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旨卖笑人
繁体版

第16章 北境天寒,吾血尚热(求收藏、求推荐~)

    在民风淳朴的北境,骨气比性命重要得多。

    事情若不说出个所以然来,即便有吴、辰二位大儒相助,自己也得被唾沫星子淹死。

    周应微微垂首,深吸一口气,看向众人。

    “诸位,都说人不轻狂枉少年,可若凡事都凭着一腔热血、鲁莽冲动,便算是英雄好汉吗!”

    他眉头轻皱,语气平缓。

    “欲成大事者,务必要忍常人所不能忍之事。坚韧不拔,方为英雄!诚然,周某因情感之事,擅闯杨府,有错在先。之后杨家人多势众,我不愿抵赖,只能磕头求饶。但是...”

    余光瞟向身旁的两位大儒,沉吟片刻,忽然朗声:“但是周某并非贪生怕死之辈,而是为了日后在论武大会,能够堂堂正正地与杨兄一战。”

    “我当日若不求饶,对方以多欺少,在下死则死矣,可是周杨二家自此势必形如水火,双方争执动手,到最后苦了的又是谁人!”

    听到这里,辰季高心中生出了感慨。

    没想到,这位徒弟平日吊儿郎当,心中却如此顾全大局,宁可折了自己的名声也不愿徒增杀戮。

    周杨二家皆是城中大户,主事者又是武修,到头苦了的只能是黎民百姓。

    周应凛然道:“北境天寒,吾血尚热!下跪之辱,岂能罢休。便因如此,在下才与杨刚定了下论武大会决战的...誓约。”

    他嘴唇微微有些颤抖,咽了口唾沫,方才完整地说出接下来的话。

    “周某纵然不善武道,也知道男子汉大丈夫,顶天立地。他日论武大会,即便死于杨兄手下,也无所畏惧。只求一雪前耻,让天下人知道我北境子弟的血气。”

    此言一出,众人方才恍然大悟。

    依照着杨家人的性子,如果当初的公子应不肯求饶,势必会死于当场。

    到时候,惹怒周老爷和公子仇,双方大战,死伤者不在少数。

    周应忍辱负重,却仍不忘【吾血尚热】的箴言,以平民之躯约战二品·道闸境界的杨刚,这正是北境子弟应有的气概!

    人们双目一亮,心神都被周应的话语触动,纷纷附和。

    “说得没错!”

    “想不到公子应竟有如此胸怀。”

    “吾血尚热!”

    人群中,杨刚不禁愣神,原本想一举毁了周应的名号,却被他三言两语化解。

    现在看来,自己反倒成了以多欺少的窝囊废,这令他气得脑袋发昏,声音也变得尖锐。

    “混账,你....你这是故意诓骗百姓。”

    “那日在周府大堂,你约我论武大会一战,在下可有拒绝!”

    “你...”杨刚双拳紧握,怒斥道:“便算你说得是真,那这首诗也未必是你所写,你连农活都没干过,如何能写出这样一首悲天悯农的诗来。”

    杨父用欣赏的眼光看向爱子。

    这番话虽然没有直接的证据,但却合情合理。

    诗词之道讲究的是以文抒发心中感慨,周家三公子向来养尊处优,难道真的会发自内心地同情农民?

    众人亦知此言在理,纷纷开口。质疑声愈演愈烈,几乎快到了难以控制的地步。

    抄袭二字在文坛是重罪,一经发现,抄袭者将永远背负恶名,为世人唾弃。

    “事情很简单!”周应面对人群,神情坦然自若。

    “在下的确未曾务农,但我的发小却是一位农民出身的穷苦孩子,是吧小胖?”

    突然被点名的小胖挠了挠后脑勺,点头说道:“穷苦倒是真的。”

    “我与小胖一起长大,同情他的经历,更同情普天之下的农民,所以才写出这首《悯农》。当日写诗之时,身边只有辰老一人在场,他可以作证。”

    言毕,浑身冒出一层虚汗,几乎快要站不稳,一只手抓着老李的臂膀,勉强撑住身体,生怕自己胡编乱造的谎言被识破。

    杨刚哼了一声。

    周应苏醒之后,性格变得颇有些诡计多端,将辰老诓骗也是有可能的。

    “你如果现场做一首同等水平的诗,我们方才肯信你。”

    这一来,场中的女子不悦,纷纷发声批判,言语偏向周应。

    “诗词讲究灵感,岂是说来就来的。”

    “是啊,这个丑八怪一定是嫉妒我家周公子。”

    “呸!什么你家的,那是我的应哥哥。”

    如此一来,杨刚更是火冒三丈。“周应,你敢不敢!”

    “有何不敢!”

    见他上套,杨刚心中大喜,今日无论如何,也得让这小子身败名裂,以报大仇。

    台上,周应面向众人,朗声说道:“今日论道大会得吴大儒大驾光临,实乃我北境学子之福。为感谢吴先生之情,在下便以诗相赠。”

    说着,他来到李管家身旁耳语。

    众人搓手等待,期盼其作。其中,最为焦虑的自然要数吴瀚章了。

    他心中百感交集,既期盼着周应能送自己一首好诗,让世人称颂自己的大儒之名,又担心此人露出马脚。

    如果他真是个滥竽充数的纨绔子弟,那么自己的夸赞就成了笑话,一张老脸也算是丢尽。

    片刻后,周应回到前方,大手一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吴瀚章微微错愕,脑海中竟浮现出东境那一片片茂盛的竹石林。他自号竹林老隐,便是认为竹子一身清雅很像自己淡泊名利的气节。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他身子一颤,热血仿佛被诗句所感染。想象着自己当年如何大起大落,最后在东境总督府担任幕僚,虽然少了官衔,但救世济民的念头却不曾有半分动摇。

    这时,周应面向他,诚恳地说出最后一句。

    “任尔东西南北风。”

    场中再次安静了下来。

    众人先是错愕,随后口中不自禁地念起了这首诗,炽烈的目光一齐投向台上的周应。

    这个少年虽然年轻,但连作两诗之后,已经成为了在场文人心目中难以望其项背的大文豪。

    剧烈的掌声再次爆发出来。

    台上的吴瀚章老泪横流,想起平生经历之事,不禁感慨万千。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贤侄不仅于勉励,更是借诗称赞自己宁折不弯的君子之风。他快步上前,再次抓起周应的双手。

    “贤侄,你果然没让我失望!今日相见恨晚,他朝若踏足东境,万望告知,老夫要一尽地主之谊。”

    周应尴尬地点了点头,刚刚特意向李管家请教吴瀚章的事迹,得知此人自称【竹林老隐】,便想起了这一首《竹石》。

    眼看台下众人的神色中透露着崇拜的赞赏,心中暗暗松了口气。

    同时,还暗自向先贤祷告,原谅他文抄公的行径。

    毕竟,事急从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