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
繁体版

第五十三章 失败

    01

    等到天色大亮了以后,我才猛地从床上惊醒了过来,接着就匆忙地起来洗漱并赶往了存档房。当我推门走进房间的时候,看到年龄偏大的大人正坐在椅子上,下人们已经把饭菜都摆放好了,不过这个年轻人依然在榻上躺着,看来这一整夜并没有缓解他的疲惫。于是我就小心翼翼地走到椅子旁边坐了下来,不知道是不是发出的声音有些大了,就看到他忽然从榻上惊醒了过来。看到我跟年龄偏大的大人都坐在房间里,他就赶紧爬起来对着我们问道:“现在是什么时候了?”

    “你就不用管什么时候了,又没有人会责怪你的。我从你的状态中能够看出来确实比较疲惫,是应该好好地休息一下的。既然你现在已经醒来了,那就赶紧洗漱一下准备吃饭吧!”年龄偏大的大人走过去扶起了他,然后又缓缓地对着他说道。

    这个年轻人站起来拉伸了一会儿,就一边洗漱一边对着我们说道:“尽管这个榻也不是十分地舒服,但是总比我们出征期间睡得舒服多了。”接着大家就一起坐下来吃起了饭,期间我和这个年轻人跟年龄偏大的大人讲了一些出征的事情。整个上午我们都没有怎么抄写文书,而是继续跟他讲了这次出征的经过,有的时候他直接听得入了神,就仰靠在椅子上闭着眼睛听我们讲述了。

    当我们讲到草拟的那几份诏令,他就有些忧虑地睁开了眼睛,叹了一口气之后,又抬头对着我们说道:“近期城内的气氛确实有些紧张,朝廷也连续好多次下令管控言论,看来就是你们刚才说的那些原因了。尽管这次新君王在名义上大胜归来,但是在实际上却收获不多,还产生了到处流散的谣言,如果你们所说不错的话,我估计新君王很快就要对南方国家继续用兵了。”

    听到他这样说之后,我们也都各自叹了一口气,随即又对着他问道:“大人,您刚才说的城内到处散流散的谣言都是有哪些啊?”

    “这些天的情况还算比较好的,因为朝廷的管控就不怎么听得到了。但是在你们刚启程归国的时候,捷报文书和谣言都一起在城内流散开来了,很多人都以为新君王是打了败仗,然后虚报战功粉饰自己的,所以民众也都是在大街上议论纷纷。在新君王管控言论的诏令颁部之后,就更加助长了谣言的流散和可信度,以至于我们这些人也是忐忑不安,一时之间也没有办法区分是真是假。既然现在新君王已经回到王宫了,谣言流散的情况应该会好转一些的。”年龄偏大的大人叹了一口气之后,又缓缓地对着我们说道。

    “不过这些要看大家怎么理解了,我们让北方国家无条件地臣服是事实,但是被北方边境部落的女首领偷袭也是事实。”此时我就停顿了一下,扒开胸前的衣服,给他看了之前中箭的地方——直到现在还残留着一大片淤青,又继续对着他说道:“这个事实解释起来恐怕就是有些难度了。”

    年龄偏大的大人看了一下,就低头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对着我们说道:“我估计南方国家这次敢杀之前扣留的使者们,应该是受到了这些消息和谣言的影响,他们觉得我们国家外强中干,已经到了强弩之末的阶段了,当然也有可能他们跟边境部落结盟一起对抗我们的,这样的话就跟西方国家之前的叛乱没有什么区别了。不过我现在担心的情况是,我们还能不能经得住连续的对外征伐,民众还会不会像以前那样支持新君王,即使我们国家在名义上恢复了往日所谓的荣耀。”

    他一边叹着气一边说完之后,我看到这个年轻人的眼睛里也充满了忧虑的神色,存档房里的气氛顿时就变得沉闷了起来。于是我就赶紧岔开了话题,对着年龄偏大的大人继续问道:“大人,在我们出征的期间,新君王安排谁来协助您处理文书事务的?”

    听到我这样问之后,他就突然笑了一下,随即对着我们说道:“估计你们怎么都猜不到,你们出征离开王宫的当天晚上,朝廷就把之前档案房的主事——就是我们之前存档房的主事接替的那位给安排了过来。他当初被调离档案房之后,又回到文书部继续处理其他的事务了。尽管他处理档案房的事务不行,不过协助我抄写文书还是可以的,加之在你们出征的期间,我们抄写的文书也不是很多。在你们昨天出征归来的时候,朝廷又把他调回到文书部了,所以昨天晚上存档房就没有人值守,你们今天也没有办法看到他了。”

    年龄偏大的大人的话音刚落,我也禁不住地大笑了起来,接着我们又对视了一下笑了起来,剩下这个年轻人在旁边一脸懵然地看着我们,不过一时之间我们也没办法跟他详细解释了。我们笑了一会儿之后,我就站起来走到他的身边问道:“这次的出征你也参加了,你现在的感觉如何?不妨跟我们说一下吧,跟你当初的想法有哪有不同的地方?”

    听到我这样问之后,这个年轻人立刻就通红了脸,随即低下头默不作声了起来,此时我看到了年龄偏大的大人想笑又不敢笑的表情,不知道他在我们面前是不是感到非常地尴尬。过了一会儿,年龄偏大的大人才对着我们说道:“大家还是坐下来继续抄写文书吧,很多事情只有经历了才能认真地想一下的。”

    不过就像他刚才说的,近期需要抄写的文书确实不多,主要也都是大臣们上报秋季作物的收成、军械的打造、士兵的训练和城池的防卫等奏疏。我们看着这些文书的内容,并没有感到城内有多大的事情发生,也没有什么反叛的势力作乱,尽管这几个月的旱情还是有些严重,但是秋季作物的收成还是达到了新君王的期望。因此接下来的几天,我们抄写完了文书之后,就有大把空闲的时间可以闲聊了,晚上也决定继续在存档房轮流值守了。

    02

    在我们出征归来的一天上午时分,正当大家埋头抄写文书的时候,文书部的下人抱着一大堆文书突然走了进来,让我们尽快地抄写最上面的一本,表示一会儿就要交给信使立即发出了。年龄偏大的大人起身接过这些文书,并翻看了最上面的一本之后,我看到他的脸色立刻就大变了起来,随即就让这个年轻人放下其他的文书,腾出地方赶紧抄写这一本,接着又面色凝重地对着我们说道:“新君王正式决定出征南方国家了,这是安排将领人选和指示边境军队进攻的诏令。”

    听到他说的这句话,我也赶紧起身走上前去,翻看了一下其他的文书,发现都是大臣们关于对南方国家用兵的奏疏,其中支持出征的大臣们和阻止出征的几乎一样多,双方也都各自罗列了很多的理由。不过新君王最终还是选择了出征南方国家,我不知道他在目前的这个形势下,是有意冒险还是抱着赌一把的心态做了这个决定。我翻看了所有的奏疏之后,又推给了年龄偏大的大人,接下来就一直忧心忡忡地看着他了。

    此时这个年轻人已经把这份诏令给抄完了,于是年龄偏大的大人立即转交给了在门口等待的下人,于是他就匆忙地转身走出了我们的房。随即我又看到年龄偏大的大人慢慢地坐了下来,翻看了一会儿这些奏疏之后,有些沉重地对着我们说道:“至少这次新君王没有亲自出征,而是坐在朝廷里远程指挥,不然的话接下来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

    “按照上次北征的行军速度计算,新君王让朝廷调集的一万五千人应该赶到了南方边境地区,跟之前驻扎在那里的军队汇合了。加之现在是仲秋时节,南方的瘴气也不像夏季那么严重了,估计他才会在这个时候决定进攻南方国家的。”此时我也坐了下来,叹了一口气之后,对着他们缓缓地说道。

    “那这样的话,只能期望上天降福于新君王,让南征的将领和士兵顺利地归来吧!”年龄偏大的大人起身对着我们说道,接着把大臣们的奏疏给我们分了一下,叹了一口气之后又有些无奈地说道:“我们还是继续抄写文书吧,在这样的时候找些事情来做,就可以让人不用想那么多的。”

    接下来的几天,尽管仲秋时节的寒意增添了不少,但是我们却感到王宫里充满了焦虑和燥热的气氛。因为经常往返于王宫和城池,年龄偏大的大人也跟我们说道,城内的民众因为知道新君王决定南征的消息,所以这些天以来又是人情浮动。就连这个年轻人也跟我们说道太子府上下议论纷纷,似乎大家都不太看好新君王的这次南征。但是除了待在存档房里感慨之外,我们对目前的形势也无可奈何,只好继续忧心忡忡地抄写起了文书。

    自从南方边境军队正式进攻以来,我们每日看到的军情文书都是捷报,他们的行进基本上如入无人之境。当他们途径南方国家城镇的时候,民众和将士们都是直接出城投降,甚至好多次都攻破了南方国家城池的北门,尽管每次都被防守的士兵们反攻回来了。不过新君王让大臣们将这些捷报告知给民众之后,我听到年龄偏大的大人说道城内的言论确实发生了一些变化,很多人开始不再怀疑上次北征胜利的事实了,这个年轻人也跟我们说道太子府都开始支持这次南征了。当我们听到这些情况的时候,一时之间都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也不知道该如何评论新君王的这次南征了。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们发现南征军队的战况要比当初预想的顺利许多。又是在一天上午时分,文书部的下人突然送过来了一封加急的军情文书,表示新君王让我们立刻抄写很多份,然后他们立即派人张贴到城内各处。我们急忙地打开翻看了之后,就都默不作声了起来,尽管这是一份更大的捷报文书,但是谁也没有表现出开心的样子。不知道是不是南方国家的军队防守不行,南征的军队最终还是攻破了城池的北门和王宫的大门,南方国家的老君王带着王宫里的人连夜逃窜到了边境部落,不过他们还是在城内抓获了一百多位大臣和官吏们,并把他们全部押送到了驻扎在城北的营地。现在他们正在城池的北门内外据守着,准备等待新君王的诏令继续追击南逃的老君王。

    我们每个人分别把这个捷报照抄了五份之后,年龄偏大的大人就将这些立即交给了下人,他也匆忙地卷起这些转身离开了房间,随即我就看到年龄偏大的大人颇为无奈地对着我们说道:“或许这次新君王的决定是对的,他很快就会决定追击南逃的老君王了,我们国家也会彻底恢复往日的荣耀了。”

    我跟这个年轻人听到之后都没有说话,只是抬头看着对方叹了一口气,接着又坐下来继续抄写起了文书。果然到了下午时分,我们就看到下人送来了新君王嘉奖南征的将领和士兵们以及决定追击老君王的诏令,很快又感觉到王宫里充满了更加焦躁的气氛。我们又是匆忙地抄写完了以后,下人就带着这些诏令转身走出了存档房。接下来的几天,年龄偏大的大人又跟我们说道,在得知南征的军队攻破王宫并抓获大臣们的消息之后,城内民众的态度和言论就完全颠倒了过来,无一不是盛赞和钦佩新君王的英明决策,这样的情况就让大家感觉到更加地无奈了。

    不过这样的情形还没有持续两天,我们就突然看不到相关的军情文书了,一开始大家以为是文书的数量比较少,文书部可能积攒着一起送来,加之南征的军队刚刚取得了重大胜利,所以就都没有十分地在意。但是接下来的好多天,我们还是没有看到任何相关的文书,于是就开始感觉到事情有些不妙了,随即又看到王宫里充满了往来巡视的士兵们,听到他们告诫所有人近期内不得随意离开王宫,新君王和朝廷也没有做出更多的解释,这样的情形就让我们更加确定南征的军队遭遇到不好的事情了。

    终于到了一天的傍晚时分,我们正在房间内聊着南征军队的时候,文书部的下人突然带着一副哭腔走了进来,交给我们一份文书又哽咽地说道:“这是新君王让南征的军队立即撤退的诏令,你们现在尽快抄写一份,我们也要赶紧交给信使发出了。”我们顿时就察觉到事情的严重性了,但是也不敢多问些什么,只好让这个年轻人快速地抄写了一份,然后下人就带着诏令转身匆忙地离开了存档房。

    我们详细地看了这份诏令之后,感觉新君王在有意模糊地处理南征军队的事情,因为主要内容是让他们带着抓获的大臣和官吏们立即返回到边境驿站进行休整,并好好地疗养一下伤病员和士兵们,同时严厉控制军队的言论和禁止散布撤军的消息。不过看到文书部的下人刚才的表现,我们知道南征军队遇到的情况显然要严重的多,不过文书部并没有将相关的军情文书交给我们,所以大家也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只好心急如焚地在房间内走来走去了。由于新君王下令不准任何人离开王宫,晚上我只好让年龄偏大的大人再次前往休息房,接着跟这个年轻人轮流躺在存档房的榻上休息了。

    03

    接下来的日子,我们发现抄写的文书又多了起来,但是仍然没有看到南征军队的军情文书,也没有见到新君王关于他们的任何诏令。尽管我们都没有办法离开王宫,不过还是从大臣们的奏疏中发现了一些端倪,也能感觉到王宫内外充满了紧张和不安的气氛。因为近期的文书都是新君王下令严厉管控城内的言论和加强城池防卫的诏令,然后就是大臣们汇报处理这些事项的情况,但是其他更多的事情大家就没有办法知道了。直到一天傍晚时分,我们让年龄偏大的大人前往休息房之后,一个下人突然就推门走了进来,然后对着我大声地说道:“新君王现在要召见你,你赶紧跟着我一起过去吧!”

    这个年轻人听到之后,还是禁不住惊慌了一下,于是立即看了我一眼,又有些紧张地对着我问道:“是不是发生了什么意外情况,我们接下来是不是又要出征了?”

    此时我就看了一眼这个下人,但是他的脸上没有任何的表情,我也没有办法猜测发生了什么事情,只好安慰了一下这个年轻人之后,就立刻跟着下人走出了存档房,接着匆忙地来到了大殿的门口。下人依然是让我单独进去面见新君王,随即就转身走到不远处等待了起来。

    尽管我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是隐约地感觉这次的交谈可能对自己有利,整理了衣服就快步地走进了大殿里。不过此时我看到新君王并没有坐在王位上,而是穿着素服站在以前帷帐的位置上,仰头默默地望着窗外的灯笼,整个人看着比北征的时候更加消瘦了。于是我就转身走过去放下了帷帐,又恭敬地行了个大礼,然后对着他快速地说道:“您现在召见我前来,是有什么事情要吩咐吗?”

    不过他并没有立即回应,也没有转头看着我,而是沉默了一会儿之后,才转过身来指了一下王位,然后对着我缓缓地说道:“这个位置确实不是谁都能够坐上去的,也不是谁想坐就能够坐好的。”

    一开始我没有明白他的意思,但是很快就反应过来了。不过一时之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只好沉默了一会儿之后,才试探性地对着他说道:“那接下来就恕我不恭敬了,您觉得自己能够坐好这个位置吗?”

    他依然还是没有立即回应,而是盯着我看了一会儿,接着又递过来几份文书,然后有些沉重地对着我说道:“你现在先看一下吧,这都是你们近期抄写不到的文书,我让文书部一直压着没有给你们送过去的。”

    我接过之后赶紧翻看了一下,果然不出我们之前所料,这些都是南征军队的军情文书、大臣们关于此事的奏疏和西方国家女王的一封信件。南征的军队表示他们刚攻破王宫的大门不久,南方国家就开始下起了连绵的秋雨,由于他们上次在征讨的时候,把遍山的林木都砍伐殆尽了,导致北门外的河水很快就上涨了起来。不过将领们都忽视了这个情况,最终在一天的半夜时分,南方国家的军队掘开了北门外的河流,汹涌的河水直接倒灌进了城内。尽管殃及了城内的多数民众,但是他们也因此惨遭袭击,所幸的是将领们随机应变,连夜带着士兵们返回到了驻扎在城北的营地,所以遭受的损失并不是很大。不过随之而来的大雨,以及南方国家和边境部落的军队联合攻击,才让他们遭受到了严重的损失。当新君王决定追击南方国家老君王的诏令到达的时候,他们已经在往边境驿站撤退的道路上了,同时还要防止南方国家军队随时的偷袭。他们带着抓获的大臣和官吏们撤退到边境驿站之后,才赶紧向新君王汇报了这次的战况并等待他接下来的诏令了。

    经过南征军队初步的清点,在这次的攻城和撤退过程中,出征的将领们竟然损失了三分之一,伤亡的士兵们也达到了一万多人,现在整个军队是士气低迷和人心动摇。大臣们的奏疏基本上都是建议新君王立即下令撤军,并将部分军队留守在边境地区监视南方国家的动态。西方国家的女王的信件则更加耐人寻味了,因为她是在新君王决定南征之前呈送过来的,并在信中反复地提醒新君王不要骄兵恋战,在北征归来之后安静一段时间,不要贸然选择对南方国家用兵。如果新君王执意南下用兵的话,她就威胁中止之前的同盟协议,不再供应煤炭和铜铁等物资。尽管在新君王出征南方国家的期间,我们没有听到她拒绝运送煤炭和铜铁的消息,但是这次的南征失败之后,她会不会这样做就不得而知了。

    我默默地翻看完了这些文书,就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然后又都呈给了他。他接过之后就随手放到了身边的椅子上,随即又看着我缓缓地说道:“这次南征的失败都是我一个人的过错,跟出征的将领和士兵们没有关系。当初是我抱着侥幸的心态,意图通过这次的征讨让南方国家彻底臣服,然后恢复我们国家往日的荣耀。只是没想到事情发展成这个样子,并不像我一开始期望的那样啊!”

    听到他这样说之后,我并没有立即回应他,沉默了一会儿才对着他说道:“无论这次南征的失败是不是您的过错,但是事情已经发展成这个样子了。就像经义和老师傅一直说的那样,征伐本身并不是错误的,错误的只是不察天时、地利和人和,以致在错误的时机和错误的地方进行了错误的行动而已。从女王呈给您的信件中,我觉得她在这点上比您看的清楚一些了。”

    听到我说的这些话,他还是没有立即回应,只是仰头看着窗外默不作声了起来。我只好继续对着他说道:“老师傅之前还跟我讲过,治国的道理跟对外用兵是一样的,就是要用正确的人在正确的时机施行正确的政策而已。不过就像您刚才说的,就算知道了这些道理,也不一定能够治理国家和坐好这个王位。尽管经义已经把这些道理明白地告诉我们了,但是事实上又能怎么样呢?大家并不会认真听取从经义的告诫,也不会从以往的得失中学到什么教训。”

    此时他转头看了一眼,不过并没有说些什么,只是示意我继续说下去,于是我就看着他继续说道:“当然老师傅之前也说了,死抱着这些道理去治理国家,也是很难达到自己的期望的。治理国家需要的是智慧,但是大家并不是都有智慧的,一个君王在熟稔这些道理、充分了解民情和长久历练政事之后,或许才可能掌握到一些智慧。尽管我没有什么智慧,也不知道老师傅有没有智慧,但是他说的这些话我还是十分认可的。既然您今天谈到了这个问题,我就觉得有必要把老师傅的想法再给您提一下的。”

    在我有些沉重地说完之后,他就带着些许的愧疚低下了头,过了一会儿才对着我缓缓地说道:“你说的这些确实都在经义和老师傅的注解中,我之前也都是认真地看过的,只是没有想到无论是在理解上,还是在践行上都不像我以为地那样简单。你们现在对这次南征的失败都是怎么看的?”

    “这个或许不是我们应该说的,但是您现在既然询问了,我也不能不吐露自己的想法了。经义上说‘无德而有功,其患莫大,惟以招祸也’,或许这次南征的失败对您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历练。老师傅之前也说过,有德的人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对他来说都是一件有利的事情——如果成功了自然可以日益精进以成大业,如果失败了则可以反身修己以应物处事。所以对于这次南征的失败,我能说的就只有这些了,没有办法对您说更多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