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政
繁体版

军争第七

    原文:

    孙子日: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故军争为利,军争为危。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军将;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

    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

    《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之金鼓;视不相见,故为之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人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故夜战多金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

    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译文:

    孙子说:大凡用兵的方法,从将帅接受国君的命令,征集民众、组织军队,到同敌人对阵,这中间,没有比率先争得制胜的先机更难的事了。要想争得制胜的先机,最困难的莫过于把迂回曲折的弯路变为捷径,把不利的条件转变为有利的条件。所以用迂回绕道的方法达到便捷,再用小利引诱敌人,这样就能比敌人后出发而抢先占领阵地,这就是懂得了“以迂为直”的道理。

    军争有有利的一面,也有危险的一面。如果全军带着所有辎重去争先机之利,就不能及时到达预定位置;如果丢弃辎重轻装去争先机之利,装备辎重就会损失。所以卷甲快速前进,日夜不息,加倍地急行军,奔跑百里去争利,三军的将领就可能会被俘获;强壮的士兵先到达,疲弱的士兵掉了队,采用这种方法,只会有十分之一的兵力赶到;走五十里去争利,上军的将领会受挫折,其结果只会有半数的兵力赶到;走三十里去争利,其结果也只会有三分之二的兵力赶到。因此部队没有辎重就会失败,没有粮草供应就不能生存,没有物资储备就无法坚持作战。

    所以,不了解一个诸侯国的战略企图,就不能与之结交;不熟悉山林、险阻、沼泽等地形,就不能行军;不用向导,就不能有效地利用地形。

    所以用兵作战要善于用“诈”,要根据是否有利来采取行动,要根据双方情势或分散或集中。所以军队行动迅速时就像狂风骤至,行动舒缓时就像严整的树林,攻击敌人时就像燎原的烈火,按兵不动时就像巍然屹立的山岳,隐蔽时就像阴天看不清日月星辰,行动时就像雷霆万钧之势。要掠取敌人的作战物资并分其民众,要扩张地域并分兵把守要地,要权衡利害得失并相机而动。谁先懂得以迂为直的方法,谁就能取得胜利。这就是军争的法则。

    《军政》里说:“作战时用话语传递指挥信息是难以听到的,所以设置了金鼓来充当指挥作战、传递信号的工具:作战时用动作来指挥会看不清或看不见,所以用旌旗来指挥作战。”金鼓和旌旗都是用来统一士兵的视听、统一作战行动的。全军的士兵都能服从统一指挥,那么勇敢的将士就不会单独冒进,胆怯的将士也不会独自退却,这就是指挥大军作战的方法。所以夜间作战多用金鼓指挥,白天打仗多用旌旗指挥,这些是用来适应士卒的视听的。

    三军士卒的锐气可以挫伤,其将军的决心可以动摇。军队初战时,土气饱满,锐不可当;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土气就会低落;到了后期,士气就会衰竭。善于用兵的人,总是避开敌人的锐气,而是在趁其士气低落衰竭时发起猛攻,这就是正确掌握了敌我双方士气的变化。用自己的严整来对待敌人的混乱,用自己的镇定沉着来对待敌人的躁动喧哗,这就是正确掌握了敌我双方的军心。用自己靠近的战场来等待远道跋涉的敌人,用自己的从容休整来等待疲惫不堪的敌人,用自己的粮足食饱来等待粮尽人饥的敌人,这就是正确掌握了敌我双方的军力。不要去迎击旗帜整齐、部伍统一的军队,不要去攻击阵容整肃、士气饱满的军队,这是正确掌握了随机应变的战术。

    所以用兵的方法是:敌军占领山地时不要仰攻,敌军背靠高地时不要正面迎击,敌人假装败退时不要跟踪追击,敌人有锐气时不要去强攻,敌人的诱兵不要去消灭,敌人撤退时不要去阻截,包围敌军时一定要留出缺口,敌人陷入绝境时不要过分逼迫。这些都是用兵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