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恶人
繁体版

第三十八章 王爷的千秋大业

    辩论的路是漫长的,朱厚照坐在乾清宫内与刘瑾还有罗祥打着牌。

    眼看天都快黑了,殿内点起了蜡烛。

    朱厚照皱眉道:“他们还在辩论吗?”

    刘瑾笑着道:“那帮文官此刻争论不休,现在好了,都没有人来打扰乾清宫,陛下能有这个办法,当真英明。”

    “其实这是杨轻的主意。”

    “杨公子是读书人,自然是有很多主意的。”

    打了一会儿牌,朱厚照起声道:“乏了,你们都退下吧。”

    刘瑾等人站起身离开。

    从乾清宫一直走到司礼监,这段路并不是太近,刘瑾的脚步很快,身后跟着一众的东厂太监。

    忽然,这位掌印太监的脚步停下。

    后方一群太监多了几步,这才堪堪停下脚步,纷纷低着头。

    刘瑾来回不断走着,啧舌道:“杨轻!杨轻!杨轻!又是他,当初咱家就不该……,早知就……”

    几度欲言又止,再仔细一想,刘瑾又觉得没有没有杨轻,就没有自己现在的地位,一时间心里很是纠结。

    正德元年四月中旬,自京城南下,江南地界,南京应天府。

    南方已入春,入夜之后的南京府的气候很宜人。

    南京城的夜晚很繁华,街道上行人不少,一驾马车缓缓行驶到一处宅院前。

    马车的车帘掀开,走下来的是个女子。

    站在院前的门房连忙行礼,便侯在一旁道:“老爷,已等候多时了。”

    这女子便是从因私盐案从京城来到南京的卢大娘,她的目光看了看四下,穿着布鞋的脚踩在地面,站定片刻继续迈开脚步,走得很从容,宅院内亭台水榭皆有,能在南京城有如此宅院,处处彰显着主人家的权势。

    卢大娘脚步从容,但神色凝重,她已经很久没有回来了,回想当年每一次来这里,心中都不太舒服。

    从屋内走出一位老者,他须发皆白,穿着单薄的布衣,额头与眼下有着黑点密布的老人斑。

    他行礼道:“见过大娘。”

    “嗯。”

    “大娘到屋内坐吧。”

    卢大娘点着头走入屋中。

    老者落后一步走入屋内,倒上一碗茶水,道:“这是上好的明前茶。”

    茶水送到面前,卢大娘端坐着,也没有拿起茶碗,只是低声道:“王爷近来还好吗?”

    老者道:“王爷一切都好,还送信来说让大娘不要太过介怀,杨一清,刘大夏之辈本就棘手,折在这些人手中不算什么。”

    卢大娘气馁道:“本来倒也没什么,偏偏遇到了那个小混账。”

    说起这件事,老者放下手中的拐杖,坐在较矮的圆凳上,此刻身形佝偻,他枯槁般的双手放在膝盖上,“是哪位小混账?”

    “杨山海的儿子。”

    “杨山海又是谁?”

    卢大娘解释道:“淮南人氏。”

    “他们父子知道多少?”

    “不清楚,不过张鹤龄几次三番想要置他们父子与死地,多半捏着重要的证据。”

    老者又是重重点头,“淮南杨氏的人?”

    “嗯。”

    “派人去淮南问过吗?”

    “呵呵……”卢大娘苦涩摇头道:“地方豪绅向来都是自恃清高的,我这样的女子如何见得了他们,若王爷能亲自出面就好了。”

    话语顿了顿,她回忆着,继续道:“杨家根本不知道杨山海的夫人给他生了这么一个儿子,这件事张鹤龄说过。”

    老者又是点头,“张鹤龄兄弟不能留,老朽会让王爷的人收拾,这买卖也不能就这样停下,王爷那边图谋大事很需要银子。”

    卢大娘纤细的手指划过茶杯的边沿,沉默不语。

    “老朽知道,你不想再掺和了,王爷也很想念你这个女儿,之后的事老朽来办吧。”

    卢大娘低声道:“杀人有损天良,能不杀就不杀吧。”

    “一个小混账而已,杀了就杀了,没什么大不了。”老人家的语气重了一些。

    “二爷,这孩子如今是锦衣卫指挥使同知,放在以前,想要他的性命简单,可今时不同往日了。”

    老者又起身,从书架上拿下一封书信,而后放在了桌上,等他站起身来的时候,才看清楚老人家的表情与五官,神色上多有忧虑。

    “京城的事老朽都清楚,地方豪强不会插手的,大娘放心,老朽办事向来是妥当的,趁着还活着的时候,亲自去一趟京城。”

    说罢,他将书信推在卢大娘面前,低声道:“这是王爷给你的信。”

    要动锦衣卫是一件天大的事,不论北镇抚司还是南镇抚司,但凡死一个,那些锦衣卫就会咬着不放,追查到底,而后诛灭三族。

    成祖皇帝以来定下的规矩就是铁律,之后不论这大明朝谁来当皇帝,都是一样的。

    死一个锦衣卫,就担着天大的干系。

    王爷心里想着的是千秋大业,这位老人家做事自然也就没有顾虑。

    同样,这位老人家还是一位可怜人,他愿意为王爷做任何事,甚至送了他这条老命。

    卢大娘重重点头道:“我回去了。”

    “大娘,请留步。”老人家低声道:“现在是王爷完成千秋大业的最好时机,卢大娘与杨一清交情甚深,望大娘早日说服他投效王爷,如有他的相助,会让王爷如虎添翼,老朽此去还打算去见刘瑾。”

    “来年的今日,老朽办好了京城的事,希望大娘能够带杨一清见王爷。”

    卢大娘没有回答这话,而是径直离开了这里。

    天刚亮的时候,这位老人家命人收拾好了行囊与必要的家具,匆匆离开了应天府,一路北上而去。

    正德元年,五月,朱厚照近日来沉迷牌局,又输给了杨轻很多银子。

    有人说伴君如伴虎,那是因为人心隔肚皮。

    刘瑾跟在陛下身边,心里想着此刻若是能看到陛下心中所想就好了,陛下喜欢什么老奴都给带来。

    而后在听着此刻陛下与杨轻之间的话语,也不知道是怎么了,明明陛下输给了杨轻这么多银子了,这陛下与他的关系反而越来越好了。

    而此刻朱厚照与杨轻走在前头,有说有笑的,后方跟着牛三所带的锦衣卫一队人手,还有刘瑾所带的东厂番子一队。

    要说杨轻的办法好是好,就是太好用了,这场旷日持久的辩论持续了一个月都没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