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政
繁体版

君臣鉴戒第六

    贞观三年,唐太宗对身边的大臣们说:“君臣之间本来统应该同舟共济,同治乱,共安危,如果君主能够接受忠言,臣子能够直言进谏,那么君臣之间就会默契配合,这是自古以来治国所重视的方法。如果君主自以为贤明,而臣子却不医正辅佐,想要国家不危亡是不可能的。君主如果失掉了江山,臣子也就不能保全自己的家族。像隋炀帝那样为人暴虐,臣子们都闭口不敢进言,终于使他听不到自己的过失,最后国破家亡,大臣虞世基等人不久也被杀死。这个惨痛的教训离我们并不远,我与各位大臣不能不谨慎行事,千万不要让后人讥笑啊!”

    贞观六年,唐太宗对身边的大臣们说:“我听说周朝、秦朝刚取得天下的时候,治理国家的方法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周朝建立后推行仁政,积累功德,所以能够将自己的基业保持八百多年。而秦朝却恣意妄为,滥施刑罚,所以只经历了两代帝王就灭亡了。这难道不是做善事可以延长福祚,做恶事会使国家年寿衰短吗?我又听说夏桀、商纣虽然贵为帝王,但是普通百姓与他们相比,都对他们的行为感到羞耻。颜回、闵子骞虽是普通百姓,但帝王与他们相比,也会以他们的言行为荣。这也是帝王应该感到羞惭的事。我时常用这些事引以为戒,并经常告诫自己,担心自己的德行赶不上颜回、闰子塞,而被人耻笑。”

    魏徵听后说:“我听说鲁哀公对孔子说:‘有个人很健忘,他搬家时把自己的妻子给忘了。’孔子说:‘还有比这个人更健忘的,我看像夏桀、商纣这样的君主,他们就非常健忘,连自己都给忘了。’希望陛下以此为戒,以免被后人耻笑。”

    君主和臣子配合协调、相得益彰,自古以来就是一件很难得的事,就像是要让石头顺从流水,千年才能碰上一回;而让流水顺从石头,则时刻都在发生。君臣能够秉持大公无私的道义,让天下人才都发挥各自的才能,君主在内尽心尽力,大臣在外竭力辅佐,二者融洽得就像汤中的盐和梅,坚固得就像金石一样,达到这样的境界,不是靠高官厚禄,而在于以礼相待。以前周文王巡游凤凰台的时候,系袜的带子开了,他看了看周围的人没有一个可以使唤的,便自己把袜带系好了。难道周文王的朝臣全都是贤良的人,而今天的圣明时代却缺少君子吗?只不过是知遇不知遇,礼遇不礼遇罢了!……《礼记》上说:“鲁穆公问子思说:‘被放逐的朝臣仍为原来的君主服丧,符合古代礼制吗?’子思说:‘古代有道德的君主,用人时以礼相待,斥退人时也以礼相待,所以有被斥退的臣子为旧君服丧的礼制。现在的君主,用人的时候好像要把人抱在膝盖上,斥退人的时候好像要把人推入深渊。所以,被斥退的臣子不当戎首率兵来讨伐就不错了,哪里还有为旧君主服丧的礼节呢?’”……孟子说:“君主把臣子视为手足,臣子就会视君主如腹心;君主把臣子看作犬马,臣子就会把君主视作陌路人;君主把臣子看作粪土,臣子就会把君主视作仇敌。”虽然臣子侍奉君主不能有二心,至于在决定去留的原则上,应当根据君主对臣子的恩德厚薄而定,那么作为君主,怎么可以对臣下无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