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龙局
繁体版

第五章 参悟

    回到家时,天色已经擦黑,父母还没回来,姐姐尹南飞正在厨房忙活着。姐姐高考时报考了师范院校,去年才毕业,因为在校期间表现优秀,被尹南风所在的高中特招去,现在已经是一名实习教师,暑假期间也是每天勤学不辍。尹南风回房间藏好七星剑也出来帮忙,说起这做菜,尹南风六七岁的时候就会炒土豆丝、嫩玉米粒之类简单的菜,现在更是做的一手好菜,连姐姐也要隔三差五找他取经。姐弟俩边聊边忙,没多一会,四菜一汤就上桌了。父母几乎同时回来,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温馨又快乐,这是尹南风最喜欢的时刻,每个人都在努力的让这个家变得更好,每个人也都很珍惜眼下的生活,尹南风决心守护好这份化不开的亲情,让家里的每个人都继续快乐下去,因为,他有能力去这样做了。

    尹南风打六岁起就越来越强壮,再冷也不爱睡热炕头,大冬天的洗冷水澡从不感冒。父母也担心制止过,可他总是没两天就忘了,看也看不住。盖了新房后,父母就应他的要求给他的房间安置了一张床。今天的尹南风早早的上了床,他要好好消化脑子里的东西,翻出藏在床垫下的七星剑,脑子里传来一阵委屈的情绪,不过事情总要有个轻重缓急,脑子里还有十四卷《易经新注本义》,如果不抓紧参悟,不知师父他老人家会不会穿越时空来教训自己惫懒。用手轻轻的摩挲着七星剑,七星剑释放出开心慵懒的情绪,安慰了一番之后,尹南风集中精神研究起脑中的《易经新注本义》。

    这十四卷《易经新注本义》是师父对《易经》的注释和理解,其中前三卷为《连山篇》,四至八卷为《归藏篇》,余下六篇为《周易篇》,其内容浩瀚庞杂。与后世部分人对《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的理解不同,师父认为《易经》即为“三易”,是包含《连山》、《归藏》、《周易》的大成之篇,此说法在郑玄所著《易赞》中也有所体现。师父自称姜维门下弟子,会受其影响也很正常。

    翻开《连山篇》第一卷,开篇介绍到:“《连山》者,象山之出云,连连不绝。其以艮卦初始,如山之连绵,故名连山……。”每一句甚至重要的字都有师父的注解,一些地方还会引案例佐证,好在这些内容都已经在脑子里,简单理解后便可为己所用。这样一来,参悟速度极快。尹南风暗忖:怪不得师父崖壁留字说自己乃是他的亲传弟子,这比当面讲授还要高效得多。而对这十四卷《易经新注本义》的了解越是深入,尹南风就越是赞叹于远古先贤的大智慧,同时也改变着他对于这个世界法则的认知。这十四卷《易经新注本义》也并不是简单的注解,师父还加入了很多后期道术的演变和法门。

    亲手推开这扇大门,他无法抑制自己探究这繁华世界本源的好奇,这份好奇让他不分昼夜,如饥似渴的沉浸在其中。终于,暑假快结束时,十四卷《易经新注本义》已被他全部融会贯通。当读完《周易篇》最后一个字,尹南风不禁掩卷沉思:远古先贤将人置于整个世界的运行法则中,以放眼九天的大格局,推演其中规律,以期窥得天道,不知已经达到何种高度。而数千年沧海桑田,又不知多少传承已经湮没在这浩瀚时空里。恩师虽学究天人,但也终究无法窥破其中乾坤,作为门人弟子,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使劲摇了摇脑袋,抛开那些思绪,这不是现在的自己能够觊觎的,何必庸人自扰,师父一生豁达,想来也不会要求自己去跟那缥缈无踪的所谓天道较劲。

    这段时间的参悟,着实冷落了七星剑,在床垫下躺了快一个月,七星剑负面情绪拉满,终于又见天日,一肚子的意见差点将尹南风的脑袋撑破,尹南风也是心中有愧,自是好一番安慰。可是这七星剑实在过于显眼,大白天的带出去怕是走不出一百米就得被举报,在农村还好些,开学后可怎么办?这时,脑中突然出现了一篇御剑术,寥寥数语,想来是七星剑为自己写的“使用说明书”。原来,七星剑认主后,剑灵便与主人心意相通,诸般神通皆在主人一念之间。当然,七星剑所说的“神通”有它自己吹嘘的成分,我们这部小说并不是修真小说,主角的能力最终也不会脱离正常人的范畴,七星剑自然也没什么机会演绎瞬息千里取人头,剑灵一怒斗天尊之类的桥段。尹南风此时心念一动,七星剑倏地变成一只黑色手镯套在他的左手腕上,手镯宽约一厘米,表面刻画着跟剑身相同的古朴花纹,花纹内隐隐有七色流光闪动,美观大气。尹南风抚摸着手镯,心里非常喜欢,晚饭时父母询问手镯的来历,尹南风扯了个谎,说是在地摊遇到,看着喜欢就买下了。父母也没多问,尹南风自小就懂事,这些事上从来没用父母操过心。只是姐姐嘴角处却是露出了一丝玩味的笑容,看了他一眼又低头继续吃饭了。

    尹南风和姐姐尹南飞的感情极好,尹南风不到一岁时,母亲带毕业班,那会的老师很辛苦,班主任除了管理班级,还要负责语文、数学两门主科的教学,出卷、刻版、印刷、批改这些事也都要一个人做,母亲起早贪黑的忙,实在没有办法,只好让还在幼儿园的姐姐留在家里看护尹南风,自己中午赶回来给姐弟俩简单做口吃的。才五岁的姐姐每天抱着小小的尹南风坐在门口的大石头上盼着爸妈回家,还要被进进出出的奶奶毫无缘由的责骂,每天都是战战兢兢,姐弟俩就这样依偎着度过了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