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恶人
繁体版

第一章 死而复活的人

    弘治十八年,寒冬腊月的京城中,坊间有书生士子高谈阔论,有贩夫行人不断。

    街道上有叫卖的商人,有教书先生给孩童讲述书籍中的要点,更有妇人三五结伴,闲逛于集市。

    在这片繁华的京城中,有一处小院,此刻气氛低落,还有些许哽咽声。

    “杨公子是死了吗?”

    “没救了。”

    “那就葬了吧。”

    ……

    杨轻昏昏沉沉,恍惚间听到耳边有人讲话。

    “杨公子,你死了就要误了小女子一生呐,以后让小女子怎么再嫁人啊。”

    讲话的是个女人,周遭的议论声越来越嘈杂,好像人越来越多。

    “杨公子呀,你一路走好吧。”

    周围讲话的人不少。

    接下来有人低声道:“听说这杨老爷要被抓拿入狱了?”

    有人将声音放得更低了,又道:“杨公子的房间里藏着一个箱子,箱子里全是银子。”

    “杨老爷没有孙子也没其他孩子,这杨公子一死……这家产我们也分了吧。”

    有老汉看了眼四下几人,低语道:“好,我们偷偷分了家产。”

    那妇人道:“老娘要多分点。”

    “杨少爷都没碰过你,凭什么多分你的……”

    从一开始哭嚎声,慢慢转变成了窸窸窣窣的议论声。

    杨轻觉得这些声音清晰了许多,缓缓地睁开眼,眼前是一片蓝天,天空异常地清澈干净。

    之后缓缓地坐起身子。

    “呀!”一个孩子指着大声道:“杨公子,活了。”

    闻言,周遭十来个人纷纷看过来,表情十分精彩。

    有惊吓的。

    有当场晕倒的。

    还有愣在原地眨眼的。

    “公子!你没死啊。”

    有个壮汉上前,伸出满是老茧的手到处摸了摸。

    杨轻只觉得浑身冰凉,像是空调房中睡了一天一夜,打着冷空调还没盖被子。

    四肢酸麻,喉口很干,张嘴想说话,可一时间很难发声。

    晃了晃脑袋,杨轻终于从嘴里说出一个字,“水。”

    杨老爷哭得通红的双眼端详许久,哪里顾得上那些准备分家产的下人,连忙道:“还不拿水来。”

    妇人快步拿来一个陶碗,将水送了上来。

    杨轻艰难地伸出酸麻的手,竟发现自己的手消瘦了不少。

    那妇人端着水见他不拿,又唤道:“杨公子?”

    这才回神,拿过这个陶碗,往嘴里灌着凉水。

    有水入口入腹,感觉舒服了许多,脑海中的思绪慢慢清晰了。

    脑子里一闪而过很多记忆,身边这个中年人是杨公子的爹,也就是这具身体原本的亲爹,杨山海。

    杨轻喝着水,目光还盯着周遭的人。

    这一刻才觉得,真睡醒了。

    我的名字还是杨轻,这里也不是现代,这是一个皇帝统治的地方。

    杨山海年过五十有一,两鬓微霜,他抚须道:“儿啊,你醒了就好,醒了就好。”

    有个一口黄牙的老医者,目光如炬,“不该呀,不该呀,他明明没了鼻息,都半个时辰了,怎可能活过来?”

    老医者话音刚落。

    杨轻默不作声地支撑着身体,从木板上站起身。

    年迈的老医者一边走还一边喃喃自语,“真是怪了。”

    杨轻抬起脚走了一步,感受着腿脚的酸麻,能够感觉到四肢的力量在慢慢恢复。

    支撑着身体站了良久,缓缓吐出一口气,接着尝试走两步。

    刚迈出一步,“噗通!”

    杨轻摔了一跤,摔得一脸泥,再一次吃力地站起身,走了两步三步……

    双腿的酸麻感越来越强烈,正在恢复知觉。

    杨山海用袖子擦了擦眼泪,“我儿没死!”

    下人们一哄而散,杨轻愣在原地,正在梳理着自己的脑海中的记忆。

    杨侍郎家的少爷被毒死了。

    杨侍郎家的少爷又活了。

    消息很快就从这处小院传了出去。

    杨轻坐在地上,感受着阳光的温暖,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消化着脑海中的记忆。

    杨山海正跪在地上,不停地参拜着,嘴里念叨着感谢上苍的种种话语。

    一直到了夜里,杨轻这才捋清楚脑子里的记忆。

    院子里的下人们都低着头,不敢直视自家少爷。

    其实杨轻心中更没底,他们眼中的少爷,根本不是以前的那位少爷。

    思考着前世,整理现在的思绪。

    四周很安静,下人们都各自忙各自的事去了,既然杨少爷没事,这些下人原本偷分家产的心思也就落空。

    听着自己的呼吸声,回忆与原主的往事记忆正在恢复。

    上辈子,自己读不好书,也是子承父业,是个传统武术的运动员,练得很杂,主要是以腿法与八极拳为主。

    在比赛中确实得了个勉励奖状,之后自己开课做个培训班。

    后来,培训班经营不善,落得个倒闭,最后进了一家企业,劳劳碌碌混了大半辈子。

    杨轻,今年十五岁,是京城工部侍郎杨山海的儿子,他虽说在京城的名气不大,但在街道邻里眼中,就是个蛮横的纨绔。

    整日与三两狐朋狗友放浪,也没个正人君子的模样。

    杨山海是弘治十二年的进士,官至工部侍郎。

    四周的下人悄悄抬眼看了一眼自家的少爷。

    少爷的眼神很可怕,黑着一张脸好像要吃人。

    如今是大明朝,弘治十八年,弘治皇帝朱佑樘大行刚过去了三天,可就在这个时候有人向朝中递交一桩私盐案。

    贩私盐一直都是朝中的高压线。

    而这私盐案首当其冲,指名道姓的就是杨山海。

    要不是弘治皇帝过世的这个关头,说不定朝中已派人来拿下了。

    杨山海是个贪官,准确来说他是个老实的贪官,私盐的利益很大,家里的库房中还有三千五两白银。

    那都是贪墨的脏银。

    可这些钱都不是自家的,按照私盐贩卖的路子,这些钱到了工部侍郎杨山海手里,转一下洗白之后,再由工部以修缮各地县学或者各种名目,再送出去。

    一来二去,这些银子就转移了。

    大明朝的贪官手段,一点都不简单。

    虽说杨山海是其中的一环。

    更像是个被拿出来背锅的。

    而后下毒,来灭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