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恶人
繁体版

第四十一章 人生大起大落

    唐寅吃得很欢,这是多少天没有好好吃饭了。

    其实这也不能全怪锦衣卫这些办事的总旗,小旗,或者是校尉。

    他们的行事作风都习惯了缉拿犯人,加之弘治十二年的科举舞弊案,将唐寅当作犯人带来了京城,甚至怀疑这个家伙在被带来的途中,都没有好好吃一顿饭。

    小卓站在一旁,看着少爷喝着茶水没有动筷,没吃桌上的菜肴,多半也是不合胃口的。

    等唐寅吃得差不多了,桌上的菜也尽数被扫了一空。

    见他还意犹未尽地擦了擦嘴,朱厚照气馁地放下了筷子。

    一个小太监匆匆走来,在刘瑾的耳边低语了几句,他躬身道:“陛下,兵部又递交奏疏了。”

    朱厚照这才站起身,拍了拍唐寅的肩膀,“唐兄且放宽心,杨轻一定会为你主持公道的。”

    说罢,一众东厂贩子跟着朱厚照离开了。

    唐寅后知后觉,神色凝重地小声问:“刚刚那个太监说的什么?”

    杨轻望了眼已经走远的朱厚照解释道:“刚与唐兄坐在一起吃饭的便是当今皇帝。”

    “咕咚……”

    唐寅重重咽下一口唾沫。

    杨轻又道:“还有,唐兄吃饭的架势确实太狂野了,陛下还一口没吃呢。”

    唐寅神情恍惚地站起身,朝着奉天殿的方向深深行礼,而后又是擦了擦额头的汗水。

    “唐兄现在觉得如何?”

    他抚着胸口道:“今日实在是……”

    “人生大起大落实在是太刺激了?”

    “正是。”唐寅重重点头又是双手作揖。

    从一开始以为自己要死在锦衣卫手里,后才发现锦衣卫是给自己来申冤,再有陛下的许诺。

    唐寅走出酒肆,感受着阳光照在身上,好像在这大明的天也没这么黑了。

    离开这里的时候,杨轻带路走着,身后还是跟着一众黑压压的锦衣卫。

    低头看向这个跟在后头的孩子,问道:“你真是我堂弟?”

    杨云生回道:“如假包换。”

    “你来京城做什么?”

    “回兄长,家父没有交代其他的事,来确认伯父一家是否还活着就好。”

    “来了京城你可有落脚的地方?”

    “弟弟已经安排家中仆从在京城买一处宅院,不会打扰兄长的。”

    杨轻的脚步稍稍停下,身后的一众锦衣卫也停下脚步。

    “你很有钱?”

    “回兄长,弟弟没有银子,都是家中安排的。”

    一路继续走着,杨轻带着众人回到了北镇抚司。

    章杰正在与牟斌低声交谈着。

    唐寅走入北衙便六神无主,低声道:“杨兄?”

    “嗯?唐兄还有何事?”

    “杨兄,能够将功名还给在下之后,就让我回去?”

    “有了功名,你不做官吗?”

    “哈哈哈哈……”唐寅忽然笑道:“在下早已放浪惯了,已不能再入仕为官了。”

    “牛大哥?”

    “卑职在。”

    杨轻将人唤来,道:“我们锦衣卫后院还有房间吗?”

    牛三回道:“有的。”

    “将唐兄安排在我们北镇抚司住下。”

    “卑职领命。”

    唐寅脚步稍稍退后,指着眼前几个锦衣卫道:“你们是什么意思?唐某究竟是犯了什么王法,还不让人走……”

    “……”

    “慢着,在下自己去,不用你们押着。”唐寅被牛三领着走向后院,板着脸道:“太欺负人了。”

    再看眼前的这位堂弟,杨轻走下来,接过小卓递来的热茶道:“人就在诏狱,你自己进去吧。”

    “弟弟这就去。”

    杨云生是个十岁出头的孩子,十一二岁的年纪,胆子倒挺大,这锦衣卫的诏狱他说进就进去了。

    在这边正好杨山海牢房的窗外,可以听到牢房内的动静。

    “小侄,见过伯父……”

    “滚!”杨山海忽然大叫道。

    “小侄……”

    杨云生的话语声带着诧异与压抑。

    “滚!给老夫滚!”杨山海再一次怒声道,甚至还掀翻了桌子。

    杨云生灰溜溜地从诏狱走出来了,他委屈着一张脸,“伯父这是怎么了?”

    杨轻淡淡道:“他只是心情不好,你改天再来,说不定就好了。”

    “原来如此,那弟弟改天再来。”

    杨云生在几个家仆的护送下快步走出了北镇抚司。

    牛三回来道:“杨帅,这个唐寅已安排好了。”

    “去查查这个杨云生。”

    “卑职领命。”

    小卓拿出一张饼,递上道:“少爷,快吃点。”

    杨轻接过饼,掰开一半分给她,“我总觉得最近怪怪的,但又说不上来哪里怪。”

    “嗯。”

    主仆两人坐在一起吃着饼,沉默无言,神色凝重。

    皇城内,刘瑾刚刚应付完兵部的一群人,这才回司礼监,罗祥脚步匆匆而来,“公公,有人求见。”

    刘瑾今天的心情很差,都是杨轻害的,他神色不悦道:“谁?”

    掌班太监罗祥小声道:“来人说,他是宁王的人,而且还带着吏部侍郎焦芳,还有不少的银子。”

    闻言,刘瑾这才有了笑脸,重新坐端正后,道:“请人进来吧。”

    二爷走在前头,身后跟着几个仆从,仆从抬着一个沉甸甸的箱子。

    几人走入司礼监,先是行礼,“老朽裘二,见过刘公公。”

    刘瑾微笑道:“你是宁王的人?”

    裘二拿出一封书信,双手递上,“这是宁王让老朽交给刘公公的书信。”

    刘瑾拿过书信,端详着。

    裘二又道:“就在上月,宁王遭遇了一次刺杀,身为大明藩王岂能朝不保夕,老朽进言宁王可以招揽一些护院,但碍于藩王制,也担心朝中内阁弹劾,不敢建立卫队,这才让老朽来一趟京城,希望刘公公可以网开一面。”

    刘瑾放下书信神色忧愁。

    还没等这位公公开口,裘二打开了箱子,作揖行礼道:“这里是一千两现银,以后还有更多奉上。”

    刘瑾的手指敲着桌面,缓缓道:“咱家自然可以给予宁王方便,但此事还要经过内阁商议,那些文官怕是不好对付。”

    “所以老朽打来了焦侍郎,他可以助刘公公一臂之力。”

    刘瑾笑得更开心了,“宁王真是客气了。”

    “宁王还有另外的请求,不知刘公公能否再给个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