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首辅
繁体版

第67章 院试1

    杨成业在考中童生后,回到家里,杨越高兴坏了,特意办了酒席庆贺一下,同时也带着杨成业回了一趟老家,给老祖宗上了一炷香。不过杨成业突然给杨越来了一场惊喜,给杨越说不想再参加科举了。

    杨越当前就炸毛了,这好不容易家里出了个童生,看看杨家很有希望,你突然来个不玩了,杨越暴跳的给了杨成业一顿竹笋炒肉,杨成业满脸怨气来陆成躲祸。不过杨越是要一条道路走到底。

    杨越这几天也是天天跑陆成家,现在杨越外面的事情都交给下面的人去打理,自己现在就是一个事情,监督杨成业考试。

    陆成对这对父子也是没有办法,最后和杨成业商量,这次院试好歹去看看,看考试的结果。

    杨越只要杨成业去考试,什么条件都答应,最后两父子终于达成一致,这次和陆成一起准备考试,其他事情以后再说,这样最后总算是安宁下来。

    周夫子这段时间也没有闲着,加上陆成,这次学院有三位打算参加考试,所以这三人被安排在一起,大家一起接受专门辅导,全力备考。当然陆成为了自己好兄弟着想,有什么消息都去和杨成业交流。

    时间在一天天逼近考试,到了考试的前几天,周夫子安排大家准备去府城参加院试。这次去的人少,直接坐商会的马车一同前往。安排妥当,陆成带着书童准备再次来到府城。

    马车在官道上走走停停,中间在路上还在一个村子歇息,正值院试时间,附近的村民也巴不得多赚些花销,见到赶考他们这些人,很是热情相迎。不紧不慢中,一行人来到府城。

    正值赶考之季,府城门口搜查愈发森严,众人下了马车,递交了路引,经过了门口的官兵检查后,进入城里已经是下午时分了。

    这时陆成看到表兄苏山正在门口走回度步,陆成高喊到:“表哥,这里。”

    苏山抬头看到陆成一行,马上过来问道:“这怎么现在才到,我还担心你们在路上有什么问题了。”陆成下车给周夫子说明这是自己表哥,苏山马上过来见礼。

    这次陆义民打算安排陆成住到舅舅家里。上次考试苏山不在,外出送货,这次正好在家。知道陆成要来考试,这次舅舅专门弄出院子给陆成备考。

    本来这次来的人多,苏山干脆全部安排了,都是读书人,说不定以后中了,也是一份善缘,所以让苏山直接在城门口等陆成他们。

    周夫子马上拱手对苏山表示感谢。苏山现在也是走货运,没读过书,但这几年也长了不少见识,马上恭敬对周夫子回礼,领着一行朝家走去。

    舅舅家卖的是是一间四合院,房子还比比较多,平时大家没怎么住,这次看来专门打扫过。院子在上阳路,离贡院还比较近。一行人进入院子,马上里面下人安排各人入住,专门有人去做饭。

    周夫子一看,这样给的房费好像不够,不过苏山也没有在意,毕竟是陆成的老师和同窗。

    天气越来越热,为了陆成考试,看来舅舅也是下了大本,还专门买了几块冰放家里,这凉气逼人,周夫子直接弄了一个躺椅放院子里,给陆成他们布置功课,自己悠闲的躺在椅子上慢慢品茶去了。

    在慢慢等待中,院试开考了。

    院试。主要指的是每年举行的童生“入学”考试,凡经府试录取的“童生”皆可参加。

    院试的报名、填写履历、廪生作保的过程基本与府试、县试一样。通常由各省学政在省内各府州轮流举办,各府州的童生就近参加考试。

    考试时,学政亲自到考场外点名入场,考生必须经过全面检查,然后到指定座位。点名结束后,升炮封门,学政坐大堂亲自写试题,主要考八股文与试帖诗,并默写《圣谕广训》百数十字。

    然后由文书用二尺高一尺宽的纸写成大字,贴在木牌上面,擎游供考生看,考生看后将题目抄下立即作文。题为八股文章一篇,题目限在四书以内,同时还要做一首五言六韵试帖诗,当日午后三点交卷。

    考试分为正试、复试两场,为防止作弊,通常由五百里外较远的书院山长或幕友来评卷,第一场考试的录取人数为最终录取秀才的一倍,第二场考试再筛掉一半考生。

    通常情况下,秀才录取名额根据各地经济文化不同,各县录取人数从数人到二、三十人不等,由于名额有限,因而在古代,白发苍苍却仍为童生者比比皆是。

    两场考试后三天发榜,通过的考生便获得了“生员”称号,即获得了进入府学、县学学习的资格。生员俗称秀才,如此便算脱离了平民阶层,拥有了一定特权,例如受免丁粮(免役税),又如司法特权,上堂不必下跪等等。

    考试这天一大早上,后厨房就忙活了起来。周夫子再次检查了几人的包袱情况,确认没有任何问题后,这才放了几人出门。此时天色蒙蒙亮,众人用完了早饭,就一同往贡院赶去。大街上,一眼望去,都是前往贡院赶考的学子。

    在马车上,周夫子坐在车里同几人讲解各种规矩。

    “到了里面考试不可紧张,第一场若是没问题应该是做文章...”周夫子给他们一一分析着考题。

    周夫子道:“考秀才可不只是你们,这里可是汇聚了整个府城的童生,其中更是包括许多屡次不中的。”几人一听,瞬间来了压力,几人脸色凝重的点了点头。

    陆成更是感慨,他们这种应届生便罢了,还有许多的复读生在里面同他们竞争。

    周夫子感慨道:“中了秀才也算改换门庭了,众人这么拼搏也是有原因的。”他似乎想起了自己少年的时候,那时中了秀才以后,家中是多么的喜悦,外出的时候,无论去哪里,众人都是恭敬和善的唤上一声,秀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