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首辅
繁体版

第102章 庄则诚南下

    在京城翰林院的一间书房里,庄则诚正在翻看凡人问仙路。最近庄则诚也是郁闷,皇帝给了这么个任务他,他也不能拒绝。自己是当代名儒,害怕别人知道他在翻看一本无聊的话本。

    特意去找了几本古迹来,放在书房里面,给下属说自己要研读一下古本,让大家没什么事情不要来找自己。每天把书戴在身上,害怕别人知道,弄的跟小偷一样。

    不过庄则诚的反常举动也没有引起什么人注意,毕竟庄则诚经常这样研读古文献,要不然怎么是大儒。下面人也很自觉,没有事情到没有去找庄则诚。

    由于是话本小说,庄则诚也没有那么认真研读,看的比较快。在读话本后,庄则诚也为里面光怪陆离的情节惊叹。不过对于里面重点内容庄则诚还是仔细研读了一下,发现去掉一些荒诞的情节确实有可取之处。

    而且这本书的作者对自己的家园还是很强的偏爱心理,看来也不是什么奸佞之辈。

    这天庄则诚专门来觐见了一下皇帝,说了自己对此书的看法。皇帝听了庄则诚汇报,拿出一张纸张递给庄则诚看一下。上面写着:凡人修仙路出自竹林书斋江陵分部,作者寒江雪为一位府学学子陆成,其家庭……这是皇帝安排人调查的陆成的全部信息。陆成也不知道自己被国家调查了。

    庄则诚看完信息,说道:“这府学学子不好好读书,写这个。”皇帝道:“这江陵陆成一家可不简单。”庄则诚问道:“这陆家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皇帝道:“朝廷上次做的雨鞋,推广的水车都是这陆家贡献给朝廷的。而这个陆成其实主要任物,这些东西很大部分都是这个叫陆成的功劳。”

    庄则诚道:“看来这位学子还是有很多才能。”

    皇帝道:“朕也想考察一下这位学子,不过这么大张旗鼓怕是不好,想让庄爱卿专门走一趟,不知道庄爱卿意下如何。”

    庄则诚道:“为朝廷发掘人才是臣的职责,不过我这以什么名义去一趟。”其实庄则诚本人也想见识一下这位学子,看看是否有真才实学。

    皇帝道:“礼部最近报告说明湖广一带有科场舞弊的事情发生,你领一道旨意去视察各地府学情况,也表示朝廷对舞弊事件的重视。”庄则诚和皇帝商量好事情就回到翰林院。

    第二天,礼部出了一份公文,说由于舞弊严重,由庄则诚去视察府学,监督舞弊事件的执行。过后庄则诚安排好翰林院的事情,带着一个书童出发了。

    这个事情并没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不过却引起宰相谢深甫的注意。

    别人没有重视庄则诚,但宰相却不这么认为。谢深甫是知道这位韩林学士的,当年高中状元,为人非常有实干才能。当时本来想重用庄则诚,但他为人太年轻,而且当时皇帝和世家争夺权力,皇帝也没有提拔多少自己的人,把庄则诚就放到翰林院,一直没有外派,但也时时和庄则诚讨论国事。后来为了培养太子,让庄则诚专门负责太子教学。谢深甫知道这是要培养庄则诚为太子的辅助大臣。

    大家一直认为庄则诚不受重视,其实是没有考虑到皇帝的安排。

    这些舞弊事件时有发生,但应该不用让庄则诚去处理。

    宰相安排人收集一下最近发生的事件,但也没有想出所以然来。这天回到家里,正好在家检查自己家后辈的学业,突然看到一本话本,生气问道:“这是哪个在看话本,不好好读书,把精力花在这些上面。”

    谢深甫在家里很严厉,注意对后辈的培养,不让他们随便看闲书。下人小声道:“这个小姐买来的。”下人说的小姐就是谢深甫的孙女,平时自己也宠着这个孙女,想着女儿没有太过严厉要求。谢深甫看了一下下人,表示自己知道了,让下人下去忙自己的。

    谢深甫拿起书来翻看一下,看到书名凡人修仙路,一下想到自己这几天查到消息,好像都和这本书有关。

    谢深甫把自己孙女叫到书房,严厉教导了一番,让她交出买的全部话本,通通没收了。谢深甫的孙女回到自己闺房还生气了好几天。谢深甫看着这些还本,在自己书房翻看了一下书中内容,荒诞情节倒没怎么在意,不过觉得这书写的还是有些见解。

    感觉写这本书的人不简单,有点所指的意味在里面。其实这点是谢深甫自己脑补的,陆成写这本书根本没有多想,主要是很多修仙小说都是这么个套路,只是这个时代的人不了解而已。

    谢深甫叫来自己的管家,让管家安排人查一下这本书作者的信息,特意交代多付出点代价也可以。谢深甫能够在朝堂屹立不倒,不光是自己的能力不错,而且很会判断形势,也有自己的消息来源渠道。

    过了两天,管家向谢深甫报告说这本话本是江陵一个叫陆成的学子写的。谢深甫一听江陵姓陆,马上想到了自己的学生贡献给朝廷的两样东西,也是江陵陆家的。谢深甫经过认真分析,认为庄则诚这次出巡,监察舞弊怕不是重点,主要是去江谢陵。这么一分析还真给谢深甫给分析对了。

    谢深甫在书房认真梳理一遍,几经推理,觉得很大程度重点应该在江陵。马上叫来管家,让管家给江陵知府传口信,给自己学生说明好好招待庄则诚,同时多注意陆家,尽量交好。

    谢深甫传递消息一般都是用自己的人,而且很多都是口信,不留书面内容,这点也是谢深甫的谨慎的地方。谢深甫本人博闻强记,就是自己家里都不留任何与公文相关的文字。

    管家知道老爷的办事风格,自己也没有多问。马上安排一名相府忠心的侍卫,交道老爷安排事情,让侍卫快去快回。第二天相府这边一位年轻的侍卫骑着一匹马奔向江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