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竟成了钦差
繁体版

第一章 大刑之下的石灰吟

    “姜大人不好啦,陛下圣旨,将您撤职查办,羁押回京啊!”

    房门被猛地推开,突如其来的闯入声将正熟睡的姜尘惊醒,还没等他反应过来怎么回事,一个古装打扮的奇怪男子,已经焦急地将他连拖带拉地搀扶了起来。

    就连衣物,都是这名突然闯入之人,替姜尘匆忙换上的。

    “我说大人呐,您还是快些吧,丘大人他们已经在消灭证据了,现在就看您这边了。”

    “丘大人说了,他们那边已经安排妥当,天衣无缝,回头面见陛下时,只要大人您不松口,一切就相安无事啊。”

    “大理寺的人已经在府外头了,卑职没有时间跟大人您通气了,大人可千万莫要松口啊。”

    姜尘茫然地看着眼前这个古装打扮的奇怪男人,四周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陌生的打扮,竟让他一时间任由他人摆布。

    “你谁啊?”

    终于,姜尘再也忍不住出声询问,轻轻推开眼前的男人,他此时脑袋充满了问号。

    周定桓一愣,定定地望了姜尘一阵子后,忽然脚下一软,脸色煞白地整个人都瘫了下去。

    “完了,一切都完了,一个大理寺就把姜大人吓傻了,面见陛下时一切都完了,我全家都完了……”

    人在面临死亡的时候,眼前总有走马灯闪过,周定桓亦不例外,他回想此生官涯,好不容易在四十岁这年升任从六品同知,成为真定府的佐官。

    此次真定府爆发水灾,自己伙同知府等一众官僚,贪污赈灾钱粮。

    原以为,己方成功拉拢朝廷派来的钦差大臣,此事已经过去,万事无忧,却不曾想眼前之人,竟如此怯弱胆小。

    这么轻易就被吓破了胆,更别说重刑之下!

    “喂,我只是推了你一下,不至于讹我吧,有必要吗?”姜尘紧张的咽了咽口水,眼前陌生的环境已经让他不安了,现在还被讹上,情况似乎很糟糕啊。

    然而很快姜尘就知道接下来还有更糟糕的事情。

    一队军士从外面闯入,为首的是一名身穿绯色官服的中年官员,此人浓眉大眼,一脸正气,他入门便道:“我乃大理寺少卿,方正孝,奉陛下圣旨,将姜尘捉拿归案,拿下。”

    “等等……”

    懵逼的姜尘一退再退,直至被逼入墙角,数把寒光逼人的长刀架在他脖子上,感受到刀锋的凌厉,姜尘彻底傻了。

    “究竟是怎么回事?”

    挣扎中,透过刀身模糊的镜面,姜尘再一次愣住了,因为他从中看到了自己倒映出来的样子。

    那是一个……身姿挺拔,气质出众,模样极为俊朗的年轻男子!

    “可是,自己怎么会长这个样子,帅哥你谁啊??”

    带着满脑袋的问号,姜尘甚至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被押上囚车,戴上脚镣的,他只觉得自己的脑袋要炸了。

    是的,无数陌生的记忆涌上脑海,那是属于另一个的记忆,他也叫姜尘,今年二十有一,乃大明官员,进士出身,当朝钦差!

    真定府距离京城应天不算远。

    加上姜尘身份特殊,乃朝廷重犯,在连夜赶路之下,第三天早上就被羁押到了京城,且马上就迎来了庭审!

    辉煌的宫殿中,高台上方的龙椅震慑人心,两侧百官束手而立,颔首低眉,全场噤若寒蝉,无一人敢发出声音。

    龙椅上,坐着一名身穿龙袍的魁梧男子,年约五十来岁,身高约七尺,肤色偏黑,胡子浓密而卷曲,锋眉虎目,不怒自威。

    浑身上下都散发着王霸之气。

    高台下方,百官中央的空地上,跪着一名身穿白色囚衣,头发凌乱,模样狼狈的俊朗男子。

    他,赫然就是姜尘。

    只是相比于三天前,姜尘的眼神已经不再充满迷茫,变得明朗许多,因为他已吸收完了所有记忆。

    只是有些害怕罢了。

    “姜尘,你可知罪。”

    威严的声音响起,如同惊雷般自龙椅的方向传出,于殿中隆隆作响,仿佛恶龙咆哮,威震朝野。

    姜尘缓缓抬头,目光匆匆瞥了眼老朱的样子,随后又立刻低头,口中坚定地说道:“臣不知所犯何罪。”

    龙椅上,朱元璋看着跪伏在下方的姜尘,眼中有心痛,遗憾一闪而过,他说道:“姜尘,你原是七品侍讲,咱的近臣,当初咱破例任命你为钦差大臣时,遭到多少大臣反对,说你资历尚浅,官职太低,可咱还是力排众议,让你当钦差,前往真定府灾区巡查是否有贪腐的情况。”

    朱元璋双目如炬,恨铁不成钢地说道:“你知道是为什么吗,因为咱知道你满腔热血,不畏强权,为人正直,特让你当钦差磨砺一番,日后还会重用。可没想到,仅仅半个月你就被贪欲攻陷,迷失本心,与真定知府狼狈为奸,你可知罪。”

    皇帝的话如惊雷滚滚而来,震得一众大臣心惊肉跳。

    不能再沉默了。

    姜尘霍地抬头,第一次直视朱元璋,只是视线略低一分,问心无愧地说道:“臣无罪,又何来知罪否,真定府一行,臣无任何贪赃枉法之举,此事日月可鉴,望陛下明察。”

    说完,他便深深跪伏在地。

    见此朱元璋眼中痛心更甚,他厉声说道:“还在狡辩,看来不动刑你是不会说真话了,来人压下去,大刑伺候!”

    两名军士出现,将他抬走用刑,姜尘两眼一闭,不出一言。

    姜尘走后,朱皇帝的目光落在更远处的三名囚犯身上,他们分别是真定府知府,正四品,丘处晖。

    真定府同知,从六品,周定桓。

    真定府通判,正六品,李子峰。

    三个曾经手眼通天,在一府内可呼风唤雨的官员,如今亦穿上了囚衣,跪伏在朱皇帝面前。

    不同的是,这三人虽说拘谨,但表现却是令人出乎意料,他们眼神坚定,毫不慌张,仿佛真的是无罪之人。

    尤其是知府丘处晖,年已五十有六的他处事不惊,不慌不乱,儒雅随和的面容,很难将他与“贪官”所关联。

    可就在姜尘被带下用刑之后,三人心里首次有了些紧张不安,但都被他们很好的掩饰下去了。

    朱元璋凌厉的目光在三人身上不断徘徊,他说道:“你们认不认罪都无关紧要,待姜尘受刑后,一切皆可水落石出。”

    无论是朱元璋还是底下的丘处晖等人都很清楚,姜尘才是那唯一的突破口,因为他年纪小,且细皮嫩肉,不可能扛得住大刑。

    情况到底如何,很快就能知分晓了。

    半个时辰后,大理寺执刑者来报,惊人的消息传来,姜尘在受完一整套刑罚后,不仅不认罪,更是含泪作出了一首震惊朝野的诗。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此消息一传回,满朝皆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