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能杀死我
繁体版

第二十四章 全耽误了

    歪倒的我并没有真的摔倒在地上,而是感觉到一片柔软。

    原来,是李老师用她的身体接住了我。

    我们的班主任李老师,还没有结过婚,对于我的突然投怀,显得有些茫然。

    不过,现在可没有时间给她思考对策。

    因为这一歪的同时,我的胃口翻江倒海,立即就呕了出来。

    李老师怕伤到我,没敢躲,看着裤子上的呕吐物陷入了沉思。

    我肩膀一抽,差一点又呕出来。

    李老师慌了,安排了两个同学架着我去了厕所。

    厕所与教室隔着大操场的对角线相望,我在中间又留下好几滩呕吐物。

    进了厕所之后,我忽然感觉自己有便意,赶忙挣扎着褪下裤子蹲下。

    送我来的两名同学,是同桌杨帆和大个子万超。

    杨帆嘱咐万超看着我,便跑回了教室。

    此时李老师已经回家换裤子,代课的是隔壁班的班主任余老师。

    杨帆很激动地冲余老师大喊:“石福村他拉稀了,我们没带纸。”

    在当时,我还不知道社会性死亡这个词,不然,我可能会当场去世。

    余老师比李老师年长几岁,也早已为人母。

    她安排杨帆为我送去卫生纸,并在班里征集有没有人认识我的家。

    余老师原本的意思是,如果有住在我家附近的人,可以跑去我家报信。

    哪成想,就在我们班上,连男带女就有七八个人举手,表示是我的邻居。

    这些人与我有一个显著的共同特点,就是他们都是交了借读费才能来上学的。

    余老师很敏锐地意识到,我们有可能是同一家企业的子弟。

    她赶紧问了第二个问题:“石同学家里有人在家吗?”

    一个纤瘦的女孩回答:“他妈妈在家,他妈妈没工作。”

    这个女孩,是搀着我去厕所的万超的堂姐,她叫万蓓。

    为了不让我们用她的名字玩谐音梗,她不止一次跟我们和老师强调过,她的名字不读蓓蕾的蓓,要读作培养的“培”的音。

    老师从善如流,表示名字只是个代号,她自己喜欢就好。

    余老师一听我家里有人,忽然松了一口气,赶忙安排四个强壮的男生去厕所抬我。

    我被架上了余老师的女士自行车的后椅架,然后由余老师亲自推着我回了家。

    为什么是推着?

    因为,还有两个同学负责跟车左右扶着我。

    余老师故意没有让已经换完裤子回来的李老师送我回家,这是她对职场新人李老师的保护,也是她身为前辈的担当。

    说得直白一些,余老师是怕我母亲得知事情经过后,与李老师发生冲突。

    母亲当时正在家看电视,忽然听到楼下有人不断呼喊“石福村妈妈”。

    母亲扒窗台看到了好似一摊烂泥的我,赶紧下楼来。

    听余老师叙述了事件经过,母亲并没有发脾气。

    她只是恳求余老师,继续推着我往前走几步,去旁边的小医院看看。

    这家小医院是我出生的地方,这么多年以来,我和母亲有个风吹草动,都是在这家医院治好的。

    余老师没有推辞,依言把我送了过去。

    医生先安排我验血,在等结果的时候,仔细询问了发病经过。

    余老师和母亲一起拼凑着细节,主要方向集中在我曾经酒精过敏这件事上。

    医生看着难受得趴在桌子上的我,询问余老师:“老师,咱们学校安排孩子接种疫苗之前,是否安排了皮试?”

    余老师显得很错愕:“疫苗不是帮我们抵抗病毒的吗?

    怎么也有人会对疫苗过敏吗?”

    大夫示意余老师不要紧张。

    “那您刚才叙述的过程,打疫苗时,孩子只是接触了一点碘酒。

    这个计量就算是过敏,也不会太严重。

    从孩子胳膊上的疹子来看,已经是比较严重的过敏反应了。

    我个人觉得,与其说孩子是过敏,不如考虑疫苗灭活不完全,孩子会不会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免疫反应。

    具体的情况,我们一会儿看一下验血的结果就知道了。”

    没有人干扰我,我甚至睡了一小觉。

    迷迷糊糊之中,我听到大夫提起一个叫什么“转氨酶”的指标,说是已经四位数了。

    大夫给出的建议是,叫我们赶紧去市区,把我送传染病医院。

    这个时候,我父亲已经接到消息赶了回来。

    听说要去市区住院,母亲立即安排父亲去爷爷家借钱,然后便带着我去路边拦车。

    当时在城乡结合部打出租车的人还很少,导致也几乎没有在这边游逛的出租车。

    但母亲固执的认为,让她抱着我挤公交车去找一个没去过的医院,还不如让出租车给我们送到医院门口。

    事实证明,母亲这以前经常坐大矿上的小汽车的人,在这件事情上的看法还是比较准确的。

    一辆送人去渤海招商城的黄大发,在返回时路过我们家附近,母亲果断拦停,询问对方认不认识传染病医院。

    司机很是健谈:“我们家就住南门外,恁么能不认识传染病医院呢?”

    说到这里,司机警惕地看了我们母子一眼。

    “这位姐姐,不是我说啊,我就问问,是谁得传染病了?得的是嘛病啊?”

    母亲知道,人家干得是服务行业,有这个顾虑很正常。

    母亲如实相告:“孩子刚从马路对面医院出来,那的医生怀疑孩子得了肝炎,叫我们去传染病医院再查查。”

    司机热情地下了车,转了半圈过来把后排车门拉开。

    “嗨,孩子病了啊。

    我跟你说,姐姐!

    孩子病了没嘛,大人得病能传染给孩子,孩子得病传不上大人。

    我跟您了说,这事,我有经验。”

    母亲笑笑,强调:“孩子也可能就是过敏,还不一定是肝炎呢。”

    司机师傅摸了摸他的光头,叹了口气,回到驾驶座上。

    一边扣安全带,一边发表意见。

    “本来我不想说的,但是我看孩子那么小,主要是心疼孩子。

    对过儿那医院看着虽然不大,里面的大夫也得是大夫吧,不能是杀猪的吧?

    他们要是不会治这个病,我也能理解,手潮嘛。

    赶上粑粑手儿,他敢治我还不敢用了。

    可您了说,他们连孩子是嘛病都不知道,那还当嘛大夫,去火车站卖大梨糕不好吗!

    介等孩子在传染病医院看完病,万一不是肝炎,不全耽误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