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能杀死我
繁体版

第三十五章 或许,每个人都会上当

    父亲有些费解,为什么需要去托人说项。

    聊了一会儿才知道,对方把安叔叔的家,认成了我们家。

    父亲说了安叔叔的用意,并表示怎么装扮自己的家,是人家小安子的自由。

    劝说父亲的人,和父亲的师父是师兄妹,我见到他要喊一声张爷爷。

    张爷爷弄清楚来龙去脉之后,对这件事做了个总结。

    “就这年月,干嘛不得求人啊?

    你当初就是因为没找人,所以就跟小安子分在一个伙单里面了。

    现在知道上当了吧?

    他把他那边当仓库了,你这边能照得着亮吗?

    你呀就是太耿直,这在以前是好事,在现在是要吃大亏的……”

    父亲在这件事情上,表现得很没有礼貌。

    他不仅没有听完张大爷的教诲,在之后还一直躲着张大爷,不想跟人见面。

    我不知道,父亲到底是纠结对方说他耿直,还是纠结对方说他上当。

    不过,在我看来,这世上的每一个人,都有可能会上当,且都必然不会少上当。

    就比如我的母亲,家里穷得快揭不开锅的时候,母亲还能发挥聪明才智,抵抗住各种陷阱。

    家里条件稍微有了些起色,母亲便掉进了亲情陷阱里面。

    而我,也在这个阶段,学会了最重要的一个道理。

    骗局,是给有实力的人准备的,真正的穷人,没有上当的资格。

    我家穷得揭不开锅时,母亲拒绝了加香香水、无极口服液,以及各种大大小小的直销诱惑。

    但,母亲的眼界还是太过局限,她没有想到自己还会遭遇直销界的传奇。

    95年的时候,姑姑已经转战新的赛道。

    她经过短暂的熟悉,便舍弃了无极口服液的直销,转战“爱牧胃”这个品牌赛道。

    爱牧胃是专门生产保健品的企业,有各种各样“营养药”。

    即便到了如今,我依然有些分不清,营养药到底算不算药。

    毕竟,我是一个把保健品也当成药看待的“药盲”。

    而我母亲则不然,久病的她,就没有不敢吃的药。

    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吃错了大不了一死,死不了还能有现在活着更难受?”

    而我的姑姑,就是看上了母亲这一点,特意来到家里,向母亲推销一款名为“胡萝卜素”的保健品。

    这瓶胡萝卜素,在当时就值父亲半年多的下岗补助钱。

    但在姑姑“有健康才有将来”的理念洗脑下,母亲还是掏钱买下了这瓶胶囊。

    姑姑打动母亲的,其实并不是母亲对健康的渴望,是姑姑对生活不如意的控诉。

    买下胡萝卜素之后,母亲曾跟我感叹:这一瓶药的钱,能买多少胡萝卜啊。

    我问母亲明知上当,为什么还要买?

    母亲叹了口气,回答:“你姑姑自己带个孩子,还伺候一个瘫子婆婆,活得也怪不易的。

    以前咱们没有能力帮她,现在日子稍微好过了一点,能帮一把是一把。”

    我当时听得很懵懂,只是点了点头。

    如今回过头来想想,母亲这或许应该算是一种“大姐情结”。

    她心中不仅仅装着自己家里这些大事小情,还装着许多别人家的事情。

    她还在娘家时,就要为妹妹们的衣食担忧,结了婚又开始为妹妹们的前途考虑。

    老姨上学时,母亲主动资助学费。

    二姨在家照顾爹娘,母亲也要经常送些东西回家探望。

    原本觉得三姨找得对象有本事,不需要她帮忙。

    在这一年夏天,三姨两口子带着我那三岁的小表弟突然登门拜访。

    原来,三姨两口子供职的得撕铅笔厂生意不景气,发不出来工资,用产品抵债。

    用厂长的话来说就是,你们自己产的货,现在发到你们自己手里,出去卖多卖少,都算你们的工钱。

    这种逼迫职工当销售的做法,在那个年代还有些无赖,在如今这个年代,怕不是见怪不怪了。

    三姨两口子也有些魄力,她们根本不相信这个铅笔能卖出去。

    她们把铅笔全都发给了亲朋好友,我家当时也收到好几箱铅笔礼盒。

    而三姨送来铅笔的目的,除了好久不见,想串一下亲戚,也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来祖国最有名的纺织业基地,进点服装带回老家卖。

    在当时那个年代,周边省市的人普遍只认两种服装。

    一种是南方虹空经由特区流进来的时髦服装,另一种就是海津产的土气但耐穿的大众服装。

    而这两种服装,无论是款式还是价格,在海津这边进货,都比老家更有优势。

    我本能地觉得,三姨两口子是被无良老板坑害,上了老板的当。

    不过,从内心上,我又觉得这个事情也不全然都是不好。

    毕竟,在之后几年里,我一直没有买铅笔,一直用的是得撕铅笔。

    这让老师和同学都错误的以为,我家里很有钱,净用那些时髦的东西。

    同时,也让我在学校觉得自己很有面子。

    另一件让我在学校很有面子的事,其实得感谢我那在宝岛的舅爷。

    在我上小学那个时候,“小虎队”非常火爆。

    舅爷在宝岛有一点权势,就有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前面两年里,当舅爷知道我们这些小孩子都很喜欢小虎队之后,没少随信件递送过来与小虎队有关的音像制品。

    由于舅爷的政治嗅觉比较敏锐,加之经常在信件里面提起自己随信邮寄的物品。

    更重要的是,中转站虹空那边,也根本不缺这些东西。

    舅爷寄来的这些东西,大部分都成功送到了奶奶手里。

    磁带与海报大部分被追星的堂哥堂姐拿回了家,因为奶奶最珍视的永远都是那些我看不懂的信件,对这些玩物并不在意。

    一直到94年时,舅爷的最后一封来信,说岛内局势有些变化,但不方便在信中明示。

    只说他自觉自己的努力正在付诸流水,开始怀疑随常凯申上岛是上了恶当。

    并且,随信件寄送来一些由小虎队三人亲笔签名的海报。

    奶奶意识到,时隔近半个世纪重新获得的联系,即将再次中断。

    她哭了很久,特意为我和堂妹留了两张海报,希望我们能记得这个舅爷。

    那可是亲笔签名海报,我父亲却把它像废旧挂历一样贴在家里当墙纸。

    我把这个消息告诉小伙伴之后,不仅仅在学校出了名,连好多同学的家长,都好像参观景点一样来我家里看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