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朕成了贼寇
繁体版

第七十九章 迟到的反击

    说起这个朱鸿儒满脸哀伤,“家中只有老母一人,此次进京怕是…”

    “朱兄难道出身名门?”

    韦成贤也知道张献忠得队伍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去抄那些地主士绅的家,曾经黄州也被其劫掠过。

    “不是,那张献忠专杀朱姓之人,我不走怕是必死。”

    “这个张献忠还真是越发疯魔啊。

    朱兄祖上难道是皇室?”

    朱鸿儒思考了一会,“也不是,是我父亲以前在皇室里做过奴仆,所以我才有机会读书,中了秀才。”

    韦成贤喜出望外,“朱兄,这一路我们就互相关照吧。”

    他们都是从南边过来的,和那些过的比较好的读书人比起来他们倆才像是同类。

    朱鸿儒点着头,马车渐渐出了城门,他回头看向自己家乡的反向,眼神里充满了哀伤和不舍。

    涪州城外。

    经过一天的攻城,战场暂时停息下来。

    军营里升起袅袅炊烟。

    军帐内,张献忠大口吃着酒啃着肉。

    他的四个儿子,也在大吃大喝着。

    “想不到这个曾英竟然在这么短时间内就就将城墙部署好了啊!”张献忠喝了一口酒气愤地说。

    李定国放下鸡腿,“义父,在没有补给的情况下他们撑不了多久,明日,咱们三面围攻,分散消耗他们的兵力。”

    攻城本就是消耗战,不是说人数优势就能进得去,曾英虽然人数不多,可是守城的石头准备的十分多,只要持续性的进攻,他们人数减少,石头数量也会减少,城墙也会越来越破损。

    “李自成那边可有什么新消息?”

    孙可望回道:“义父,听说李自成在举办科举。”

    张献忠讥笑一声,“他个大老粗还知道科举啊,也不笑死人了,这个李自成啊,才当几天皇帝啊,就有模有样的那个词叫什么来着…”

    “东施效颦…”

    “对,东施效颦,不想想怎么打天下,弄这些东西!”

    李定国接着说,“义父,他这次是招揽天下读书人去京城参加科举,要是他们想留在大顺还给屋住给田种呢!”

    张献忠反应过来问:“我们这边也有人去了?”

    “有,涪州城那边一到晚上就有人冒险出城,想要逃往大顺呢。”孙可望说。

    “大胆!”张献忠拍了一下桌子,“这些个读书人,就这么怕我张献忠!他李自成也不是什么好鸟!”

    张献忠每每想到李自成这个和他同一出身的贼寇成了皇帝,心中就窝火,听到他占了京城,他还以为李自成根本坐不稳天下,可是当山海关被李自成拿下的时候这更让他怒不可遏。

    在他看来李自成就是运气太好,当初杨嗣昌围剿时候,李自成偷摸着去了河南发展壮大起来,自己被明军追的到处逃窜,他一直不服李自成凭什么能够建立大顺。

    “艾能奇,你吃完饭带一队人马,看到逃跑的人,就给我射杀,还有,你回望龙县去看看,哪个读书人私自逃跑了,给我把他全家宰了!”

    艾能奇喝了一口酒站起身,“望龙是哪里?”

    张献忠直接语塞吼了一声,“忠州啊!”

    “好的,义父,我定把他们扒皮抽筋!满门抄斩!”

    李定国想要阻止,孙可望直接看了他一眼,轻轻摇了摇头。

    出了营帐,李定国问孙可望,“打大哥,你什么意思?义父这样做确实是错的啊!”

    “定国,义父正在气头上,而且这几日攻城没有效果,你再往上撞,那不是找死嘛。”

    “大哥,义父这样杀无辜的人,咱们得阻止他呀,想要打天下必须得拉拢民心啊,咱们好不容易在忠州拉了一些好名声,再这样做,万一那群人跟着明军一起来打我们呢?”

    孙可望拍了拍李定国的后背,“二弟,义父是我们大西军的首领,我们要做的事管好自己的事,其他的不用去操心,我们也没那个能力去管,这是为你好。”

    孙可望心里清楚,他们只是张献忠的义子,谁都能反驳张献忠唯独他们不行,这是伦理问题更是君臣问题。

    李定国深吸一口气,“行,大哥,我听你的。”

    “等破了涪州城,他要杀人你再阻止也不迟,那时候时机最好。”孙可望语重心长的说。

    几日后,南京朱慈烺政权也得到了李自成重开科举的消息。

    朱慈烺在朝堂上提议:“诸位,朕提议,将秋闱提前举办,你们觉得如何?”

    钱谦益率先说道:“臣觉得不可,这春闱、秋闱都是在百姓忙完农事之后才举行的,这是规矩啊,不能随意更改。”

    朱慈烺解释道:“可是朕听说,我大明的读书人有不少跑到了北面参加大顺科举啊!”

    史可法解释道:“陛下,那都是些名不转的小人物去参加的,而且那李自成设置得门槛是只要通过院试的都能去参加科举,这哪里是选拔人才啊?这分明在把科举当儿戏嘛。”

    陈演也附和道:“阁老说的对,去参加科举的都是一些寒门子弟,他们也只是想多个机会入朝为官,为了做官铤而走险去了北面,皇上,臣建议您下令让各地总兵,等李自成举办完科举回来的读书人全部以叛国罪处置!”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

    朱慈烺看着这些人沆然一气,心中万分恼火。

    “可是这科举不就是为了让寒门子弟入朝为官的吗?”朱慈烺底气不足的反问了句。

    “皇上,这些读书人,不忠君,不忠国,还叫什么读书人啊!就算成了大顺官员也会腐化他们,皇上,您不必担忧,就算让他们参加秋闱也是落榜的命!”陈演满脸不屑地说。

    “没错,都是一群乌合之众罢了,他们有的连参加会试的资格都没有。”

    朱慈烺警惕地看着众人,他在想这些人为何在这件事上出奇的观点一致?

    文人相轻?看着不像。

    朱慈烺仔细想了一会。

    “皇上,臣拟好的官员调度不知皇上可有要更改的地方?”

    朱慈烺豁然开朗,他们之所以不急着举办科举为的就是在现如今缺官的时间上,为自己谋利结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