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繁体版

第567章 设四大行省,乾元十五年

    从叶佳南这里了解了一些情报奏章中没写到的事情,刘升便让他退下了。

    又派人去将施琅、黄滔、王守哲、郑遵谦四人传唤过来。

    很快四人到来。

    礼毕。

    刘升道:“此番叫你们过来,是商议下一次前往大楚之事。”

    听此话,施琅四人都不禁神色微动。刘升虽无读心术,去也大概猜到,四人多半不想这么快就再度远航。

    他道:“你们也不用着急,即便要第二次前往大楚,也得等到明年去了。因此,你们至少还有几个月的修整时间。”

    “另外,若是不愿意再去大楚的,朕也不强求。不论将领,还是士卒,皆是如此。”

    “最后,即便多数人都愿意再去大楚,这第二趟航程,你们也只能携带三分之一的老手。”

    “此举既是为了将士们轮休,也是为了多训练熟悉北太平洋航道的水师将士。”

    听这话,施琅等人明显松口气——有几个月的时间,足够他们休息和探亲了。

    于是四人一起应了声“是”。

    随后王守哲便问:“陛下,不知我们第二次去大楚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稳固航道,建立远洋补给点。”刘升道,“从天崋府到大楚,需要先沿太平洋西海岸北上,再沿北太平洋的一连串海岛前往虾夷地。”

    “这一条航道长达两万里,此前你们探索舰队仅两千人左右,只需开始多准备些物资,中途不丢失船只,便不怕物资匮乏。”

    “但是,几年之后,朕预备发数万大军前往大楚,物资补给问题便没那么容易解决了。”

    “为了以防万一,之后几年你们须得建立至少十个远洋补给点。”

    “在每个补给点都存下一定数量的物资,并留下一些将士看守。”

    “如此,不仅可以使远征大军的后勤更有保障,日后船队往来也会更加安全。”

    听了刘升这一番话,施琅等人都惊了。

    他们怎么都没想到,刘升竟然想远征大楚!

    那可是离大崋两万多里的地方啊。

    但想想大楚的特殊性,几人又勉强能理解。

    四人也都还年轻,年纪最大的也不超过四十岁,建功立业之心仍盛。

    若在大崋这边,以他们目前的职位,至多立下一些不大不小的功劳,想要如杨和庆、彭有义、赫连岳等开国大将一般,立下封侯、封公的大功,比登天还难。

    可若是随刘升远征大楚,想要立下大功就容易多了。

    想明白这些,四人都露出了兴奋、激动的神色,一起拱手道:“臣等必不负陛下所托!”

    刘升微笑颔首,“接下来几个月,你们该回家的就回家,该休息的就休息,军中之事交给其他将领就行了。”

    “待明年春末起航的前一个月,再回龙首县这边也不迟。”

    四人又一起拱手道:“谢陛下恩典!”

    海龙卫第三旅被调到龙首县这边后,中低级将领及普通士卒的家人也都被迁徙过来,并给了一笔相当丰厚的安家费。

    但是高级将领的家却仍在大崋那边。

    所以,施琅等人要探亲,还得回另一边去才行。

    ···

    乾元十三年,大崋出兵二十万,先灭叶尔羌汗国,后驱逐瓦剌诸部西去。

    随后建立西域行省、天山行省。

    西域行省省治暂设在莎车(原为叶尔羌城)。

    天山行省省治则暂设在伊宁。

    伊宁位于伊犁河谷最东端,往北数十里为唐朝弓月城旧址。伊宁原是瓦剌联盟四大部会盟之地,为盟主准格尔部所占据。

    当地人如何称呼此地不得知,崋军攻下此地后,刘升便下了一道圣旨,改其名为“伊宁”。

    乾元十四年,漠北蒙古三大汗王一起遣嫡子来南京觐见,称刘升为汗王之王,并向大崋表示归顺。

    大崋朝廷遂设立漠北蒙古自治行省。

    随后派军于肯特汗山及七河流域之间建城,命名为“云中”。由此,漠北行省省治,便设在云中新城。

    乾元十四年深秋。

    大崋南洋水师、南海水师,数次重创西班牙舰队,又大败试图趁机捡便宜的荷兰舰队,并趁势夺取了荷兰人所控制的马六甲海峡。

    随后,常备军第一师及数个南方行省的警备旅在水师的协助下登陆吕宋大岛。

    数月之间便攻占了吕宋大岛上的马尼拉、达古潘、拉瓦格、土格加劳等数座城池,并控制住了诸多重要岛屿及港口。

    年末,大崋遂设立南海行省。改马尼拉为“崋来”,设为南海省治。

    乾元十五年,南洋水师、南海水师配合第一师在南洋继续征战,相继攻下原本为西班牙控制的吕宋群岛的其他几座大岛。

    大崋在南洋的势力也越发稳固。

    受朝廷鼓励,越来越多的百姓闯荡南洋,在当地垦荒种田、开山挖矿,大发其财。

    一时之间,大崋南方诸行省兴起一股下南洋的热潮···

    ···

    乾元十五年,八月初一。

    皇城内,皇家学校各学部各年级如常开学。

    刘瑞带着侍卫、宫女,将一群弟弟妹妹送到学校。

    几年过去,刘瑞不仅长成了一个十六岁的翩翩少年,也正式从皇家学校高中部毕业了。

    他毕业成绩虽然不是全年级第一,却也排到了第九,还收到了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若按正常发展,他是要到南京大学去上学的。

    经过四五年的学习后,便可以选择一个领域去工作,积累中低层工作经验,然后再回归朝廷任事。

    可如今他却是没这个机会了。

    因为家中的皇位马上就要空出来,等着他去继承。

    将一二十个弟弟妹妹送进学校,并看着他们进入各自的班级后,刘瑞便骑着自行车来到天心殿前。

    在殿前停“停车棚”将自行车停好,有稍稍整理姿容,他这才进入殿内。

    龙椅之上,已经42岁的刘升正神态闲逸地处理奏章。

    当了十好几年的皇帝,刘升如今处理其各种国家事务来,已经极为娴熟,很少有事能让他反复思考琢磨了。

    刘瑞向刘升行礼,“儿臣参见父皇。”

    “你弟弟妹妹都送去学校了?”

    “送去了。”

    刘升点头,“那便去自己的位子上坐吧。”

    “是。”

    刘瑞应声,到左侧一副桌案边坐下。

    刘升示意秘书处人员将准备好的一叠奏章送过去,道:“这些奏章你处理一下——若有什么疑问,待处理完了再一起问。”

    ‘这就让我尝试处理国政了?"

    刘瑞略有点无语,但还是应了声,认认真真地处理其奏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