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元道一
繁体版

第21章 “魔”(3)

    求收藏!新人新书,大家多多支持,谢谢啦!

    时间稍稍往前。

    当乔玄静失去了“浓雾魔”的踪影时,吴初明、穆定方却遇上了致命危机。

    城防军的飞行器到位之前,吴初明和穆定方已选好了观察位——河堤上的一处观景台。他们没有乔玄静那么大胆,选择的地点和江心诡异小舟足足有三公里远。

    观景台是两层建筑,考虑到防洪需求,修建得很是牢固,用料很足,都是大块的花岗岩条石。这也方便了穆定方等人,不需要再找掩体了,有危险可以退到一层去。

    测试未开始之前,五人先勘查了观景台周边的环境,做到心中有数,再制定对小舟的观察方案。显然,他们比乔玄静、林寒山这一组专业得多了。毕竟穆定方、段雷等都已是老兵了,心中虽有傲气,但该有的谨慎却也从未有缺,做起事来一丝不苟。

    吴初明手里没有乔玄静那样的一台“摄影机”,就算有他也不好携带,他还没有储物装备,要等到他通过了试炼,正式拜师“天眼悬空”慕容心月,才能从学院领到一件储物装备,那时慕容心月可能也会有其他的赏赐。比如乔玄静拜师的时候,秋意驰就赏赐了她一柄价值连城的“魔刀”。

    大楚国各类高等院校之中,执行的都是“导师负责制”,学生进入大学后,与导师之间有一个互择的机会,这同时也是选择“专业”的机会。导师各有各的绝艺,各有各的研究方向,武道、练气士、炼器、符法、阵法、御兽、灵植等等,选择了导师,就等于选择了专业。

    大学的公开课只有两门,第一门是军训,每年一次,主要是学习各种军事知识,行伍训练,以及修行者战斗训练;第二门是超凡常识课,主要是学习超凡世界中各种普遍性、常识性的东西,不会涉及具体的专业知识。

    如果吴初明试炼失败了,他仍然是青埔学院的学生,也许会有其他的导师看得上他,收他做学生,但万一没有,那他只能自学,这个学校是不禁止的,实际上确实有很多学生找不到导师。但这与通过试炼,成为大宗师“天眼悬空”慕容心月的门生,完全是天差地别。这次试炼有多重要,可想而知,可吴初明从来没对林寒山说过这些。

    也正是知道这次试炼对吴初明有多重要,乔玄静对穆定方破坏吴初明的试炼才如此愤怒,穆定方不知道他在毁人前途。也许是知道,但执意要这么干。

    吴初明手里没有“摄影机”,但他有“重明法眼”,这足以弥补一切。重明鸟是一种极其强大而神圣的神兽,其声如凤,一切妖灾群恶闻之,皆远远避去,不能为害。觉醒了重明鸟血脉的吴初明,或许是因为血脉太淡,或许是修为还浅,只有右眼异变,觉醒了“重明法眼”。如果是重明鸟神兽亲临,其法眼自可洞察宇宙虚空亿万兆空间,无尽维度;一切幻法与隐匿之术,在这法眼关照之下,都无处遁形,都再无秘密;甚至可窥视天道法则,世界本源。吴初明的“重明法眼”自然无此威能,只能洞彻十余里,但这也足够了。

    最关键的是,“重明法眼”并非神识观察,它涉及的维度比神识更深,甚至可直达世界之根源。因此,“重明法眼”的观察极端的隐蔽,毫无踪迹,却又不可阻挡。

    “老穆,等下我的安全就靠你们了。”说这句话的时候,吴初明没有回头,他站在观景台第二层的边上,手扶着栏杆。在他右后方三尺之处,穆定方拄着长枪,一身狰狞的符文战甲,在他左后方一丈之处,段雷同样穿着符文战甲,左手持盾,右手握刀。吴秋实、莫小武没有上二层,他们留在一层布防。

    “你放心。”穆定方平静的回答道。

    和吴初明、林寒山不同,穆定方并非第一次与“魔”遭遇,也并非第一次参与狩魔行动。上古天倾之时,苍茫山发过多场惨烈之极的大战,众多大能在此血拼,导致苍茫山法则破碎,时空混乱,成了大浮黎土世界的薄弱点,时常有异界生物闯入,更成了“魔”降临此世的关键节点之一。为此,大楚国成立了幽州军部,在此驻扎了大量的军队,用以镇守苍茫山防线。作为幽州边防军一营之长,穆定方常年抗“魔”,有着丰富的经验,他可不是初出茅庐的菜鸟。

    天空传了飞行器飞行时的轰鸣声,接着一架小型飞艇出现在天边,吴初明目不转睛的盯着它。军用的飞艇、灵舟、运输艇等飞行器,在灵能的加持下突破音速非常容易,但从青城城防军机场到雨来山不过数十里的距离,瞬息即至,也没必要消耗灵能突破音障。真正需要的时候,军用飞行器能轻易的突破十倍音速,要知道元婴真人御气飞行的速度也不过如此,而驾驶一架小型飞艇只需要几个连超凡者都不是的凡人,甚至单人驾驶都没问题。青埔学院专注于练气士修真体系,坚定不移,而外界却是如此日新月异,风云变幻,青埔学院如何适应?吴初明心中,对青埔学院的未来,不无忧思。

    当飞艇的第一轮攻击开始时,吴初明睁开了重明法眼,一瞬间,世界的表象一层层的剥离,只剩下“法之真实”。

    一颗子弹撞击在小木舟船壁上,剧烈冲撞让子弹瞬间变形,弹体内的符文被扭曲、破碎,封存的灵能爆发出来,奇异的形态转变,引发了剧烈的爆炸。犹如慢动作一样,这一帧一帧的细节,虽然间隔数里,却如掌上观纹,近在咫尺,被吴初明尽观眼底。这就是重明法眼的强大之处,无视了距离的存在,所观察的目标犹如处在放大镜之下、慢镜头之中,让他一一审查。

    然而对吴初明来说,子弹撞击过程不过是顺带观察而已,他的目标是小木舟的反应。在重明法眼之下,小木舟那凹凸不平的船壁,那裂开的纹理,发黑发霉的污迹,仿佛脆弱不堪,可由特种合金打造、坚硬的之极的子弹撞击在这破破烂烂的船壁上,却犹如鸡蛋碰石头——子弹瞬间变形,所引发二次爆炸轰击在船壁上,仍然不见船壁有什么变化,污迹没有变大,裂纹还是那么长,一丝一毫的改变都没有。

    这就是最不合理的地方了,所谓“水滴石穿,绳锯木断”,最柔弱的水滴慢慢滴下,都可以在石头上留下印迹,哪怕这个印迹需要高倍的显微镜才能看到。子弹以数倍音速撞击船壁,又叠加了符文爆炸,威力何等巨大?却无法留下丝毫印迹,这船壁若真如此坚硬,那这些裂纹、污迹、凹凸不平的外表,又是如何产生的?