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繁体版

第568章 太子协理国政

    如今大崋作为拥有二***行省,外加北美特别行政区的大帝国,每日都会有许多事情发生。

    不过,大多数琐碎国务都会由政务院、军务院、督察院等处理。

    相关奏章、文档等,则会送至秘书处归类,皇帝可以随时查看。

    只有真正的大事、要事及关键之事,还有皇帝特别关注的事,相关奏章才会送到皇帝御案上。

    一般而言,这些奏章上都附有相关部司官员的建议。

    再加上有秘书处人员将这些奏章按照轻重缓急整理好,同时按需要准备好各类资料、情报以供皇帝随时查阅,作为大崋皇帝每日需要处理的政务并不算繁重。

    当然,也称不上多么轻松。

    而刘升分给刘瑞处理的这一叠奏章,所涉及的都是那种相对不那么重要,又比较容易处理的。

    但这只是对刘升而言。

    对十六岁的刘瑞来讲,每份奏章中所涉及的都是大事、要务。

    比如这第一份奏章,乃是军务院转过来的。

    言赤河府有两个蒙兀儿部落联合叛乱,赤河府警备团已出兵镇压。

    在此过程中,毙敌三百多,俘虏一千余。

    请将俘虏转为赤河工屯营苦役。

    西域行省自乾元十三年设立之后,分三府两州,即:赤河、玉河、昆凌三府,休循、昆墟两州。

    省治莎车(前文已改)便在赤河府,即原来的叶尔羌城。

    据刘瑞了解,大崋为了进一步稳固西域,为将来开拓中亚地区做准备,选择的是流官治理,而非如漠南、漠北般选当地贵族首领自治。

    虽是流官治理,但当地仍以维吾尔、蒙兀儿、柯尔克孜三族为主。

    叶尔羌汗国以前的统治者便是蒙兀儿族,即当年随着蒙古西征,迁徙到当地的蒙古人后代。

    曾经的叶尔羌汗王更是自称蒙古黄金贵族孛儿只斤氏后代。

    大崋朝廷针对西域行省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对维吾尔等三族并无薄待,甚至对三族普通民众来讲,还有诸多利好政策。

    然而西域自蒙古人西征灭西辽之后,毕竟受蒙古人统治好几百年,又受伊教影响数百年,不沐汉文化久矣。

    再加上一些叶尔羌遗留小贵族不甘心权利受损,过去两年中,时不时的便有人带领部落反叛。

    但反叛规模都不大,一般反叛军人数最多数千人。都不用常备军出动,便被地方的警备军镇压了。

    像这种战后俘虏该如何处置的请示奏章属于例奏,军务院有司给的建议是“准许”。

    但作为入手的第一桩国务,刘瑞难免会多思考一番。

    ‘这两个部落具体因何叛乱?"

    ‘这一千余战俘是否都是在战争中俘获的叛军战士,其中是否有良民?"

    ‘此事存不存在地方官府警备军相互勾结,逼反这两个部落,以获取苦役作为劳力的可能?"

    别看刘瑞才十六岁。

    作为从皇家学校高中部毕业的学生,他从小就培养出了多角度思考的习惯。再加上他性格本就比较谨慎、细心,想这么多很正常。

    可是,想多了便难以做出决断。

    这会儿工夫,刘升已经处理好了两分奏章,见刘瑞看着第一份奏章久无动作,便道:“瑞儿可是遇到了难题?”

    刘瑞并没有不懂装懂的习惯,相反,他深知不懂就问的重要性。

    于是道:“儿臣是有些疑虑。”

    随后便将针对赤河府警备团这份军务奏章的种种思考说了。

    刘升听了一笑,“这还不简单,你既有疑惑,让军务院那边将此事的详细档案送过来查看就是。”

    “若是还有疑虑,便让军务院派出清军使,前去西域探寻此事真伪。”

    刘瑞听了颇为意外。

    他本以为刘升会直接给出处置方案,没想到竟然会顺着他的思维去处理此事。

    他想了想道:“如此会不会太劳师动众?”

    刘升道:“这便要看你觉得是否值得了,你若觉得值得,便不劳师动众。”

    刘升的意思很明白,作为上位者,这种事需要他自己去把握度。

    刘瑞点头,当即指派一名秘书员前去军务院有司调来赤河府镇压叛乱的详细档案。

    大崋朝廷治理天下与前明有颇多不同,文武官员处理事务都必须进行备案,且对事务的叙述不得含糊其辞,要尽量详细。

    何况,即便是在前明,对已此类事情,地方上也会做详细调查与说明,并将相关供词等证物一并呈报上来。

    大崋对地方文官、武将要求的自然更多。

    因此,不一会儿,秘书员便从军务院提来了颇厚的一叠档案。

    这也是军务院开始不将事情的全部档案都送来的原故——若这么做,皇帝工作量就太大了,一天不吃不喝,都未必能完成一半工作。

    刘瑞仔细查看了档案,发现这两个蒙兀儿部落在叶尔羌汗国时期势力都比较强大。

    叶尔羌汗国灭亡,这两个部落都遭到颇大打击,对于大崋的统治本就比较抵抗。

    今年西域行省出台的一系列新政又有损部落首领的利益。

    于是这两个部落就反叛了。

    同时档案中对于那一千余俘虏的具体来援也有说明——都是镇压叛乱中俘虏的叛军战士。

    如此来看,这桩军务并不存在他之前所想的种种问题。

    但这份档案到底是当地警备军所呈报的,不杜绝造假的可能。

    想了想,刘瑞便问不远处的秘书郎孙承恩,“孙先生,地方若发生叛乱,政务院这边也该有地方文官的奏章吧?”

    孙承恩,苏州府常熟人,万历四十七年生,如今三十多岁。

    其为科举榜眼,几年前被选入秘书处为秘书员,去年才升为秘书郎。

    至于早前的秘书郎于成龙,却是已经外放为地方官了。

    孙承恩应道:“理当有,但地方文官奏章比军务奏章迟个几日到来也是有可能的。”

    刘瑞道:“那便麻烦秘书处派人去政务院询问,是否有相关奏章。若有,便调过来给本宫查阅。”

    “是。”

    随后刘瑞举一反三,又让秘书处查找相应时期的西域赤河府绣衣卫所传回的情报档案,看有无此事相关消息。

    刘升坐在龙椅上,一边喝着茶,一边看刘瑞处理此事。

    在一个国务老手看来,刘瑞处理此事显然过于细致、缓慢了。国务繁多,若每件事都这么细致地处理,一天怕是处理不了多少桩事务。

    但刘瑞能够上来便想到利用地方文官、武将及对内情报系统三个互不相干的渠道,去弄清楚一件事的真相,已经很不错了。

    这般细致做事的习惯,要比那些自以为是、把国事当儿戏的人强很多。

    前后花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通过三方面的信息互证,刘瑞终于初步确定赤河府两个蒙兀儿部落叛乱之事没大问题,这才在那份奏章上用红笔回复“照准”二字,并盖上他的太子印玺。

    前些日子,刘升已经明发圣旨,让皇太子刘瑞协理国事。

    所以,如今在某些国务上,刘瑞皇太子印玺的效果与大崋皇帝玉玺效果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