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恶人
繁体版

第十九章 正德

    而杨一清成了现在的朝中重臣,三镇总兵兼都御史,巡查陕甘,又统领边关将领。

    “好了。”她的声音带着些许疲惫,“既然杨总兵不是来捉拿奴家的,还请让路,奴家这就走了。”

    杨一清让开路,让马车通过,当车驾到了眼前,他正色道:“别让本官找到了你的罪证,把尾巴藏好了,总一天……”

    “行了行了。”

    马车内娇媚的声音多了一些不耐烦,打断了这位总兵的话语,“杨总兵公务缠身,边关这么多事扛在你自己的肩上,那些事就足够你忙的。”

    杨一清看着这驾马车缓缓离开。

    “杨总兵,我们暗地里查了这么久,没想到却被锦衣卫先拿下了,这女人很狡猾,找不到把柄与痕迹,她是给什么人办事的?”

    杨一清摇头不语。

    一旁的裨将继续道:“倒是杨轻,很有手段。”

    杨一清颔首道:“这大明不缺少文采斐然的人,正缺这等有手段的人,别的话不能信她,可她看人的眼光一向是很准。”

    一旁跟随的裨将继续道:“一个被毒死的人,突然就活了,去了一趟东宫将错就错拿下了王岳,屡次躲过刺杀,期间种种线索隐瞒不报,谁也不告诉,是他谨慎呢?还是除了他自己,谁也不信。”

    杨一清沉默不语,一旁的人也不再说话了。

    杨总兵是个很忙的人,这一次来朝中是为了要银子修整边城的,这件事就算是再离奇,也与总兵无关。

    弘治十八年在风雪中过去了,张鹤龄入狱的第三天,已是来年的立春,朱厚照穿戴皇帝衣冠,开始了登基大典。

    登基大典对一个十四岁的孩子来说是无趣的,按照群臣的安排,进行着步骤。

    从太庙进行一路到奉天殿,给人累得够呛。

    等内阁首辅刘健念完了旨意,群臣安静了下来。

    见终于轮到自己说话了,朱厚照拿出威严的神情,道:“既朕已登基,那便大赦天下。”

    此话一出,殿内寂静无声,没人讲话。

    紧张地咕咚一声咽下口水,朱厚照继续道:“朕要赦免工部尚书杨山海。”

    话音落下,有人走出朝班。

    此人穿着一身红色官袍,腰间玉带,走路庄重大气,他神色严肃,正是杨一清。

    他作揖行礼道:“陛下,按照律法,杨山海所犯之罪不在大赦之列,况且私盐案至今未破,杨山海不能放。”

    朱厚照扶着额头有些苦恼,左看右看竟找不到一个帮自己的说话的,刚想要发布旨意就被顶了回来。

    再看满朝的文臣,只觉得压力巨大。

    他咳了咳嗓子又道:“朕昨日抓了寿宁候。”

    杨一清再次行礼,朗声道:“臣看了刑部与锦衣卫的呈报,寿宁候只是私盐案中的一环,并且他只是毒害杨山海父子的真凶,并不是私盐案的幕后主使,臣以为还要查。”

    朱厚照叹息道:“那你们说应该怎么处置他。”

    刑部侍郎张子麟站出来,回道:“先革去杨山海的官职,革去功名,并且再不录用,其子亦不得参加科举。”

    话音在大殿回荡良久,朱厚照有些困倦也不耐烦,便起声道:“若无其他事,朕便去休息了。”

    眼看着正德皇帝就要离开。

    吏部尚书马文升欲言又止,有些愤愤不平,“这……这就走了。”

    殿内议论声越来越多。

    马文升挥袖摇着头先离开了。

    本想着皇帝初登基有许多国事需要上奏,但此刻,陛下这般轻率地离开。

    众人心中不免有失落,也有无奈。

    内阁首辅刘健低声道:“陛下,还年幼,我们多辅佐多扶正其行为,往后诸位还要多多进谏才是。”

    众人闻言纷纷作揖。

    李东阳道:“去内阁议事吧。”

    各部文官跟上脚步。

    随后文官们三三两两走出大殿。

    朱厚照回到了乾清殿,他一边吩咐道:“刘瑾,拿热水来,再拿点吃的。”

    “老奴这就办。”

    殿内太监们正忙碌着。

    朱厚照将双脚泡入热水中,这才舒坦下来。

    谷大用递上一卷纸,“殿下,锦衣卫送来了张鹤龄的口供。”

    朱厚照拿过口供,看了一眼,便又重新穿好鞋子,出了乾清宫,走向西苑。

    先帝大行之后,原本的张皇后也成了太后。

    先帝只有这么一个妻子,也只有朱厚照这一个孩子。

    “母后,这是舅舅的口供。”

    张太后闭目而坐,手捏着一串佛珠,“他都招认了?”

    朱厚照点头道:“张鹤龄被拿下后,逃窜出京的张延龄不出半日就被锦衣卫拿下了,两位舅舅太让朕失望了。”

    张太后低声道:“依律。法办。”

    “孩儿明白了。”

    “以后,这种事也不用再来问本宫了。”

    朱厚照向着母后行礼,快步走出了西苑。

    弘治一朝的朝堂国政还算是清明的,内阁以刘健为首辅,李东阳,刘大夏共同辅佐,如今依旧延续。

    正德元年的第一天,尽管皇帝还有些不懂事,群臣还是会尽心尽力将事办好。

    杨轻如往常一样在家中锻炼。

    小卓拿着一张纸走进家门,“少爷!少爷!朝中发告示了,是正德,正德!”

    闻言,拿过纸张看着,朱厚照终于是登基了,正德一朝来了。

    院子里晾晒着不少衣服,风吹过的时候,这些衣服总是会卷到竹竿上去。

    小卓用绳子绑住衣服的边角。

    忽听,院门被敲响,她又急急忙忙地开门。

    朱厚照永远是大摇大摆进门的,无奈的是,他的身份也足够让他大摇大摆。

    刘瑾带来了吃食与酒水,放在桌上。

    见几个太监又将家里折腾得乱糟糟,小卓神色便多了几分不悦。

    之后锦衣卫指挥使牟斌与牛三也来了。

    家里人一多,小卓的脸色更不好看,好不容易的收拾好的家里,等这些人一走,又要收拾。

    经张鹤龄的案子,牛三也得以从一个小旗升到了锦衣卫的总旗。

    虽然不是百户,更不是千户,也足够让牛三觉得光宗耀祖。

    注意到他投来的目光,杨轻也是报以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