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崇祯
繁体版

第13章 御驾亲征,太子野望

    练兵是枯燥的,但全身心融入其中后又充满了乐趣。

    眼看着大字不识狗屁不通的农夫,逐渐被调教成能听得懂军令,看得懂旗号,知道配合,服从命令的战士,那种成就感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朱伟民练兵方法和戚继光当年时又有不同,少了很多惩罚,多了不少教育。属于后世训练新兵模式和戚家军练兵方法的结合。

    重思想教育,少言语辱骂体罚,尽量做到官兵平等。

    为了提高士兵素质,还专门办了夜校识字班,把条例编成册子一个字一个字教给他们。

    为了军队廉洁拒绝贪污军饷,成立了士兵委员会,由他们自己选出代表管理钱粮伙食费。

    为了提高训练积极性,举行各种比武各种比赛,取得名次的队会有各种奖励。

    刚开始的时候,唐通对朱伟民亲自练兵有些委屈也有些不屑,认为皇帝不太信任自己,认为皇帝掌握军队心情太过操切,却不认为皇帝真能练出一只精兵来,而且还有些许看笑话的心思。

    唐通相信,等有一天皇帝练不下去了,还会把军队交给自己来练。到时皇帝会知道自己的能力,会自己的忠心。

    然而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看着这些狗屁不通的农夫一天变一个样子,精神面貌一天天不同,唐通震惊了,也服气了。

    因为他知道,凭自己绝对练不出这样一支军队来!

    虽然队伍才刚刚有雏形,鸳鸯阵还未练熟,甚至武器都没配齐,但唐通坚信,这将是一支前所未有的军队,只要见过血成熟起来,必是一支真正的精兵

    所以忙完本职工作后,唐通都会屁颠屁颠跑过来,跟在朱伟民屁股后面,认真的学习,认真的摸索。

    新任钱知府很听话,对朱伟民的指使做事从来都是不打折扣的完成,以官府名义帮忙筹办粮食素蔬菜肉食,召集城中百姓缝制军服,招架铁匠皮匠打造武器铠甲,虽然只有五百人,想备齐所需器械也非易事。

    最大的问题是缺少鸟铳和三眼铳。

    早期的戚家军组建的目的是对付倭寇,作战的地形是河汊密布的沿海以及村镇巷战,武器便以冷兵器为主,火器不太重视。

    等到倭寇消失以后,戚继光坐镇蓟辽,防备的对象变成了蒙古人。作战目标变了,鸳鸯阵中装备的武器做了改变,强调了远程攻击能力。

    一个十二人的鸳鸯阵,配备了两只鸟铳和两只三眼铳,火器装备率高达三分之一!

    朱伟民组建的军队虽然只有五百人,需要的火铳至少一百五十支,这在德州城中是绝对找不齐的。

    眼下全部能找到的火铳只有不到三十支,经过检验,能用的只有十六支,朱伟民便把这十六支火铳装备到李狗子的第一哨。

    唐通倒是建议按照戚家军早期鸳鸯阵选择武器,被朱伟民否决了。一支军队一定要有远程攻击能力,早期的鸳鸯阵虽然没有火铳,却是有弓箭的。而相比精锐弓箭手,火铳兵训练用时更短,可以成批量训成。

    朱伟民组建军队的作战对象是八旗兵,而八旗兵中火器装备率不亚于后期的戚家军。冷兵器时的戚家军如何是现在的八旗兵对手?

    所以朱伟民决定征召整个山东的火器。不过现在山东尚未完全光复,卢世傕赵继鼎等正在召集各地乡绅对顺贼发起全面反攻,各地纷纷响应。

    朱伟民到达德州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整个山东六府八十八县,有八十个县宣布聚义反正重归大明。

    大顺能控制的地盘只剩下济南、青州两府小部分地区。

    据登莱巡抚卢世傕上疏,盘踞在青州的贼将名赵应元,手下有两千精悍老贼,卢世傕正准备征召登莱军队,对赵应元发起进攻,不日必将打下青州。

    山东巡抚赵继鼎则报,已经光复了兖州、德昌两府和济南府大部分县城,正召集各地反正军队,准备会攻济南。

    在奏疏中,卢世傕赵继鼎皆为带头举义反正的士绅们邀功请赏。

    朱伟民只是嘉奖了一番,然后令各地把火器送来德州,并没有加封任何人为官。

    这些山东乡绅反正举义并不是对大明有多忠心,只是因为不满大顺追赃助饷暴政再加上看到大顺兵败,试图浑水摸鱼罢了。

    朱伟民相信,一旦清兵南下攻打山东,这些乡绅大部分肯定会选择抛弃大明投降满清。

    “昨降蒙元,今降满清,何足道哉。方明白:善劝进家有余庆。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全都忘了。只记得:识时务者为俊杰。”

    这幅对联说的是曲阜孔家,又何尝不是其他乡绅?

    所以朱伟民对这些乡绅没有抱有多大期盼,也不需客气。

    乡绅们满怀热情的带着佃户乡民,冲进城中赶走顺贼伪官,满以为会得到皇帝嘉奖,弄到个一官半职。没想到城池打下来了,捷报也送出去了,等来的却只有几句不咸不淡的嘉奖,还有讨要火器的圣旨,很多人心都凉了。

    凭什么卢世傕赵继鼎们拿下德州就能当上巡抚知府,自己却什么都落不着?

    有人心灰意冷,有人却仔细分析圣旨里的话,把重点放在皇帝讨要火器上面,再联想到皇帝在德州卖官鬻爵的传闻,顿时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赶紧搜罗城中火器,再把银两粮食转运上车,亲自或派心腹押运,火速发往德州。

    于是乎德州城外车来车往川流不息,都是向皇帝送火器钱粮的车队。

    朱伟民乐坏了。

    仅仅半个月时间,各地士绅便送来了一千多支火铳,金子五万余两,银子五十多万两,同时送来的还有大量的粮草!

    朱伟民自然也投桃报李,根据对方送来的钱粮多少,一张张委任状盖上了大印,被送往各地,于是一批新的朝廷官员出现在山东大地上。

    这看起来很荒诞,在平日里根本不敢想象。按照大明体制,皇帝若是这样做的话,必然会遭到全天下官员的疯狂进攻。

    科举制是大明的立国之本,科举出身的官员才是大明正统朝廷根基,朱伟民这样做简直动了全天下科举出身官员的根。

    不过考虑到是战时,山东沦陷后刚刚收复,这么做也能理解。不理解又能如何?北京朝廷都没了,朱伟民这个“皇帝”自然能一言而决。

    鸳鸯阵所需要的火铳足够了,还有很多富裕,按照现在的火器至少能装备一支五千人的鸳鸯阵。不过朱伟民并没有再次扩充,因为现在的这批新兵还未练好,鸳鸯阵还未完全熟稔,火铳大部分士兵也不会使用。

    时间慢慢过去,到五月底的时候,有消息传来,青州的顺贼赵应元部突然率军离开青州,要前往济南和顺贼郭升部会合。

    一旦两支顺贼合兵,实力将会倍增,再想轻易剿灭就难了。

    山东巡抚赵继鼎上疏,请皇帝下诏集结山东登莱军队,共同讨伐顺贼,收复济南府,光复全山东!

    朱伟民知道,是时候离开德州了。德州虽好,德州知府很听自己的话,可毕竟距离建奴占据的北京太近了。

    一旦自己这个“皇帝”在德州的消息传到建奴那里,其必然不会坐视,定会派人前来征讨,到时就麻烦了。

    所以哪怕新兵还未练好,朱伟民也决定赶紧离开这里。只是去哪里,却还未完全想好。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末将愿亲率大军讨伐顺贼,为君分忧!”唐通主动请缨道。

    说起来,这些时日唐通也有些委屈,明明他才是山东总兵,却一直被摁在小小的德州城,整天跟着皇帝练兵。眼看着山东各府县接连收复,却捞不到任何功劳,如何能甘心?

    “好,唐将军忠勇可嘉,朕准了!就以唐将军为先锋,带领德州兵马,兵发济南城!”朱伟明断然道。

    “谢陛下,”唐通大喜,随即反应过来,“先锋?难道说......”

    朱伟民点点头:“是的,朕要御驾亲征,带领新兵营前往济南。这些新兵练了快一个月了,也是时候见见血了。”

    唐通张了张嘴,没有再劝。因为他知道,一旦皇帝决定的事,就已经定了。

    德州城内还有兵马,大约两千余人,是当初卢世傕赵继鼎等乡绅举义时招募的,一部分是乡绅们家的佃户,还有一部分是城内无赖群氓,军纪很差,属于乌合之众,便是唐通都看不过眼。

    所以朱伟民并没有整编这支军队,而是让唐通去乡村招募老实农夫组建新军。

    现在朱伟民把这两千人统统派给唐通,作为进攻济南的先锋。

    唐通率军先出发,看着手下散乱的队形,再想想新兵训练时整齐的队列,不禁暗自摇头。不过唐通也知道,皇帝是不会把新编禁卫军交给自己指挥的。

    是的,这支军队被朱伟民命名为禁卫军第一营,并且亲自担任指挥之职,军中从伍长到队长都是他一手提拔,每个士兵的名字他都能喊出,可以说,这支五百人的小部队就是他在这个世界立足的根本,万不能允许别人染指。

    在唐通率队出发的第二日,朱伟民也带着禁卫军第一营出发了,后面还跟着征召的一千民夫,负责押运粮草物资,主要是押运朱伟民这段时间卖官鬻爵弄来的钱粮武器。

    陈圆圆和她几个新收的下属,朱慈琅兄弟,都在队伍中。德州,是不会再回来了。

    朱慈琅这小子最近有些不老实,朱伟民便让田不易韩老三多注意,万不能让这小子出什么幺蛾子。

    虽然朱伟民知道自己这皇帝冒充不了多少时日,但能多冒充一天总是好的。每多一天,自己便会多一份实力。等到自己鸳鸯阵彻底练成,再拿下一块地盘,未必不能在这乱世打下一份基业。

    只是哪里才是合适的基业之地呢?

    山东距离建奴太近,没有猥琐发育的时间。江南吗?东林党根基所在,士绅们实力强大,一旦自己这个冒牌皇帝被揭穿,必然会被群起而攻之,恐怕也不太适合。

    到底该去哪里呢?还有,朱慈琅这小子又该如何处置呢?

    而此时朱慈琅坐在一辆马车上沉默不语,他同样在盘算着将来的路。

    这些时日,朱慈琅明显感觉对自己的监控加强了很多,平日里竟然连王府大门都没法出。

    听说冒牌皇帝正拼命的卖官鬻爵,弄了无数钱财。

    听说冒牌皇帝在亲自训练军队。

    冒牌皇帝到底想干什么?

    朱慈琅一遍遍想着,却想不出冒牌货到底想干吗?

    以假乱真?

    那就得把知情者都杀掉,包括自己。

    问题是父皇已经逃出去了,一旦父皇到达南方,必然会召集天下共击之,到时整个大明将无其安身之地。

    即便父皇没逃出来,南京城内有太多熟悉父皇的大臣,还有从北京宫里派出的镇守太监,北京城破时逃到南方的官员贵戚也有很多,冒牌货想瞒过所有人根本就不可能!

    所以朱慈琅真的想不明白对方想要做什么?

    按道理说,自己贵为大明太子,对方只要把自己安全送到南方,就是大功一件,再加上曾为父皇替死的功劳,荣华富贵必不可少!可这该死的冒牌货非要留在德州,借着假皇帝的身份做卖官鬻爵的可耻勾当,现在竟然要御驾亲征攻打顺贼,呸,真把自己当皇帝了不成?

    开始的时候,朱慈琅对冒牌货还有感激,毕竟对方做了父皇替死鬼,还驾着马车带着自己和弟弟逃出了顺贼控制。

    而现在,对冒牌货有的只是憎恨!

    因为他根本不把自己这个太子放在眼里,对自己没有任何尊重。不仅不尊重自己,平日里话语里对父皇对大明也没有任何敬畏!

    因为他卖官鬻爵,败坏大明官制。训练私兵,居心叵测!

    现在朱慈琅只想寻找机会逃出去,逃到南京去。

    父皇若是没能逃出,我朱慈琅便是大明天子!到时收拾这样一个冒牌货轻而易举。

    北方已失,流贼肆虐,建奴入侵,整个大明都压在自己身上,身为大明太子自己责任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