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首辅
繁体版

第51章 加重的课业

    在一年多的学习中,李夫子发现陆成记忆力不错,每篇文章读过几遍就可以记住,每次夫子考核,陆成都能做出自己的见解。夫子决定让陆成开始学习策论。

    策论,作为科举考试中最为重要的一种考试形式,贯穿了科举考试整个过程。科举考试在历经各朝各代权力的相交更替时考试内容以及考试的形式都会有变化,但从未改变的就是“策论”的存在。

    策论需要的是考生贯通史实,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要求将理论知识用在治国实践上来,在策论考试之一环节,涉及到了兵、农、刑、礼、吏治、河防、工赈等等各个门类的学问。

    由此可知,策论是使用频率最高、历久不衰的考试问题,并且最能考查应试者是否具有修身、治国、平天下的能力的考试科目。

    策、论虽为二体,但是两者有着相似的文题特点,同时又相互弥补各自本身固有的不足,因而在科考中,考生常常将两种问体同时使用,以便达到最佳的效果。

    由于策论所考内容的时事性,并且对考生所做答卷的文题格式没有严格的要求,阅卷考官以及统治者重视的皆是应试者对所提出时事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及治国的思路、谋略的可行性。因此,策论是最能体现考生综合能力的一种考试形式。

    策论有点类似于后世的议论文,就某个观点提出自己的论点,并进行论证,但策论有其他要求,不能犯讳,要从四书五经中找圣人观点支持,熟练使用四书五经的内容。

    陆成拿起从县衙抄录回来的试卷和别人做的策论,看看别人做到答案,有时候也试着自己做一篇策论,交给夫子检查,夫子争对他的文章,也给出修改建议。

    李夫子为了方便陆成查看资料,特定容许陆成可以进入自己的书房,随便查看书籍。这个待遇在李夫子那里只有陆成一人可以,弄的杨成业和李明非常羡慕。这两人除了挨批评的时候进入过书房,其他时候是没有机会的。

    为了加深陆成对四书五经的记忆和理解,李夫子有时候特意让陆成讲解四书五经,让下面的学生提问,陆成来解答。

    要说这个方法还不错,陆成为了能够圆满完成解答,有时候逼得的自己反复看某个章节,争取做到有问必答,对于解说,陆成有答不上来的,也是下课了马上翻阅文献,整理出对应的答案,第二天给提问的同窗进行答疑。

    在经义方面陆成大幅提升,但对于诗词一道,陆成就表现平平。虽然自己有很多好的诗词,各个牛人的篇章不少,但陆成不想拿出来,拿一篇少一篇,而且很多诗词里面有各种典故,好多是这个世道没有的,如果穿帮,自己就尴尬了。

    而且就算拿出好的诗词,万一别人请教自己诗词,点评别人的诗词,自己的鉴赏能力也更不上。所以每次陆成做出的诗词都是平淡无奇,只能说中规中矩,但这个也是科举要考试的内容,陆成只能硬着头皮学习做诗词。

    在这几年的锻炼中,陆成的字倒是有很大的提高,李夫子也不时赞扬,不过还是不忘叮嘱陆成,戒骄戒躁,稳步提升。想比另外两位,杨成业和李明,李夫子每次都是气得吹胡子,瞪眼睛。

    每天上完课,李夫子都会单独叫住陆成,让他看看下篇内容,同时基本每三天就让陆成写一篇策论交上去。这段时间每天陆成到家,都要开题做策论,李明和杨成业想找陆成玩也没有时间。每天陆成都熬夜奋斗,苏氏每次看到这样的情况,非常心疼,但也不敢打扰陆成,只是在晚上给陆成弄个鸡蛋补补身体。

    日子就在这么繁忙而快乐中度过,一晃过去了5年了。这五年中,陆成通读了全部经书,看了不少的经义解析。在学堂里,陆成都快成半个夫子了,很多新入蒙的学生都是陆成带领教授的,很多村里孩童碰到陆成,都叫小夫子,主要上面还有个李夫子。陆成只是做辅导教学,重点还是李夫子来教育。

    村里现在的日子也比以前富裕了不少,不少人家都盖了新屋,大家也学陆成家里,改了厕所,买了不少陆成家一样的家具。最高兴的还是里长了,现在出去县城见各位里长开会,腰杆都比以前直了,主要是村里的作坊也成了纳税大户,而且周边好几个村里的村民也在下河村上工,用里长的话说,现在你们都是靠我们下河村吃饭了。

    弄的下河村的现在姑娘不愁嫁,媒婆每天都来打听说事,男的也是相亲的香饽饽。也有把注意打到陆成身上的,苏氏马上回绝,说孩子还小,先不考虑这个事情。苏氏的想法是陆成以后肯定不会在村里,不想在村里找,觉得自己儿子怎么也找个大户人家的女儿才相配。

    不过陆成是不知道这些。就是考试上还差点,有时候也被其他里长问道,今年下场考试的结果,里长也是哑口无言。心想:我这学堂也在建立不久,过几年看看,到底那个村厉害。

    现在陆成的侄子陆兴也开蒙了,每天由陆成带着去学堂,下学带回来,另外一个侄子在县城跟着大哥大嫂。现在陆业经过这些年的学习,完全是一个大掌柜的样子,大嫂成了账房管理。

    旗下的天工坊,磐石,味轩的账目都是大嫂在管理,陆婉成了一个出色的财务人员,辅助大嫂管理账务。后来杨越知道了记账方式,也要来学习这套记账方式,让大嫂专门去做培训讲师。

    在省城,现在四海货运成了最大的货运集团,路上和水运齐头并进,现在可以用自己船直接走岭南,和江南也建立往来,天工坊在吴成的发展下也是稳步发展,现在在江南还专门开了两个分店,一个在苏州,一个南京,江南的业务都是吴成在负责,省城交给了吴成以前的一个副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