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首辅
繁体版

第68章 院试2

    天色渐渐亮了起来,紧闭的贡院大门也终于有了动静。几人拿起自己的考篮,开始去前面排队。

    周夫子同他们招手,“你们好好考,我们在外头等你们。”

    说完和苏山走到一边。几个少年重重点头。暗红色的贡院大门缓缓打开,里面走出了两排兵将。铜鼓声响起,众学子开始一一进场。众人进了贡院里头,开始一一查验户籍,作保,身上的衣物,食物等物。

    经历过了童试,陆成早已经习惯了这种查验方式。进了房间,他面色淡定,非常痛快的脱得一丝不剩,检查的士兵微微一诧,心道这少年好生麻溜。陆成这么配合,他自然也配合,三两下就检查完毕,示意他可以进入考场。

    进了场地取了号,陆成定睛一看,面色稍缓,老天保佑不是厕号。

    他随即拎着自己的考篮进了小屋。还是这种熟悉的感觉,熟悉的配方,狭小的考棚,两块简陋的木板,挂着的铃铛,中间的大水缸。

    考生一一进场,铜锣声响起,里面安静了下来。同县试一般,知府大人亲自讲话,一波心灵鸡汤响起,众人仿佛打了鸡血一般,热血沸腾。官兵将卷子一一发下,过了片刻,宣布考试正式开始。

    正式第一场,策论。

    陆成看着那小木板上的题目,沉默了下来,看来不好答题。

    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原文出自《论语》,这两句话是孔子在讲课的时候称赞尧,说尧这个人太伟大了,老百姓夸他都夸的没有话可说了,词穷。尧的功绩也太牛逼了,简直没法想象。

    陆成在想这题怎么写,这道题说简单不简单,说难也不难,简单大家都知道怎么写,难的是要出彩。陆成构思要先写尧舜这些先贤确实很伟大,做了很多历史功绩,有他们才有我们现在。

    然后就要说到我朝的太宗太祖和现任皇帝,也都是英明神武,开天辟地,根本不输于尧舜。最后当然要说生在本朝很幸运,碰到英明神武的皇帝,在皇帝治理下,百姓安居乐业,四海归心。

    虽然现在匈奴为患,但这个是小问题,他们不通王化,处于野蛮状态,在我朝王化教育下,以后必定诚服。自己要好好读书,效仿尧舜时的名臣,将来为君王效力,尽忠报国。

    陆成不紧不慢的研墨,开始思考自己曾经看过的无数书籍。想想尧舜的功绩。科举考试自然也不是玩笑,考官主要考察的还是考生的知识水平,所以这事必须得从书中寻起。

    “盖闻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此乃孔子赞美尧舜之言,盖因其德行崇高,功绩显赫,文章灿烂,故后世难以名言其伟也。”

    “夫尧舜,上古圣明之君主也。尧以孝闻名,克己奉公,恭行天命,禅位于舜。舜受命于危难之际,以德治国,举贤任能,使百官各司其职。尧舜之际,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巍巍乎,其有成功也!”

    “尧舜为政之余,焕乎其有文章。尧作《尧典》,舜作《舜典》,二典为上古经典,传承圣贤智慧,启牖万世。其文辞优美,义理深邃,为后世学子奉为圭臬。焕乎其有文章!”

    一番铺垫,陆成发挥了现代网络中看过的无数吹牛之词,将现任皇帝的功德挥挥洒洒的下了出来,其中着重突出,皇帝结束乱世,建立王朝,这才有了他们的出生,他们如今的好日子都是这位皇帝给的,不然他们现在就是草原的小奴隶,一定吃不饱穿不暖,天天是朝不保夕……

    对面的考棚的学子,呆若木鸡的看着对面的陆成那幅越写越激情的样子。从太阳高悬到日落金山,陆成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放下了手中的毛笔。总算是将这篇吹牛文章写完了,真是累啊。

    想想自己每天想着如何治世救国,最后在这里写阿谀奉承写文章,还真是有些不适应了。

    不过好在,自己的文笔不减当年,他敢保证人,阅卷官见了他的文章,定会惊诧不已。赞颂皇帝的,谁敢说不好。终于到了时辰,众人一一出了贡院。

    周夫子早早的在外头等着,见到他们出来,众人都一直选择不问成绩。几人开开心心的回了家里,吃饭洗澡睡觉,然后继续第二天考试。

    次日的考试倒是简单的了不少。只考试帖诗和《圣谕广训》。

    陆成在在周夫子教导下,他的诗词也是精益不少,学习的好处便在这里显示出来了。一篇压韵诗词,对如今的他来说,简简单单。又是一顿看呆对面学子的操作,陆成完美的答完了卷子。

    今日考完,就可以回去等成绩了。若是榜上有名,就可以参加下面的复试了,若是落榜,那就可以收拾收拾东西回家了。

    次日,府城一处阅卷处,阅卷官捧着糊上名字的卷子,看得目瞪口呆。一旁的同僚好奇的唤了一眼他,“李兄,怎么了?”那位姓李的阅卷官抿了抿唇,将卷子递给了一旁的人,“请掌眼。”

    那阅卷官接过,看了半晌,摸着胡子激动道:“大善,大善!”

    姓李的阅卷官,“......”

    善,大善,一份吹牛皮的卷子...不过这小子的底子确实不错,竟然引据的这么好。

    二人这边的动静,吸引了其他几人,几人纷纷一同传阅,看完,各有所思。

    有人口中说着,“我大乾有如此读书人,幸矣!幸矣!”实则内心,不少人吐槽,此人真是不要脸,绝对是考了许多次不中的老童生,瞧瞧这圆滑的用词,这熟悉的感觉.....

    “我觉得这卷子可以入前榜了。”一人提议道。几人沉默了几息,纷纷点头。谁敢说皇帝的不好呢,而且人家答得确实是妙啊,有理有据,字写的也漂亮。

    在家里,陆成几人在周夫子的监督下,又悬梁刺股的学习了两日,终于熬到了放榜的日子。许行早早的便在那里等候,他从前头挤到后头。在前面很快看到陆成的名字,不过没有杨成业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