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皇长孙:我大明始终遥遥领先
繁体版

第九十六章 陈情利害

    让武官进内阁?

    此言论一出,顿时就引起了一众文官的强烈不满。

    只是碍于汤和信国公的超然地位及其在军中的威望,才隐忍不发,若是换做旁人,恐怕早就有人跳出来大骂有辱斯文,滑天下之大稽了。

    这也难怪,毕竟在那些文官们看来,内阁于之前的中书省一样,是大明的最高行政机构,理当由具备深厚文化素养和卓越政治才能的文官来担任。

    当然即便如此,在这样的场合之下,就算心里再怎么气愤不满,也是没资格发表意见的。

    于是众人的目光便全都不约而同地集中在了曾经的文官之首,如今只是在东宫挂了个虚衔的李善长的身上。

    而李善长自己也很清楚,这个时候,除了自己,恐怕也没人敢站出来了,于是便索性硬着头皮轻咳了一声,迈步出班道:“启奏上位,老臣以为信国公方才所言有所不妥,还望上位三思。”

    “此话怎讲?”

    面对朱元璋的追问,李善长只是略加思考便开口说道:“回上位,老臣愚见,尽管武官进入内阁的确可以发挥其在军事策略、组织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素养。甚至如果能够将武官的智慧和经验引入内阁,或许还能够为咱大明的治理带来新的活力和角度。但俗话说的好,凡事有利亦有弊。在这件事上也是一样,而且是弊大于利,故而老臣才斗胆恳请上位三思。”

    “哦?那你倒是给咱仔细说说,这武官入阁到底有何弊端?”

    “禀上位,老臣以为武官入阁大弊有五:其一,影响、破坏文官体系:一旦准许武官进入内阁,文官体系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便会不可避免地受其影响,甚至于彻底被破坏。内阁作为中央官僚机构,其成员理应由更熟悉政务、礼制的翰林官员担任,而这些能力恰恰是武官们通常缺最缺乏的。其二,加剧党争:一旦准许武官进入内阁,可能会加剧党争和派系斗争。按照太子殿下的构想,内阁成员理当由上位亲自选拔,他们的任命往往与上位的信任和政治需要密切相关。而武官的加入则很有可能会打破这种平衡,导致内阁成员之间的争斗和冲突,进而影响到朝堂政治稳定,乃至整个大明的治理。其三,损害军队形象:古往今来,军队都是守卫边疆开疆扩土的重要力量,军人亦通常被视为忠诚、勇敢和专业的象征。而一旦准许武官加入内阁,可能会被世人视作军队干预政治,破坏军队的形象和声誉,进而影响到军队的士气和战斗力。其四,降低行政效率:内阁作为中央官僚机构,其成员需要具备丰富的政治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有效地处理政务和制定政策。尽管武官的加入可能会增加内阁成员的多样性,但同时也会增加内阁成员的复杂性,进而导致政策制定和执行的效率降低。其五,可能引发外戚干政:武官进入内阁可能会引发外戚干政的问题。自东汉以来,外戚干政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外戚通过控制内阁来影响皇帝的决策和政策。而一旦准许武官的加入内阁,便很有可能会为外戚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渠道来干预政治,进而影响到我大明的稳定和发展。”

    此话一出,众大臣纷纷附议,就连同为淮西勋贵的张龙和李文忠也都毫不避讳地出班表示赞同。

    而朱元璋却依旧没有立刻表态,而是再次转头看向了太朱标,“标儿,你怎么看?”

    “回父皇,儿臣也赞同李相国所言,武官入内阁的确是弊大于利,还望父皇三思。”

    “嗯,既然连太子都这么说了,那武官入阁一事就姑且作罢好了。”

    见朱元璋难得地选择了回心转意,众大臣便都不自觉地暗自松了口气。

    然而还没等他们庆幸太久,就听朱元璋继续说道:“好了,接下来就来说说今儿个朝会的第二件事,就是有关咱大明的军队的改革问题。正所谓一个强大的国家,必然要有一支实力强悍,作风顽强的军队作为支撑,这样才能确保国家的安全和稳定。而要想建立一支强大军队,光靠朝廷物力和财力的支持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还是要培养出足够的军事人才才行,就好比文之翰林,武官们也应该有类似的进修学院才行,所以,咱准备以皇家的名义设立一所军事学院,学院的名字就叫‘皇家武备学堂’,专门为我大明培养军事人才。同时任命信国公汤和为学堂的武备祭酒,张龙和李文忠分别为左右提学,专门负责管理学堂日常事务。”

    此话一出,三人立刻急忙出班,向上叩首,齐声道:“末将领命!”

    直到这时,众臣才恍然大悟,难怪这汤和会一反常态,主动提议让武官进入内阁,闹了半天原来是圣上准备要搞军事学院,才让他有了这样的底气。

    而就在所有人还在暗自揣测着朱元璋此举真正的用意之时,朱元璋却已然把脸往下一沉,一字一顿地道:“那么接下来,就只剩下最后一件事情了……带上来!”

    话音未落,三个戴着镣铐,身穿囚衣的案犯便被带到了大殿之上。

    “你们三个,都犯了那些罪过,自己说说吧!”

    “回陛下的话,罪……罪臣多次讹诈县内商贩,共得钱财三万九千贯,此外,还奸污过两名妇女。”

    “罪臣贪污……贪污三万六千贯。”

    “罪臣受贿一万三千贯……”

    “哼!”朱元璋听了不禁冷哼了一声,“你们三个,还真个个都是豹胆英雄啊!再多的赃款拿着都不烫手?”

    此话一出,那个受贿最少的案犯便立马争辩道:“陛下明鉴,罪臣并非自甘堕落,与他们二人同流合污的,而是被他们二人所胁,才被迫被他们拉下水的,还请陛下明察……”

    不想朱元璋却眯了眯眼,不紧不慢地问道:“既是受人所胁,那你倒是说说,那受贿的一万三千贯现在何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