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政园奇案
繁体版

第三十二章 陆小姐乘兴游西湖 严公子临危救美人

    却说当日欧阳氏做寿,饮酒听戏,举家上下其乐也陶陶,直到未时方才散席。其后,严嵩坐上轿子到部里致公,女眷们回内宅陪着欧阳氏打叶子牌取乐,文华、世蕃两个便仍旧进到世蕃的书房里面来。

    待家人送进茶水倒掩房门出去后,世蕃便问起那件事情的进展情况,文华一一讲述明白。

    世蕃听罢背着手来回走了几趟,停在文华面前说道:“此事关系重大,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如今既然计策已定,就马上开始准备吧!”

    文华道:“好的,吾晓得了,你尽管放心好了。”

    盛夏时节,京城西直门外西北郊的西湖中荷花千亩,姹紫嫣红,一望无际;湖东侧十里官堤上岸柳浓荫,灌木苍翠,堤下村落参差,炊烟犬吠,真个是“西湖堤上立,风景恣游心。十里澄虚色,群峰落翠阴。菰蒲随远近,鱼鸟自高深。”

    这西湖并非杭州之西湖,它位于京城西北,起初叫“瓮山泊”。因这一带地势低洼,汇聚周围瓮山、金山、白浮山、玉泉山等诸山岭之泉水,在金代已形成湖泊,其势泓澄百顷,烟波浩渺,并于玉泉山下建有皇家宫殿。至辽代,开挖了瓮山泊至城区的河道,称“玉河”。元代因漕运需要,郭守敬修建白浮瓮山河,将更多水源引入瓮山泊,再沿玉河输水到积水潭,供大运河及大都城使用。此时的瓮山泊蓄水量大增,景致更加疏朗秀丽。因其山光水色堪比杭州西湖,故改称“西湖景”,简称“西湖”。湖上游船络绎不绝,成为“壮观神州今第一”的著名游览区,每年桃红柳绿时,京城百姓扶老携幼,争往西湖踏青赏春,名曰“耍西湖景”。

    西湖大体呈半月状或弯弓状,湖西岸半弧形,为弓背;湖东岸是为拦蓄水源而筑的长堤,为弓弦,北起瓮山脚下,向南延申十余里。故欲游西湖,水路走玉河,陆路则走长堤,即所谓“凤城西去玉泉山,杨柳长堤马上游”是也。湖西岸建有大承天护圣寺,亦称“西湖寺”,其中的双阁建在湖中,以石桥相连,所谓“寺前对峙两飞阁,金铺射日开朱棂。载流累石作平地,修梁雄跨相经纬。”成为西湖最为著名的建筑。至明代,寺名改为“功德寺”。

    元末,因白浮瓮山河失于治理,来水减少,湖面缩小,但仍“环湖十余里,荷蒲菱芡与沙鸥水鸟出没,隐见于光天云影中,可称绝胜。”(注)明弘治七年(1494年),又在湖北岸建圆静寺,正德元年(1506年)扩建为“好山园”,成为西湖第一名胜。

    却说这天风和日丽,两辆带木制雕花屋棚和花窗的马车沿西湖东岸官堤上的柳荫大道迤逦前行,径直来到游船码头。马车旁跟着两名骑马男子,一名长者是大户人家管家模样,另一名壮小伙儿则显然是家仆。花窗内垂着白纱帘,看不见里面的女眷。

    待马车停稳,先是头一辆车的木屋后门打开,从里面跳下个丫环装束的女孩儿,碎步小跑地来到第二辆马车后身。只见这辆马车木屋后门与前头那辆不同,它是上下分开的。上半截是可以左右打开的两扇,而下半截则是一整扇。那丫环弯下身,把下半截门左右两侧与门框相契合的插销打开,就把这块木门向前一翻放在地上,形成了一个车厢与地面相联的斜坡。这时那两个男家人已下了马,走过来站在后门两侧,打开门的上半截,边扶边拽,从车楼子里拉出一辆硬木四轮轮椅,小心翼翼沿着斜坡落到地面上——木轮椅上坐着一位容貌姣好的女子。

    原来,这辆马车是特制的,车舆(即车厢)不是一块平板,而是把车舆后半部分的中间做成了下凹形状,下凹的底部离地面只有半尺高度,里面可以容纳一辆木轮椅。

    再看轮椅上的女子,年纪约莫在二十多岁,生得容长脸,细眉秀目,单眼皮,一对眸子透着温和与娴静;鼻梁秀挺,嘴唇薄厚适中,唇廓分明;面容平和,气定神闲。她穿戴素雅,高挽的发髻上只有一只素金环,耳畔一对小巧的金镶紫瑛坠饰,此外并无别的首饰。身穿淡蓝色圆领对襟直袖妆花云纱长衫,里面是一条蓝灰色织金凤罗料百褶裙,裙摆下微露着一双深蓝色绸料绣花鞋的前端。从装束上看,她是位尚未出阁的小姐。

    轮椅落地后,那丫环又赶忙跑到前车处,在车夫帮助下从车厢里取出一付可装酒具杯箸、干果茶点和文具杂物的提盒,一付可以煮茶、温酒、熬粥的提炉来;车把式座位处横着一根扁担,这时取出,将提盒、提炉一头一付挑了,两辆马车交与另一个车把式照看,家仆推着轮椅,丫鬟在旁服侍着小姐,管家头前带路,一行人径往岸边而来。

    早有个四十出头、船东模样的汉子带着三名伙计从码头的台阶朝官堤上小跑着迎上来,汉子边跑边仰脸笑着招呼:“陆大管家,今天来得可挺早啊?!”

    陆管家也笑着答道:“是啊,今日天气好,我家大小姐有兴致,一大早就出来啦!”

    说着,四个男人已跑上官堤,一边两个来到轮椅两侧,家仆和丫鬟则闪身让开。四个人两个抱住大轮子、两个抱住小轮子,吆喝一声一起用力,就连椅带人抬了起来,然后沿着青石台阶往下走。前面的两个得往上举,后面的两个得往下托,保证轮椅始终水平、稳当。不多时来到平地,将轮椅放下,推着来到一只游船近前。

    这是一只中型游船,更准确的称谓是“画舫”。只见它头尾平正,宽可四米,长在十米开外,船前部有个敞轩,与中部栏杆间相接,高高的顶棚皆为弧形,人在其中毫无压抑之感。敞轩及栏杆间都是灰瓦红漆,雕饰的花纹描以金粉;敞轩棚檐下悬一绿色牌匾,上题“水静云行”四字;轩内柱子上挂着对联,写的是“松门潜云翼,竹路凝青苔。”给人一种雅致的氛围感。

    原本这种游船的栏杆间是下凹的,从船尾进入时要下几级台阶;栏杆间里平时摆放一张八仙桌和几把椅子,供游客休憩。但因此船经常接待陆小姐,所以,专门制备了一些配件,对船体进行临时改动:栏杆间内不摆放桌椅,而是用宽厚木板将地板搭得与船头船尾齐平,使轮椅上船后便可前后随意行动,畅通无阻;加装栏杆间两侧的扶靠栏杆,高度提高一倍,以保证安全。

    说话间轮椅已经过跳板从码头来到船上,在栏杆间中停好。船东娘子从船尾舱室里端出一张宽窄高矮适中的几案,边笑着与陆小姐见礼,边将几案摆放在小姐面前。丫鬟将提盒、提炉在一旁放好,木炭是先前存在船上的,这就与船东娘子两个一面烧水,一面把茶具、熏香、文房四宝一一摆放在几案上。马车把式自下船去了,留下丫鬟、管家和家丁伺候,船东解缆撑篙,将游船慢慢荡离码头,向湖面宽阔处驶去。

    因时辰尚早,湖上船只稀少,更显得水淼山空、天高云淡,景致如同一幅山水画卷一般。陆小姐坐在栏杆间中,时而望望远处的湖光山色、孤鹜飞虹,时而看看近旁的绿柳红花、碧叶香菱,时而轻抬玉臂、款舒纤指,端起精巧的细瓷茶盏啜品香茗,只觉得神情舒爽、怡然自得,一时间诗情涌动,便提笔舔墨,凝神略思后舒琼指、摇玉腕,在花笺上款款写下诗句道:“东岸垂柳青拂地,西湖荷叶碧连天。鸂鶒相戏逐清波,红鱼追伴跃碧潭。……”哪知“潭”字尚未写完,只听船舱下面“嘭”地一声闷响,那船头就猛地向下一沉。又听船家喊了声:“不好,船底透水啦!”说时迟,那时快。随着喊声,船头下坠,船尾上翘,就把几案连同小姐及轮椅抛进湖中。只见小姐的手露出湖面挥动一下,便沉下去不见了踪影。其他人也有落水的,也有抓住栏杆挣扎的,乱作一团。

    恰在此时,不远处驶来一条重檐大画舫,绘彩描金,富丽堂皇。船头上站着个年轻公子,衣着华贵,五短身材,头颅硕大,右眼上戴着黑色眼罩。只见他急速脱去外衣,纵身跃入湖中。不多时,公子一只胳膊抱着小姐露出水面,一边双脚踩水,一边用另一只胳膊游动到大画舫近前,然后尽力抬双臂将小姐举起。画舫上的人七手八脚,一道将小姐接上船去。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注:见明代蒋一葵所著《长安客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