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无江湖
繁体版

第2章 帝王之术

    次日,大盛都城城外,百官立于骄阳之下,年迈的朝臣几近昏厥,但仍然强撑立于城门下。

    “陛下驾到!”随着内视的传令,百官齐跪于城门前,皇帝车鸾缓缓从百官前驶过,直到来到出征前的将士面前。

    “跪!”悠长的号令此起彼伏,鼓声阵阵,将号令传到每一个将士的耳朵。出征的十万大军跪下时,皇帝的车鸾也感受到了十万人的力量,城门微微震动,声音犹如雷声传遍大盛都城。

    魏无伤身穿铠甲,头盔抱于左手,右手按住剑柄,单膝跪于驾前,“镇北大将军、柔然侯魏无伤参见陛下,请陛下下旨,允许镇北大军前出平叛”。

    车架内传出一声轻咳,随后车帘缓缓升起,身着皇袍的大盛皇帝环视三军,“准旨,望凯旋,与君贺。”随着皇帝声音落下,兵符也随之交到魏无伤手里。

    魏无伤接过兵符,将其高高举起:“陛下令:望凯旋,与君贺”。

    传令官齐声高喊:“陛下令:望凯旋,与君贺”。

    三军高喊:“皇帝陛下万岁,大盛国万岁”。

    三军浩浩荡荡地出发了,城门前的百官也已经散去,唯有太子和李芙立于城墙之上。

    “太子殿下是放下不下侯爷吗?”李芙向太子拱了拱手,随后率先发问。

    李芙为人清高,是清流的代表,但在他的心中太子和皇帝陛下都是他的君父,因而纵使他在朝堂上不畏权贵,勇于直言,但对皇帝的、对太子的尊重却一丝不敢懈怠。

    太子看了一眼李芙,若有所思。片刻后,太子还是决定将一件事挑明:“本宫还要感谢李芙大人没有在朝堂上参本宫一本”。

    李芙自然知道太子指的是什么。

    “太子殿下言重了,在微臣心中储君确实不能私养来历不明的宫女,因此在初闻此事时,微臣失望至极,欲上奏陛下惩处殿下;但臣的同僚说太子殿下为人正直,是历代太子中少有的表率,连当今圣上都略显逊色。因而臣私下调查了那宫女的身份,果然殿下只是为侯爷稍加照料,故而没有上奏。”

    太子阴邪一笑:“李芙大人果然是清流的代表,换作旁人恐怕就要卖本宫一个大人情了。”

    李芙抱手见礼:“我和殿下都希望大盛朝堂清明,再现我大盛往日的盛世,臣作为谏官之首,理当有此觉悟。”

    太子脸上满是欣慰,但没有任何夸奖之词便离开了城门。

    “陛下,防风卫来报。”

    承德殿中,皇帝伏案批阅奏折,贴身内侍将一份情报呈上。皇帝查看了密函的封印完好后将其打开,看着里面的内容莞尔一笑,不免犹如翩翩公子初见情人般喜悦。

    但见密函上写:太子殿下与李芙商谈于城墙上,李芙明言未参太子缘故是体恤柔然侯相思之苦,未言其他。

    皇帝心想:“本皇的太子啊,什么时候才能够学会驾驭下臣啊?算了,还是为父来帮你一一筛选吧”。

    许久后,灯光昏暗,值班内侍昏昏欲睡,皇帝批阅奏折时忽然想起三王来贺时的场景。那是两年前,也就是大盛二十年,所有藩王来到京城祝贺皇帝执掌天下二十载,初见三王时是大盛元年,那时三王还是三个孩子,二十年过去后三王已经长大成为年轻小伙子,三人的婚事还是他亲自下旨赐婚的。

    “来人!”皇帝想起了一些事。

    内侍进来后跪在驾前候旨。

    “传京都令!”

    “遵旨!”

    京都令在睡梦中被下人摇醒,在鞭子即将落在下人身上时模糊听见下人大声求饶:“大人恕罪,陛下要见您。”

    闻言,京都令知道自是有大事发生,于是马不停蹄地赶进了宫。

    “陛下,臣京都令见驾来迟,请陛下恕罪。”

    皇帝抬起头,走下皇位,扶起京都令,“无妨,深夜召爱卿进宫是本皇的不是”。

    “陛下!”京都令跪倒在地,又被皇帝扶起。

    “一年前,济州王之女苏安乐进京后去了哪?”

    “陛下,苏安乐进京之后一直在其祖母家居住,原定小住几日便返回济州,但济州王突然离世,按照礼制济州王男丁都得封王,于是三王授封后传令苏安乐继续待在京都,未得允许不得返回济州,苏安乐也是时常思念家乡。”

    皇帝思考片刻后看向京都令,“去将其拿来殿前问话”。

    京都令不敢有所怠慢,一个时辰后便将苏安乐拿到殿前问话。

    “苏安乐,本皇问你,”皇帝高坐于皇位之下,俯视殿下跪着的女子,女子身着一袭白衣,头戴缟素,长发及腰,微微抽泣。

    “你可知三王为何反叛?”

    “陛下明鉴,”苏安乐嚎啕大哭于殿前,“臣女的三位哥哥绝不会背叛大盛,臣父自小教育我们忠君爱国,绝不会叛国。”

    皇帝面无表情,一言不发。

    苏安乐继续说道:“臣女已一年未回济州,一年前父王突然离世,我便觉得蹊跷,此番我王兄刚得封号便反叛,臣女更加觉得蹊跷”。说到深情处,苏安乐声泪俱下,几乎晕倒。

    “还请陛下明察秋毫,还我苏家一个清白。”苏安乐以头抢地,鲜血从额头处流出。

    皇帝缓缓走下扶起苏安乐,他叹了一口气,“无论如何,你三位王兄谋反是事实,本皇要告诉你本皇保不了他们,本皇只能保下你。”

    苏安乐闻言痛哭,跪倒在皇帝面前,皇帝未有任何动作,只是冷冷看着苏安乐:“反叛之人,必须要诛三族,这是本朝律令,本皇乃至百官都不得违背。”

    苏安乐匍匐于驾前,不停抽泣,皇帝上前将其扶起赐座。待苏安乐情绪稳定后皇帝缓缓说道:“你父王平日可曾抱怨过济州的官府?”

    苏安乐放下茶杯,恭敬地说道:“禀陛下,父王平日勤政爱民,但常常抱怨底下官吏欺上瞒下,甚至有官吏因为一点小事指责父王。”

    皇帝微微一笑:“终究还是年轻,自古以来谏臣的存在都让江山更加稳固,因而你父王看似抱怨实则庆幸。”

    苏安乐似有所悟。

    皇帝继续说道:“为官为王尚且有诸多委屈,本皇执掌天下又何尝不是寸步难行啊。”

    苏安乐急忙跪倒于驾前:“请陛下恕罪”。

    “安乐,本皇也有本皇的无奈,希望你能理解本皇”。

    “臣女万死不敢责怪陛下”。

    闻言,皇帝眼底的凶横方才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无限的温柔。“此后你就是安乐公主,本皇会为你建安乐府,你同本皇的永乐公主年纪相仿,你们以后便以姐妹相称吧!”

    “谢陛下!”苏安乐心中其实并没有任何责怪之意,对于那个远在济州的家和家人,她的心中更多的是恐惧,但她心中仍留有一丝亲情,故没有将手中的东西交给眼前的男人,因为她知道若是将手中的东西交出,自己首先要受犯滚床之刑。大盛律有条曰:越级向朝廷状告者受滚床之刑方才受理。所谓滚床之刑就是在遍布铁钉的板子上来回滚动,半柱香后方才可起身。但苏安乐从小娇生惯养,怎可受此酷刑,因此她需要一张附身符和一个恰当的人选。如今她已经有了附身符,那就是公主的身份,但她还需要暗中观察,找到那个人。

    太子府内,采儿独坐于皎皎月光中,望月思人,双手合十放于胸前,为远征边境的将士祈福,为带领大军平叛的将军祈福。

    太子静静注视着采儿,“将本宫的长袍给采儿姑娘”,太子对一旁的侍女说道。

    “禀太子殿下,宫里传来消息。”

    “说!”

    “陛下已经册封济州王之女苏安乐为安乐公主,命永安公主与其相伴。”

    太子沉思片刻后召来内务府太子府总管:“去打扫出两间屋子,永安公主想来是马上要到府上完了,安乐公主肯定也会来。”

    “等等,”太子叫住准备离开的总管,“吩咐厨房准备些永安公主喜欢吃的,派人去打听一下安乐公主的爱好,一起准备。”

    “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