元米果的故事再好好讲讲,故事讲好了,产品才好卖嘛。”

    说完,杨书记上了刘书记的摩托车,临走,杨书记还对满红说,你鹭河人家的商标要早点去注册,越早越好。

    满红说,杨书记,我忙完这阵子就去。

    第二天,镇里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做了一篇杨书记到各村走访看望返乡创业青年的报道,报道里面写了杨书记到农田、家庭作坊、养殖场、工厂、蔬菜基地等看望慰问群众的新闻,满红的事迹以及市里日报的报道放在了最醒目的位置。报道里还写了杨书记强调的三件事,一是广大党员干部要重点关注粮食生产问题,尽管鹭河的早稻种植率达到了98%以上,但还要再动员再部署再加强,晚稻要实现百分百的突破,一定要把粮食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二是用心用情关心帮助返乡创业青年的生产生活,广大党员干部要多下基层调研,掌握生产一线的情况,帮助返乡创业人员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在政策上资金上给予倾斜支持,坚决杜绝拿卡要,坚决做到一件事情只跑一趟就办成。三是要持续不懈以愚公移山之志打赢脱贫攻坚战,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扶贫更要扶志,激发广大群众的创造力和战斗力。行百里者半九十,广大党员干部要久久为功,以咬定青山不放松,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精神,全力以赴,精准帮扶,不让一个困难群众掉队。

    刘书记将这篇新闻转发到了村里的网格群,满堂和满红都读到了这篇报道。

    满堂给满红打来电话说,杨书记来看望你了,说明你当初的选择是对的。满堂又叮嘱满红回乡创业要加强理论学习,多结交贤良及对创业有帮助的朋友,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只要按照既定的计划去做,相信不用多久就可以实现目标。

    满红把这条新闻转发给了小雨,小雨回复满红说,记住我们说过的话,年底再和你“算账”。

    满红回复说,好啊,年底算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