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我就是大明战神
繁体版

第十八章 初入大本堂

    “建安二十六年,关羽走麦城,兵败遭擒,拒降,为孙权所害。其坐骑赤兔马为孙权赐予马忠。”

    大本堂内,刘伯温欣慰的看着堂外的李九江,一边念着《赤兔之死》的引言,一边背着手道:

    “我曾听闻曹国公少时读书聪颖、敏悟,无论学什么东西都像以前学过一样,进步飞快,现在看来,他的儿子更甚于他。李九江,欢迎你来大本堂读书。”

    李九江心中一动,本来他还有些纳闷,刘伯温是不是太激动了点?现在却是明白了,敢情,那篇《赤兔之死》是被刘伯温先发现了端倪!

    在他的计划中,帮朱樉代写功课一事,肯定瞒不住人,可大本堂不止有刘伯温一个大儒。而朱樉从没告诉他以“忠信义”为题写一遍文章是刘伯温布置的功课,朱标去曹国公府,也没告诉李九江是刘伯温举荐他到大本堂读书。

    但对此刻的李九江而言,这着实是一个惊喜,因为刘伯温越看重他,他弃武从文的大计划就越可能实现。爹要是不同意,直接让刘伯温替自己据理力争,好歹是大明曾经的御史中丞,怼个李文忠不在话下!

    思及至此,李九江觉得自己应该表示谦虚,再加深一下好印象:

    “夫子过奖了,能进大本堂读书,是小子的福分。至于夫子的大名,爹在家中,时常对我和二弟提起,早已如雷贯耳,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哈哈……曹国公才是过奖了。”

    刘伯温大笑着一摆手,对自己爱徒的彩虹屁显然很是受用。

    堂外的朱棣却是嘴角一撇:

    “马屁精。”

    李九江听到了,回过头给他一个淡然的微笑:

    “葡萄很酸吧。”

    朱棣面色一怔:

    “什么意思?”

    “因为你吃不着呀。”

    李九江继续淡然。

    朱棣却是双眼微眯,我怎么可能吃不着?当即上前:

    “夫子有所不知,在本王小的时候,父皇也时常对我提起您的……”

    “殿下入座吧。”

    刘伯温直接朝朱棣的座位努了努嘴。

    朱棣脑袋一耷拉,居然真的吃不着呢。

    李九江却很开心,你也有今天啊朱老四!

    然后,大本堂里的诸王就给他包围了:

    “怎么着大外甥?你今后也要在大本堂上课了?”

    “我为什么不知道?喂,四哥,你干嘛不告诉我?我不是景隆的舅舅吗?”

    “大外甥你好呀!”

    “大外甥你长得好高呐!”

    一时间,晋王朱棡满面惊奇,吴王朱橚怒视朱棣,楚王朱桢和齐王朱榑一左一右拉着李九江的大手,看那样子是要骑大马。

    李九江憨态可掬,看着比自己矮了两头的朱老六和朱老七,牙根紧咬:

    “乖,别跟你们哥哥学。”

    俩小孩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几位大孩却已然无可救药,朱樉更是从角落里的座位窜了过来:

    “九江,你终于来了,你知道舅舅我有多想你吗?话说,二外甥为什么不跟你一起来?你既然能来大本堂上课,他也可以呀!”

    此话一出,诸王齐齐点头:

    “对对对,让增枝也过来。”

    李九江的牙根再度咬紧,一个外甥不够你们玩的是吧?

    好在这时,刘伯温不忍自己的爱徒受苦,大手当即一拍案桌:

    “肃静!都什么时候了还在这闹?回座位上去,我们要上课了。”

    刘伯温一发话,诸王有再大的能耐也得听话,赶忙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李九江则是被朱棣拉到距离他座位最近的一个座位,谱写一首大明版《同桌的你》。

    只不过看着朱棣含情脉脉的眼神,李九江很想拆CP,但转念一想,毕竟是燕王的伴读,还是朱标亲自嘱咐的,只能含恨从之。

    但身为大本堂的交际花,朱棣的情敌属实不少,这不?诸王虽然回到了座位上,可目光却还放在李九江身上,看那样子,每个人都有很多的话想跟他说。

    李九江呢,也在这时想起了朱标的话,没错,他来大本堂,是不会被诸王欺负,可太热情了,也不好哇!

    所幸刘伯温已经将李九江视为自己的毕生爱徒,看到这,不免忧愁,当即清了清嗓子道:

    “咳咳,这个,鉴于曹国公长子李九江今天初入大本堂,有些课堂规矩,我就在此给他重申一遍。”

    李九江赶忙侧耳聆听,他来大本堂可是要当三好学生的。

    殊不知诸王皆是一愣,课堂规矩?什么时候有的?

    尤其是朱棣这个刺头,直接从座位上站起来要发问,然后,就听刘伯温道:

    “第一,不能撕老师的书。”

    李九江眉头一皱,这是什么课堂规矩?可视线范围内的朱棣已经耷拉着脑袋坐了下去。

    看得李九江眉头更皱了,这规矩那么有用吗?

    “第二,不能在老师的饭里放辣椒。”

    此话一出,坐在李九江另一旁的晋王朱棡面色当即一白。

    “第三,不能砸老师的花盆,即便不是故意的。”

    吴王朱橚一秒萎靡。

    “第四,不能扔老师的戒尺,更不能教唆别人扔老师的戒尺。”

    楚王朱桢和齐王朱榑同时捂脸。

    李九江都看傻了,这都什么情况?明明听起来,也就那样,为何效果出奇的好?

    然后,刘伯温就说起了第五:

    “第五,不能找别人代写功课,也不能帮别人代写功课。”

    李九江瞬间石化,真的很有用呢。

    坐在角落里的秦王朱樉亦是,两人就这样遥遥相望,紧接低下头颅。

    刘伯温对这现编出来却立竿见影的课堂规矩也很满意,终于可以愉快的教书了呢:

    “很好,上课。”

    “是!”

    李九江和诸王齐齐拱手,毕恭毕敬。

    但就在大本堂上课之时,同在皇宫的御书房,却发生了大事。

    “混账!!!”

    朱元璋将手中的奏折“啪”的一声摔在地上,天子盛怒:

    “这个蓝玉,真以为咱不敢杀他吗?”

    站在龙书案下的朱标双目圆睁,不明白前一秒还好好的父皇,为何只看了一封军情奏报就气成这样?难道……

    “蓝玉败了?”

    朱元璋面露狞笑:

    “不,他胜了,还是大胜,就连北元的国公贴里密赤都被他活捉了,真不愧是遇春的妻弟呢。”

    遇春就是常遇春,大明开平王,蓝玉的姐姐正是开平王夫人。当然,这没有什么,大明这些开国功臣,很多都是亲家,肥水不流外人田,何况要门当户对。

    可朱标不能置身事外,因为大明朝的太子妃是常遇春的女儿,也就是蓝玉的外甥女,这不?朱元璋狗脾气一上来,连带对朱标都阴阳怪气了:

    “哼,捡起奏折吧标儿,看看你媳妇的舅舅都干了些什么?真是丢尽了咱和遇春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